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文自秀何妨一上楼书店:偏嗜鲁闻,转爱立体(下)

 真友书屋 2018-04-27

1993年,文自秀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她的专业是艺术行政。文自秀说,她原本的志向并不在此,因为喜好古书的原因,使得她想修古物修复专业,更何况爷爷是位收藏家,家中的所藏使她对古物有着特别的情感。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教授此门课的英国教授却不接受文自秀,她去听课时总被赶出来,那位教授认定她是日本女子,总说女子不应搞修复应当去学拍卖。然而文自秀对拍卖没有兴趣,于是在别人的劝导下,她转修艺术行政。


文自秀说,修这个专业对她有难度,因为在大学时她的专业是英文,故对西方艺术史不了解。当读到头昏脑胀之时,她为此哭过多回,她有一次因为神情恍惚竟然在楼梯上摔断了右臂。可能是朋友们为了宽慰她的心情,那些人知道她有买书的癖好,于是不断有朋友带她去转英国的书店。某次她还参加了伦敦举办的一场小型拍卖会,她在那个拍卖会上看到了一本跟黛安娜有关的立体书,此书在构造上的奇思妙想吸引了文自秀的眼光,她将此书买了下来。从此之后,凡是看到喜爱的立体书,她都会想尽办法买到手。


邮购来的立体书


2004年到2014年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文自秀不停地前往国外,只要有空她就继续买书。以她的话来说,不买书太痛苦。后来,她在整理自己的藏书时,发现自己多年积攒下的立体书颇具规模。能有这样的成就,以文自秀的话来说,这正是源于立体书制作难度很高,所以存世量有限,而她的努力购求,使得这方面的所藏成为了中国人中最大规模者。


我好奇于国外有没有相应的立体书收藏家,文自秀说,国外也有这样的专题藏家,但国内却没有。正是因为很多人不懂立体书的概念,总把该书视之为玩具。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此话中所说的不懂行者包括我在内。文自秀强调立体书是百分之百的手工制作,虽然这样的书版本价值较少,然而立体书的美学和工艺学的学问要比其他的书多许多。


神奇的故事


有趣的童话


正是因为文自秀在立体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得她的这份专藏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2015年底,有人从北京前往台北来找她,想让她在北京办一家立体书博物馆。而在此前,文自秀并没有这样的打算,经过此人的多次说服,她终于同意拿出自己的书来北京办一家这样的博物馆。


对于这件事,2016年6月20日《北京晚报》上有记者叶晓彦所写《暑假如何玩得高大上,去北京首家立体书博物馆》一文,该文先对立体书作了如下定义:“立体书也称作可动书,指的是通过翻、拉、旋转等方式,用立体形式展现在平面纸页上的书。立体书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如今,童书逐渐成为立体书出版主流。”而后谈到了这些书的来由:“为了让孩子们能看到更多更棒的立体书,一位台湾籍女老师带着她十几年的藏品来到北京,落户大兴古老月季园,建起了北京第一座立体书博物馆。”


另一本书的封面


打开后,却是十字形


关于这些立体书是何以从台北运到了北京,记者在文中引用了文自秀的所言:“说是扛,一点儿都不夸张,因为每本立体书都很重,两三斤很正常。截至目前,陈晓颖一共收藏了1000多本,来自世界各地。立体书的工艺复杂,邮寄可能会造成书本的破坏,因此她都是‘人肉背回’。‘为了这些书,我坐飞机专挑商务舱,因为可以带更多的行李。’每次她买书回国,都要背着十几公斤,手上再提十几公斤去赶飞机。”


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尤其当我知道文自秀历右臂曾经骨折之事,她为了自己心爱的书不受损伤,竟然靠个人一次次地背过来。而当这座博物馆建成之后,她却能做到“功成而弗居”。但她在立体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这正如老子继续的诠释: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一本有些专业


