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地淮语】初中生如何写记叙文—— 简析黄厚江作文教学课例《丢》

 深思的草甸 2018-04-28

初中生如何写记叙文——简析黄厚江作文教学课例《丢》


文\朱莉

165月,黄厚江老师亲临我校,对九年级即将中考的学生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课。就从黄老师《丢》的课例谈谈如何教初中生写记叙文。这堂课也许从很大程度上能给老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一个章法,给学生如何进行记叙文写作提供一个思路。


近年来,黄厚江老师在写作上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有效做法,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公开课。所以,《丢》这堂课,对一线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误区和盲区,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引出的话题:

这节课上,黄老师想借助丢东西这一话题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进行考前作文指导,中考作文是记叙文为主,所以这堂课黄老师就是教学生学会写记叙文。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黄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在写作中教写作,用写作的方法教写作;他还提共生作文教学,共生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和改善,着眼于教和学的融合,着眼于写作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


黄老师从自己好丢东西这一话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曾丢过什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丢过公交卡、钱、手表、日记本……黄老师谈天般地把学生引入了话题,或追问,或评价,风趣幽默,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畅所欲言。这样灵活的开场不仅立即消除了学生在公开课的紧张感,更是投石问路,提出大家都有话可说丢东西这一话题。黄老师调侃般地问到了学生丢的日记本的内容,问学生是否有不能说的秘密,这些无疑而问本就不需要回答,但是却像一个导火线,点燃了孩子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开始思考、搜寻有关自己丢东西的一些事情。

黄老师上过不少次的初中作文课,都有共生作文教学的特征——活。活的内容,活的过程,活的教,活的学,活的课堂;我让你活,你使我活,师生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

这节课的导入就体现了“活”字,首先“活”是活动形式的原创性,黄老师从自己“好丢东西”入手,根据具体的九年级学生这样的教学对象、结合“丢”的教学内容、教会初中生写好记叙文这一教学目的组织活动,灵活而具有针对性,毫不做作,在老师的亲切自然的闲谈里,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


黄老师的课堂上的学生总是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其实,黄老师并没有特别的技巧,只是用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发学生最积极,最真诚的表达欲求。而这些也是对学生的真正尊重、关怀。


徐飞老师曾中肯地评价黄老师的课堂随物赋形,用来形容黄老师的共生写作课堂是多么贴切,黄老师的课堂一贯的特点就是由己及课堂,如他的《抓住形象特点刻画人物》,黄老师就从自己的名字入手,分别用黄厚江这三个字组词造句,开场一分钟孩子们已经和黄老师玩得不亦乐乎,那么接下来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延展,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再如《孔乙己》教学中,黄老师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从身高、肤色、胖瘦和孔乙己进行比较?让学生瞬间记住了孔乙己的外在形象:脸色青白,身材高大。黄老师对课堂的生成流向有一个大体预测,但并无具体构想,而他用自己的风趣、真诚在课堂最初就让学生被他吸引,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这不得不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智慧。这样的课堂“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欲望,而且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提高。


描写物体特点,打分评价

然后,他要求学生仔细回忆,用一段文字把那件的东西写出来,他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二要写出事物特征,并没有限定写作时间,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自觉认真地写


几分钟后,一学生读写的片段:

那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饰品,用六克合金雕刻的一只大象,外表镀了一层镏金,象鼻子高高抬起,眼眶里头镶着两颗紫水钻,大象的身体是镂空的。

黄老师说十分满分,让其他同学给他打分。一个学生打了七分,黄老师说七分是基础分,并点评:这位同学的片段,表达清楚,整个片段都作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黄老师又进行了点拨:除了描写,还要写出丢的东西的特征。要写出事物的特征,就要写出作者对这个物体的感情黄老师机智地询问丢的东西那里来,平时有没有把玩过,把玩过上面有没有把玩的痕迹。他接着引导:这就是只得了七分的原因,记叙文除了描写,还要融入作者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心。没有写作的教条,没有固定的模式,看似不经意的几句提示,却蕴含着作文之道:着眼描写,以情动人。

深处挖掘,写出的心情

写好了特点,黄老师又举着问题的锄头,带着学生向作文更深处挖掘。黄老师又趁热打铁:如以丢为话题,能不能写出一篇文章,除了描写所丢事物的特征,还有丢东西的心情,请同学们依旧用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心情。


