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导 | 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上)

 老刘tdrhg 2018-04-26


  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和使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可是,很多同学在使用论据证明观点时随心所欲,不是材料陈旧没有说服力,就是对材料本身把握不准,张冠李戴,有的甚至出现了材料与观点南辕北辙的现象。那么,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一.
选取论据应该遵循的原则



  1.典型性原则 


  “典型”指选择的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文章才能以理服人。


  吴晗先生的《谈骨气》是论据典型的典范文章。文章中的三个事实论据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历史角度看,孟子、文天祥、闻一多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个人的地位看,有高官,有平民,也有民主战士;从个人所处的环境看,有在“富贵”面前的骨气,有在“贫穷”面前的骨气,有在“恶势力”面前的骨气。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很强的说服力。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论据要符合论点的需要。具体地说,同样的事例,论证不同的论点时,分析的角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辨析,使事例更有力,更充分地证明论点。


  在选取司马迁的事例时,如果是要证明“坚强的意志”这一论点时,就要这样分析:身受酷刑的司马迁,遭尽世人的唾弃,但他宽容的性格与坚强的意志使他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让《史记》永传后世。


  如果所要证明的论点是“心灵的选择”,则应该侧重于这样的挖掘:终于,他选择了隐忍,完成了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司马迁的选择给那些稍遇挫折就放弃其化害为利之术,着实令人惊叹。


  3.根据性原则 


  对议论文的论据进行分析,不能脱离论据本身,而应该抓住论据中最能证明论点的方面,层层深入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时说理需要严密,只有“理”和“据”骨肉相连,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闪现的。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邂逅一位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他。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年轻人顿悟,从此奋发向上。


  分析:上述语段中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顿悟,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能解读出年轻人的心理,文气贯通了,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分析事例层层深入,“理”透了,读者就“信服”了。


  改文如下:


  ……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清香,年轻人的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冲泡”次数越多,茶越香醇。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郁积的愁眉舒展了,从此奋发向上。


  议论文写作中,论据的分析不是简单地发表议论或看法,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角度,紧扣论据的内容,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论据对论点的支撑作用。


二.
掌握运用论据的方法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


  论据: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遭受过“埋没”的痛苦。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任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一家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做好营业工作后,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因果分析论据:为什么他们不但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愿接受被“埋没”的命运;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因此,他们在遭遇“埋没”的痛苦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的困苦,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2.假设分析法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相互映衬,很有说服力。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论点:笑对挫折


  论据:生活要我们学会笑对挫折。曾经有一位青年,到一家公司去应聘,得到的回复是没有被录取。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自杀未遂后才得知,没被录取是由于计算机故障造成的错误。正当他为接到聘书高兴之时,一份解聘书又送到他手中,原因是说他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这位青年因为没有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而让机会从他指缝间溜走了。


  假设分析论据:试想,在面对挫折时,这位青年没有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这一切,清醒地审视挫折,那么,他应该能在反思中考虑到或许是公司的问题;或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这样,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而且锻炼了自己更顽强的意志,更有助于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


  3.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论点:小事不小


  论据: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不愿做诸如打扫卫生、扶老携幼和乘车让座之类的小事,认为这样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其实,这类小事并不小。不打扫卫生,将会到处垃圾成堆,蚊蝇成群,人们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携幼,乘车不让座,老幼病残者出门就感受不到社会的温暖。


  意义分析论据:


  朝大处想,揭示意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关系着千百万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朝深处想,揭示实质:积极做这类小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


  朝远处想,揭示影响:思想支配行动,一个人若真心实意地想做好这类小事,必须首先想到集体和他人。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步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4.正反对比法 


  有意识地选用对比论据,能更有力地佐证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根据论证思路,安排正反事例的先后顺序;还要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的对照,辅之以必要的分析,这样才会使论证雄辩有力有力。


  论点: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论据:“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名扬四方。为官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他却放弃了。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选自:《作文周刊》高一版第30期,供稿:包顺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