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天津吃西餐

 网罗天津卫 2018-04-28

  2004-03-25 13:44 

  

  感受西餐文化,尽享幽雅空间。

  除正宗西餐外,改良西餐、本土化西餐也受欢迎。

  去年底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餐饮食文化节和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西餐赛上,天津厨师代表团一举夺得九项大奖,总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起士林大饭店西餐厨师,按照“汇西餐文化精粹,展天津西餐风采”的总体构思,以“百年起士林走向世界”为主题,从天津精选原料空运至赛场,精心制作14种西餐菜品组成色彩斑斓的展台,受到业内人士高度赞扬并荣膺团体赛金奖。此外,起士林大饭店、上岛咖啡总店、泰达国际宾馆、滨江国际大饭店、喜来登大酒店的选手分获两项金奖、两项银奖和两项铜奖。

  提起天津西餐业,自然会想起名震一方的起士林。1901年,随德国军队来津的德国厨师起士林(据传曾任德皇威廉二世的宫廷面点师)与其妻在旧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附近),以酒吧的形式开设了一家小型西餐馆,以其名字“起士林”为店名,自制精美的糖果和面包,还供应德式、法式大菜,从此四远驰名。起士林后将餐馆迁至旧德、美租界交界处,即今解放南路、徐州道口。起士林还吸收其妻弟巴德入股、店名亦改为“起士林——巴德”。“起士林”服务态度较好,对中国人也非常客气,店员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因此愈办愈兴旺,慕名而来的食客愈来愈多。

  据文史工作者张澜生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正宗的西餐,俄式的以维格多利餐厅最佳。维格多利设在起士林附近,1953年起士林接办该餐厅并迁到该餐厅原址。欧陆西餐(即法式大菜)则以意租界回力球场饭店的烹调和服务质量最好。其小吃有十多种,鲜沙门鱼等部分主料、作料等直接从国外进口。逢年过节还需预订座位。每份价格高达大洋6元。当时可与上海国际饭店媲美,在远东地区也堪称上乘。

  西餐不仅满足了居津外国人的饮食需要,西餐文化也满足了一大批寓居天津的名人的好奇心,比如黎元洪、朱启钤、溥仪等都是西餐的拥趸。洋行里的从业者、留洋归来者和达官显贵,成为中国人中的西餐群的主体。黎元洪晚年好客,吃西餐也是有名的。他常在德租界容安别墅(遗址在今解放南路泰达大厦一带)接待中外宾客,黎府的西餐是当时天津宅门菜中的上品。每逢元旦、圣诞,他总要举行中外客人招待会。并提前按照西方的惯例发出英文请帖,并请答复。按照礼节,每逢宴会黎元洪必穿礼服迎接客人,在餐桌上摆好外文菜单。他宴请虽为西餐菜品,但也有鸽蛋汤或鱼翅汤等。1926年,世界青年会组织代表来津,约有二千人之多,黎元洪为每人备茶点一份。黎元洪还在寓所接待过美国钢笔大王派克、美国木材大王罗伯特·大莱、英国报业巨子北岩公爵等。

  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两年天津西餐业发展很快,引领更多的人进入西餐消费圈,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刀叉”文化。特别是随着天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深化,洋节日、洋文化的不断渗透,驻津外商的日益增多,也都形成了西餐消费群体。海河两岸综合开发的实施,意式、法式、奥式、德式、俄式等旅游风情区的建设纷纷展开,都将为西餐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借鉴国际西餐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天津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做大做强的举措,通过扶植,构筑起士林餐饮集团,形成品牌。在经营上,坚持欧洲正餐特色,巩固西餐、西点、冷食等五大系列产品,借助品牌的优势,实现产业化生产。实行连锁配送,定牌生产,一批起士林连锁分店已陆续建成。“南有上海红房子、北有天津起士林”,已成为全国西餐业的旗帜。天津正在形成西餐业体系和特色。如起士林大饭店的德式大菜、水晶宫的意大利面食类、以经营东南亚菜品为特色的凯悦酒店等,都反映出天津西餐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天津新开业的西餐厅(除各星级饭店的西餐部之外)越来越多,比较知名者有:摩周西餐厅、莲花西餐厅、鱼尾狮园西餐厅、好里圆西餐厅、女士餐吧、佳园西餐厅、蓝山西餐咖啡厅、度尚西餐酒吧、雍风妙舍餐吧等几十家。

  改革开放以后,沉寂了近四十年的西餐逐渐苏醒和恢复,天津这个西餐的沃土也开始解冻和繁荣。一大批西餐老店扩大规模、新式西餐开始营业。政府部门还把西餐作为天津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弘扬。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