一女生丢东西心情片段:

那块手表即使是晚上睡觉也会戴着,时间长了,手表与手腕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而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丢了以后,仿佛失去了一位如影随形的朋友,怅然若失。那时我多么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幻想着是否只是暂时遗忘在什么地方,盼望着恰巧有人看到那块手表,并且知道是我的,会把它送还给我。如果真是那样,即使再买一块更贵重的送给他我都愿意,但是现实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心爱的手表终究离我远去了。


黄老师肯定了这是篇高水平的作文,描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询问同学们写得好的原因,学生说用了修辞和生动的语言,黄老师告诉大家,那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这位女生的文章动人之处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当然,这个片段也有不足之处,黄老师给这篇文章打了9分,指出“怅然若失不是描写,可以尝试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怅然若失的心情。那位女生当即就改为:仿佛心灵的天空下起了冷雨……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是因为写作能力多依赖于学生的内在作用,而外在作用往往受到限制这一特点有关,“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写作中强调学生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就特别有意义,而这些也依赖于懂写作的老师的指导。


在以上两个片段写作中,黄老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环环相扣,对于学生的一些观点看法,都能与其互助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发,学生学生也在课堂上彼此借鉴,彼此碰撞。所以整个写作课堂总是活力焕发,讨论、欢笑,黄老师的课堂上,师生都获得了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成就感。从一篇篇课堂生成的片段中,欣赏语言生命的可爱美好,也透过不成熟的见解了解到学生在写作中的困惑和误区。我们发现在写作课堂上,黄厚江老师不再是一个教师,或者说他淡化了师者的身份,在与学生聊天式的课堂中,帮助学生发现、表达。


黄老师的《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中提到:不是用写作知识教写作,不是用写作技巧教写作,不是用作文的标准教写作,不是用优秀作文教写作。是用写作教写作,教师必须懂写作,必须亲历写作过程,必须站在学生的写作角度组织作文教学,用自己的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


东西之后……写出矛盾冲突

在完成两次片段写作后,黄老师趁热打铁:作文除了写了东西特征,除了写东西心情,如果还要写得更详细些,还要写一写什么?


共生作文教学中强调带一粒种子进课堂,教师带着这颗种子进课堂,然后师生互动,讨论丢的东西这一简单问题,使这粒种子萌芽;接下来让学生抓住丢的东西的特点描写,让这粒种子破土,描写出的心情,使这粒种子生长,长成一根主干。在丢东西之后……”这一环节,前面的两个片段就蓄势,学生在前几个环节的互动、写作中,思维被唤醒着、激励着,思维早已升级为表达,学生纷纷表示要写丢的过程,老师启发:丢东西还有蓄意为之?学生恍然大悟:要写找的过程。老师见学生达成共识,又打破沙锅问到底:如何把找的过程写得更丰富?这就好似在这棵已经长出主干的树下又埋了养料,主干抽枝散叶的繁荣似乎就要在下一秒实现。学生此时已不需要教师的点拨,回答异彩纷呈:穿插的东西的来源、插叙与的东西相处的点滴细节,描写自己焦急的状态。


《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中提到: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间具有关联性和生长性,关联性也是条件关系,前一个教学活动是后一个教学活动的基础;或者是层进关系,后一个教学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入。所谓生长性,体现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上,或者是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或者是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或者是学习方式的不断改进;体现在学生身上,或者是对问题的不断发现,或者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或者是思维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课堂伊始到这一环节,分步推进,就像树的年轮,就像春华秋实的四季。

黄老师肯定了同学们把的过程和细节进行描写的观点,但又说还可以更好。进而带着记叙文写作向更深入挖掘,把作文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写出文章冲突,写出人物矛盾。


也可以说黄老师带进课堂的是一颗火种,原先火苗微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火势渐大,可黄老师还接着煽风点火,风助火势:写出矛盾,写出人物冲突,在东西后怀疑别人的表现、了东西产生了什么后果。比如:有没有怀疑过同学,有没有被妈妈骂,有没有告诉班主任。同学们目光灼灼,内在感情已被唤醒,表达的欲望已蓄势待发。最终定会促成壮丽火海的出现,也要归功于黄老师提出的作文不是机械的训练,不是简单的接受,作文教学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最终师生的言语生命相互感染、自我觉醒。这时那粒最初带进课堂的种子早已伸开几根分枝,每根分枝上都生出片片绿叶。


