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义81:《不积章》

 愚人道缘 2018-04-27


不积章


        此章为道德经终篇,分三段看,上六句为一段,自圣人至愈多为二段,天之道至末为三段。大意不欲以言显,又不得不以言明道。而自任者也,当出关将隐之时,众言争胜者,如杨朱、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惠施、恒团、公孙龙、黄缭之徒,各一其说,纷纷不已,然未必信,未必善,未必知,故五千言之终,明圣人,明天道,以自况。又见道不在多言,言必有益於道,乃为言之不可阙者也。此章经旨,示人知立言非难,言能明道为难,以见不可恃其智,逞其辞,无益于世也。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言之有物,言之有徵者,信言也。信言则句句著实,句句直扑,不为粉饰好听,自然不美。若美言,则必巧好悦人,或称誉比拟以为工,而究其实,则虚诞无凭。故曰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言可以发明天理,言可以道达人事者,善言也。善言则必与人心合,不徒以言争胜於人,不为巧辞奇说。自然不辨,若辩者,御人取足於口,席上之机锋甚捷,人虽不得不屈,而是者能变为非,邪者能变为正,故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心神领会,明觉四达,真知也。知之真者,不必广搜远览,而此中之消息,原在不见不闻之地,知者自然不博,若务博者,以不知为耻,则无所不求知,或誇多关靡,而性命之真知实不能征。故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凡若此者,皆世人之通病,故发此言救之。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凡人之好言、好辩、好博者,皆欲其己之有积也,积是欲藏於己,而可为胜人之具,又欲为独得之奇,恐人取之。或至竭而不续,不知道理原是公共之物,亦是用之不穷之物,己与人无须分别。圣人知其然,所以不积。

        不欲己立,而人不立也,不欲己达,而人不达也。以己之所有,以为人,人得我之有,而人亦进於有,有与有相证,则有与有必相长。人之有得於我,我之有愈进。故曰既以为人己愈有。

        以己之多,以与人,人得我之多,而人亦进於多,多与多相勉,则多与多必愈进。人之多取於我,我之多,因人之多而愈多。故曰既以与人己愈多。

        人之不解此义者,皆以为己之有,己之多,藏之惟恐不密,不知为人与人,不惟无损于己,且有益於己,奈何不法圣人乎?

 

        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圣人之不积,上文已详其义。其事固然,其理又可验之。天之道,天以无为化生万物,无日不生,生之者不穷,无时不化,化之者无尽,可谓利矣。有利必有害,利于物必伤於己,万物无非天之所利,而天之高明,终古如是;天之运行,昼夜不忒。利者在天而何害於天?非天之不积乎?天不积,故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亦天道也,圣人以无心而正万民。於变者,感圣人之警戒,时雍者,乐圣人之裁成,可谓为矣。有为必有争,为在我,争必在物,万事无非圣人之所为。而熙熙者向化,皞皞者格心,为在圣人,而何有於争?因物付物,顺其自然,惟无争。愈知圣人之为,愈见圣人之不积也。        

        然,则欲积於己,不以公诸人者,虽放其言,巧其辩,多其知,终不合於天,背於圣,究无益於人,亦无益於己。经文已终。

        深著此义者,见人打破箇 (ge 个)私字,则知人己一体,得则俱得,打不破个私字,则人我必分,失亦俱失,深为万世致警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