立体的图也同样专业


男孩应该更喜欢这一类


文自秀在立体书方面的贡献并未止步于此,几个月前,我们再次见面时,她告诉我说,自己在朋友的支持下,注册了一家出版社,而此社则专出立体书。如此的执着,令我吃惊,我问她为什么要专办这样的出版社。她告诉我说,自己不断地收到别人的提问:为什么立体书基本都是西方人制造的,而中文书却如此稀见。她对此感到了不平,于是她想创建这样一家公司,而其所制作的立体书则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她说可以通过这样的制作,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能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她说自己亲自参加立体书的设计,当然也会请相应的设计人员作艺术上的改良。而后,她向我讲述到立体书的几个设计方案,而我听到最奇特者,则是她想把立体书做成线装本。由此而让我了解到,虽然她现在偏好立体书,但对于线装书的情感却丝毫未曾淡漠。


2017年9月,文自秀找到我,她说明年的台北书展期间,仍然会举办一场公益活动,而书展的组委会委托她找我来商议,想请我跟王强先生和詹宏志先生搞一场对谈。我早闻这两位先生的大名,王强先生收藏西洋善本在华人界很有名气,而詹宏志则是台湾出版界的著名人物。能与他们对谈,想来会让我学到不少的知识,于是就欣然答应此事。同时,我跟文自秀说,自己正在写一本关于古旧书店的书,而她原本也藏古籍之好,故我想写一写她的何妨一上楼。文自秀说当然没问题。


几联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案


用手一翻,书中的城堡就建成了


文自秀创办的立体书出版社的办公区位于台北市的一片老城区内,而这一带如同北京的798,颇具文化气息。我在她的的办公室内第一次见到了藏书家王强先生,虽然在此前我在照片中早已看到过他的英姿,但见到本人时依然惊艳于他身上透显出的艺术气质。虽然我知道王强先生是某家天使投资基金的股东,然而他的身上却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我与他的聊天可谓一见如故,而这也更加让我感念文自秀的美意。


趁别人不注意时,她狡黠地跟我说:“藏西书和藏古书最有名的两位藏书家却在我的撮合下进行了历史性地第一次握手,哈哈哈!”


立体书出版社办公区


架上陈列的立体书


果真立体感十足


这间立体书出版社布置得简约大方,因为此时已是下班时间,办公室内仅有文自秀一位,同时前来者还有茉莉二手书店的老板戴莉珍女史。几人坐在她的办公室谈天说地,话题当然离不开一个书字。而我则好奇于,她所藏的立体书。文自秀说,这方面的藏品一部分在北京的博物馆内,还有一些在她的仓库里,而出版社内仅摆放了少量的标本。我细看这些标本,果真感到了构思上的巧妙,但因固有的思维定式,使得我对这些尤物无法发出遇到古籍珍本时眼睛里不由自主冒出的贼光。


文自秀部分藏书


这应该是设计立体书的参考之物


旧平装


出版社内的其中一个房间乃是文自秀的藏书室,里面陈列着一些日本名家著作的签名本。我对日文基本看不懂,但那些作者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翻看着这些书,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签名时给这些书所增添的温度。而我在她的办公室墙上还看到了书展期间对谈的招贴画,上面印着王强和我的大名,詹宏志则换成了文自秀。文小姐向我解释说,对谈期间詹先生因为临时要务须赶往英国,故而,展会方让她来替代詹先生与我二人对谈。能有熟人来主持这样的对谈会,想来更为轻松愉快。


套书


日本作家名著


然而,我还惦记着文自秀开书店的经历。对于开书店的起因,傅月庵在其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文自秀开书店纯属偶然。双鱼座的她颇有‘人来疯’特质,新世纪后倦鸟思返,朋友打趣怂恿她开书店,加上在‘远流博识网’旧书区闯出名号,‘损友’越交越多,误打误撞,说说竟成真,就在和平东路上开起书店来了。”


然而这个书店开业后却十分火爆,可是没过几个月,这间书店就关门大吉了。为此,傅月庵在该篇文章的附注中解释道:“‘何妨一上楼’开业即成名,声闻遐迩,找书买书者络绎不绝于途,文自秀本来体弱,偏又人情难舍,勉力支撑,终于撑不住,二〇〇三年秋天起,暂时歇业。‘生意太好’所以做不下去了,这大约又是台湾旧书业的一项纪录。”


文自秀的藏书室


架上还有字画


读到这段话,真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因为书店生意太好,自己吃不消就关张了。这样的理由闻所未闻,而文自秀则告诉我,书店的关张跟傅月庵有一定的关系。


