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街区】历史街区改造的理想模式

 蜀汉古建园林 2018-04-28


摘要

    历史街区改造一直是业内非常关心的话题,近年来这类项目也逐渐增多,理想的改造模式是什么?很多建筑师都在研究和实践着。


序号
001

发展现状


     历史街区的改造现状不是很乐观,为什么要划分历史街区,政府是希望城市保留和延续历史文脉、传统和风貌,否则就不会存在“历史街区”这个称呼,这样专门提出来一定是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提出来反而问题更严重:


第一,比如规划部门划出历史街区的红线,因为历史街区的文化效应周围的各种建筑就会大肆营建,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环境。


第二,历史街区划分之后,因为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规划部门会非常谨慎,往往很多开发商盲目追求利润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批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项目,历史街区建设混乱起来。二是规划局领导为了避免出现错误而承担责任,就不批复这类项目,这是一种消极保护。所以很多历史街区获得称号之后,反而衰败的速度加快了。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历史风貌在衰退。建设了很多西方风格的建筑,这像一种病毒在蔓延,比如包豪斯风格的建筑,这种东西多了,传统的东西就少了。


第二,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很差,不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要求。


第三,居民的意见很大,他们的收入、看病、住宅、通风、采光、交通等问题非常严重。


第四,开发利益产生的矛盾比较大。 


第五,社会关注度普遍比较高。



序号

002

改造模式


直观地看现在历史街区的改造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拆除重建,这方面国内很多案例很多,因为很多历史街区的质量不好,改造修建起来的成本比重建还要大,所以就直接拆出重建。


第二种模式拆除迁建,异地建设的方式。


第三种模式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新建模式,新规划一个仿古街或者历史街区,周边做地产项目。


设计注意的因素


    当然比较好改造模式是倡导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方式,不能否认建筑衰败需要拆除,实际上拆除之后如何处理协调各种问题,这方面是业界非常关心的话题。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需要注意的因素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要看地区的资源环境,历史街区周边的环境资源,发现所在区域的优劣势。


第二,建筑师要体现社会关注度,要提高居民的参与性,居民意愿非常重要。


第三,历史街区更新在要了解当地政府的想法,才能顺利地进行。


第四,要重视业主的需求,这种项目一般是开发商主导,他们的利益诉求要合理考虑。


第五,用专业的眼光了解目前区域的现状出现了什么问题,包括规划、交通、广告、家具、市政和绿化等。到底问题在哪?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六,一般历史街区要搞清楚自身的历史特色,区别于其他的特点要找出来。然后针对自身项目特点要找出相关的案例,这类项目关注度比较大,要慎重开展,可以学习借鉴别人成功案例。


    要把项目的特色列出来,找到目前现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设计师就是要解决问题,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是“问题”和“特色”这两方面。


序号

003

案例分析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北京的杨明竹斜街、上海新天地、北京国子监。这三个案例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好的模式: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非常个性化设计的案例,政府花了很多钱和心思,现在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费是个大问题。改造要有足够大的资金支持,能邀请设计大师来设计,他们的设计态度很好,做出的东西肯定不同。



北京的杨明竹斜街

    北京的杨明竹斜街,这个项目居民参与性非常高,很多居民把自己生活当成展示的一部分,在房子一楼做一些小的绿色种植,二楼可以放松减压。



北京的国子监

    北京的国子监的成功说明历史街区不能只依靠一家设计单位解决,他们邀请了多家设计公司,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历史街区的设计需要一些创新的元素和新鲜的想法。 



序号

004

设计类型


    老的历史街区改造的建筑立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实践中,如何做历史街区改造的建筑立面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

    存在三种设计的类型:

第一,利用老照片恢复,可以参考老照片做设计。


第二,仿古类型,按照时间、地域类型分类,历史街区也可以展现不同的风格,我觉得也要存在不同才好,不能都是一种类型的建筑界面。 第三,对于历史街区中比较核心的、重要的建筑,要注重创意性,趣味性,延续历史文脉,进行多元化的设计。


    在历史街区改造中,如何通过建筑、景观等设计增加设计的体验感?营造独特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场所精神?

     增加设计的体验感可以用故事性串联起来,比如说把故事性作为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节点。在设计中如何增加空间体验感,需要通过大量历史调研发现该地区在过去有一定休闲、城市杂耍、娱乐的功能,设计依据是根据过去旧建筑的造型特点,提炼出有一些历史印记的符号,尊重建筑现在的功能,增加一些屋顶观光和绿化空间,包括室外可以做一些演艺小剧场的空间,这种设计要根据历史的风貌,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能够激活公共空间。


结束语

    历史街区改造要以故事性为线索,以气候为外因,设计出的体验空间符合地域的气候特点,以民俗和地域的习惯提炼建筑的色彩。
    最后要强调历史街区改造的未来发展还有意义

    第一,历史街区改造要重视公共交通的建设,倡导公共交通,方便大家出行。

     第二,倡导“轻市政”,即生态市政,这方面还没有实现的案例,是我们的一种理想和奋斗方向。历史街区要减少生产垃圾和废水,提倡生态种植。比如厕所采用干湿分离的厕所,这是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团队经常采用的方式。采暖方面提倡地面采暖,生态环保的同时价格也很有优势。

    第三,要强调社区自建,历史街区的改造不能都交给设计事务所设计,会非常困难,比如前门大街的总让人感觉很奇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

     第四,政府要灵活管控,尤其针对那种消极保护的地方,这方面要有所改观,放宽居民自建的限制,政府不要管理的太死,如果不作为不积极。政府管控太死板,居民就没有人愿意自建了。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