黄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写作的甄言:把一个记叙文写好,要写出特征、情感,写出心情变化过程,写出事件过程,也写出矛盾冲突。即使现实生活中丢了东西没有任何后果,也要学会“移花接木”,搜索脑海里其他事件的冲突,转接到“丢东西后果”上面来,这样文章才会有波澜。


确定主旨

要描写什么内容,什么地方详写,哪里略写,是由什么决定的?黄老师想进一步追问着。忽然想到教育学里的一句话,人总是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师生个体间的追问回答,可以弥补个体生命的缺憾,促进生命的完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


课堂行进到这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由最初的形象思维训练转到了发散思维训练,由最初的描写“丢的东西”特征、“丢东西”后心情转到了文章主旨的讨论。优秀老师上课,开头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当,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较大强度思维训练创造条件。


学生指出能突出文章主旨的地方要用力写,老师还是闲话家常:如果丢了东西能够受到启发,那东西丟得值。学生给出五花八门的主旨:最开始都会想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珍惜拥有,不要等失去后才后悔;东西丢了,却不能丢失平和的心态;丢东西怀疑同学将会丢掉友谊、信任;更为深刻的是,生活中丢掉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继续生活……


这一过程中,黄老师并没有直接出示,而是领着学生亲历过程后自我领悟。让学生给确定主题,学生兴味盎然。课堂上不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这样一步步向前推进,黄老师庖丁解牛般地游刃有余,课堂节奏把握地如此疏密有致。这个话题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已经接触,相互点燃,此时把思想表达成文字的熊熊大火已燃烧在所有老师的心田。


到此为止,一切仿佛都水到渠成,一篇记叙文有了事物,有了情感,有了事件,有了主旨,这篇记叙文好像写完了,然而记叙文写作的思维顺序是怎样的呢?这时老师又在学生思维顺序的基础上指出:有了主旨,我们从主旨回到记叙内容的取舍,也就是记叙文应根据主旨确立写作内容的写作思想,引导学生再度写作以强化经验的积累。


这时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根据主旨重新确立了写作内容:

如果把主旨确立为:做事要细心这一主旨,就要把自己的粗心、妈妈的叮嘱放在重点去写;要突出爱护自己拥有的东西这一感悟,就要写平时拥有时的漫不经心、随意乱放;如写丢失友情的遗憾,就写丢了东西后怀疑朋友的细节;丢了信任这一主旨,重点写老师帮同学找回丢的东西,翻书包搜查种种行为,人心惶惶。


一堂课,在这里已接近了尾声,黄老师把这粒种子带进课堂,在黄老师和学生们的共生课堂上,开启了这个话题,借助这个话题,黄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明确指出记叙文要抓住关键内容,用力描写,通过这个重点内容,表达一个主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黄老师曾把一堂课比作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这堂课上黄老师从开端的教学内容导入:丢过什么东西,教学行程发展便是教学巩固和小结:写出丢的事物特征,写出丢的心情,教学行程的高潮便点明了作文主旨的讨论呈现,如何根据主旨安排文章重点内容的详略,课程最后是黄老师对于这堂课的巩固和小结,黄老师在课程行进中缓急相间,从容不迫。


这堂课,黄厚江老师给学生写记叙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更是把在迷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们领上了光明大道。黄老师给我们拨开了迷雾:记叙文写作只需做到主旨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流畅、表达清楚,这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可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黄老师提出的“一个学生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总要写几篇自己比较满意、老师比较满意的文章”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作文教学不容忽视,需要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自觉自愿地改变甚至改革作文教学,《丢》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课,它带给了我们“带一粒种子”进课堂的共生作文教学理念,这是一堂开放的作文课,正如黄厚江老师在课堂上的谦逊,平易近人。


我们看到,黄老师正以自己的勤勉、智慧进行着自下而上的作文教学改革,我们一线教师,更应与他亲近,做他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