文自秀说,因为她喜爱西南联大,所以她对闻一多特别崇拜。当年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整天在阁楼里研究学问,轻易不下楼。所以同事们就戏称他为“何妨一下楼主人”。而文自秀很喜欢这样的称呼,但她觉得当今的人们太过奔忙,应当在有空时放下忙碌之心,前来她的书店看书聊天。因为此书店开在了7楼,所以她就将闻一多的雅称反其而用之,起了这样一个奇特的店名。其实当时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店名的来由,为此文自秀曾搞过一场猜店名游戏:凡是猜中来由者,她会赠给对方一本沈从文的线装书。结果真有人知道此店名的出处。


有些书没见过


傅月庵听到她开店的消息,特地来给她搞了一场采访,这篇长长的采访刊载在台湾的《中国时报》上。而傅月庵的这篇文章则配上了文自秀大大的头像,美女开书店这让很多台湾人好奇心大增,于是文自秀只要一开门就会涌进来大量的人,然而所来的这些人有一部分并不是为了买书而是要求拍照合影。此时正处在SARS肆虐的阶段,面对这么多的陌生人,文自秀只能戴着口罩,但合影的人却不断地向她提出能不能摘下口罩来看一看是不是报纸上的同一人,还有人说是否能摘下口罩来拍一张合影。这种情形搞得文自秀不胜其烦,后来还有人跟她商议,可否能将她的故事拍成电影。文自秀说,她原本就不喜欢拍照,这样的要求更令她难以接受。


整柜的册页


册页展开后的情形


因此,开店一周后,文自秀就受不了了,于是她就以买书为名躲到了日本。回来后,她只能勉强地支撑开店,但来店买书人的一些习惯却让她不能忍受。比如有的人在把书放回去时声音很大,文自秀则善意地提醒对方:能否轻拿轻放,您的这种放书方式书会感到疼。有的人就此收敛,但也有的人完全不听这套。于是文自秀就会正色地告诉对方:请您以后不要再来我的店。


新印线装书


其实在开店之前,文自秀很有想法,她曾跟傅月庵说:“一、先要卖自己喜欢的书,我爱鲁迅,我爱旧书,所以跟鲁迅、跟版本有关的书,没人买也要进;二、书店也当书库,万一没人买,就自己看。开在七楼,租金低,地方大,可以多放一些;三、卖书赚钱不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找书的乐趣,所以乐于帮顾客找书,每一本书都要自己去找回来才行”


成套的精装本


然而开店的情况却远超她的想象,当她见到傅月庵时,她把这种郁闷的心情全部倒了出来,她说自己准备关掉此店。而傅月庵听闻后,却能平静地跟她说:那就关吧。于是文自秀就真的将书店关张了。但她的这种做法却有如行为艺术:因为生意太好而关店,这已然成为了台湾书业的传奇。


墙上的海报


虽然这家书店开的时间很短,但在聊天时能够感受到文自秀对她的何妨一上楼充满了感情。她说去年的义卖会上,自己拿出了一些书,有个孩子让父亲一定多拍下一些,父亲问孩子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孩子说,因为他去过何妨一上楼书店,他知道这位送书的文小姐是一位善良人,因为相信这个人,所以他要多买这些书。


奇妙的建筑


合上后是这个样子


文自秀说,她在开店的时候有不少的学生会来参观线装书,这些学生们没钱买得起,但文自秀同意让学生们抄书。多年之后,有一个人找到了她,递给她一些钱,此人称,当年自己在何妨一上楼买了一本书,但身上带的钱不够,文自秀还是让他把书拿走了,说以后有钱再还。可是当这个年轻人回来还钱时,书店已经关张了,但他一直记着这笔帐,后来他终于跟文自秀取得了联系,故特意来还钱,而当年的这位学生已然成为了台湾知名的医生。文自秀感慨说,当年的无意之举却能给人以这么大的印象,她觉得这正是开店的意义。同时她也说,自己现在研究立体书的出版,也同样是有传播文化的心态。


几个月后,我在北京再一次见到了文自秀,此次她给我带来了两本新做的立体书,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当她一页页地翻看,向我展示这些奇思妙想时,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这让我十分感念如此的一位女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她将自己的所爱融合到立体书的方方面面,以此来传播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这样的心态,怎能不令人赞颂呢!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