分享

三甲医院关停普通门诊,传递三个强烈信号

 昵称41082923 2018-04-26


作者:吴金华

来源:掌上医讯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的通知》,将113所大型三甲医院纳入工程项目储备库。要求各地积极引导项目医院,向主要收治疑难重症患者和医学关键技术攻关转型。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 大型三甲医院将根据规划快速转型,将科研力量集中在疑难杂症上,可能会逐步关掉普通门诊。把常见病,通过医联体的延展服务留在下级医院。这个通知向医疗界传递出了三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医改给出的信号:分级诊疗方向清晰、明确

新一轮医改以来,由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极大释放了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一点从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2008年49亿人次,2016年则为79.3亿人次。八年间,在医疗机构没有大幅增加的同时,增量了30亿服务人次。而且这么大体量的增幅绝大部分由大医院承担。同期,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基层却处于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不满意、医务人员不满意、有关部门不满意。为了改变这种无序的就医状况,医改把分级诊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于是,各项政策、制度、规定逐步出台: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分级诊疗的方向;

2017年1月,卫计委《“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改变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推动分级诊疗发展;

2018年4月,卫健委印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分级诊疗发展方向;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医改政策的指导下,各地也逐步开展分级诊疗探索工作,如广东东莞市、浙江宁波市、上海等地,一些三甲医院开始关停普通门诊,让常见病、多发病回归基层。使得三甲医院能够专心做好疑难病症、危急重症、科研等自身能力相符的工作。

三甲医院:“大小通吃”的发展方向即将步入末路

这些年,得益于医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医疗市场的急剧增大。使得一些三甲医院扩张势头很猛,有的建高楼、有的建新医院、有的造分院、有的兼并其他医院,三甲大医院的扩张后,必定会利用大医院的自身优势,把大量的病人从基层虹吸而来。不管是重症病人,还是小小感冒三甲医院一律通吃。

“大小通吃”的发展方向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粗放式的、掠夺性的发展方式,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不仅使得三甲医院大而不强,还严重压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大医院医务人员疲惫不堪、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荒废退步;从病人角度来看:貌似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但是服务体验不好、看病支出加大等问题非常突出;从医保资金安全运行来看:越是大医院,医疗费用越高,大家一窝蜂都到三甲医院去看病,医保资金运行压力非常大。

 三甲医院关停普通门诊,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显,三甲医院不应该与基层无序竞争,。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方向,今后肯定会受到医保、医院规范、财政资金、科研等多方面制约,前途肯定不妙。三甲医院应该要做那些与自身能力匹配的工作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基层医院:提升能力,接得住是第一要务

三甲医院关停普通门诊,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一关了之。最关键的是,三甲医院关停普通门诊,基层医疗机构要接得住才行。所以,基层要努力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目前,正在实施的医联体、医共体,让不少大医院的专家能够下到基层医院,这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传帮带作用;另外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进行了有些年头了,这些人进入到基层后会带动基层整体能力的提升;有些省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已经与大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这也有利于慢性病患者回归基层;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让老百姓预约大医院专家、大型设备检查、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当然,基层与大医院利用远程会诊体系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基层的服务能力提高了,三甲医院分流下来的病人接得住、留的牢,这是实施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关键。只有基层接得住,病人留得住,分级诊疗才会逐渐发挥出应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