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变法影响中国千秋万代,最终却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

 闲谈集锦 2018-04-29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今天这一文有高考需求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因为岛主会详细讨论一下高考必考的商鞅变法。

先说商鞅这个人,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上文提到的吴起的老乡。原名叫公孙鞅,又称卫鞅。至于商鞅这个名号,是在秦国立了功以后获封商于十五邑,号商君,所以又叫商鞅。本文就统称为商鞅了。

商鞅年轻的时候也在魏国呆过,魏国先有李悝,后有吴起,都是改革变法界的先行者,商鞅作为他们的迷弟,对引领变革的法家学说十分感兴趣。也为商鞅自己日后在秦国推行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魏国相国公叔痤十分欣赏商鞅的才华,不过公叔痤直到病重临终之际才向魏王推荐商鞅。并且说的话也很有意思,公叔痤告诉魏王,商鞅这个人是个奇才,你要不把国家托付给他,要不就把他杀了。

魏王一听这没头没脑的话,只当公叔痤是病入膏肓说胡话了,没有在意。公叔痤又立马找来商鞅,让他快点跑路,不然魏王会杀了你。岛主说老实话,虽然公叔痤是一片好意,不过他这表达方式确实有一点像神经病。结果是两边都没有听他的话,魏王也没找商鞅,商鞅也没走,继续在魏国呆着研究法家学说。

之后听闻秦国秦孝公心怀鸿鹄之志,广招天下贤士,欲重振春秋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商鞅便毅然前往秦国寻求机会。

商鞅还是有点神通,不知用什么手段搭上了秦孝公的宠幸的景太监这一条线,得以去拜见秦孝公。商鞅和秦孝公一共聊了三次,第一次聊的尧舜之帝道,当场把秦孝公聊到睡着了。第二次则聊商汤周武之王道,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直到第三次,商鞅谈论起了春秋五霸逐鹿中原的霸道,这一下秦孝公听得入了迷,“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就是说秦孝公不自觉地向商鞅靠近,连聊数日都不厌烦。

商鞅说服秦孝公实施变法倒是不难,因为他本来就是以为有意开疆拓土,创下一番功业的君主。但要对付那群墨守成规的大臣商鞅下了一番苦功。当时在朝廷的会议上,旧贵族与商鞅的矛盾初步显露,他们都乐于安于现状,提出祖宗之法不能变,以恐天下人议论骚动。

商鞅舌战群儒,据理力争,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古法皆可抛。大臣们把问题抛给民众,商鞅要变法如果能取信于民,那他们也无话可说。

商鞅自有妙计,他在国都的南门立下一根木头,贴上告示,谁把这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五十金。虽然民众对统治阶级颇不信任,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担心是陷阱。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哥们还真去扛了,扛完还真拿到了五十金,一夜暴富,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商鞅这一出著名的徙木立信,为紧接而来变法的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商鞅变法终于开始全面推行。

第一,施行连坐法,轻罪重罚。我们知道商鞅是法家学说,主张法治,他将百姓分为什伍,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罪牵连所有,且都是腰斩之类的酷刑。。其实这第一条就体现了变法的局限性,靠严刑峻法对百姓实行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压迫。

第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一条旨在打击旧贵族爵位的世袭制度,将爵位与军功挂钩,极大的鼓舞的军士作战的士气。秦国爵位分二十等,前八等都是按人头算的,你砍下一个敌军的头就升一级,首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秦军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号称虎狼之师,都是因为奖励机制的激励。

大家或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与商鞅变法类似的楚国吴起变法,因为吴起得罪旧贵族惨遭杀害而宣告失败。而商鞅也被旧贵族伤害,却能”身死而政不熄“,变法也得以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这是个什么道理。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点从这第二条来说,吴起变法重点在于打击既得利益者集团旧贵族,而商鞅除打击旧贵族之外,扶持培养出了一个靠军功升官晋爵的新利益集团。再者吴起运气不好,推行变法才五年支持他的楚悼王就死了,没人支持变法。而商鞅变法达到十八年左右,新利益集团已经成熟,尽管商鞅身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继续推行变法。

第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一项从正式变法之前商鞅推出的《垦草令》就能看出端倪。商鞅这人虽然名号里有个商字,但他却是最痛恨商人的人,谁要是在秦国经商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商鞅推行了各种法令,比如沉重的经商税收,”山泽之利“收归国有,禁止擅自迁居等等,为的就是抑制商人的活跃。商鞅巴不得全国人民都去种田。

第四,废井田,开阡陌。这个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大伙耕田大部分是要上交国家的。其实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铁犁牛耕,老百姓已经大力开垦荒地干私活了。井田制实际上是名存实亡,商鞅这一次是正式从法令上明确了土地私有制。

这之后还有”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等等,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商鞅变法的推进下,秦国迅速发展壮大,整个国家变为一个严明法纪,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也为日后秦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这一切伟大功绩的奠基人商鞅,最终的结局却是五马分尸的下场。

商鞅之死,他自身也有很大问题。首先作为一代酷吏头子,他双手沾满无数国人的鲜血,百姓们惧怕他的同时也在仇恨他。也正是因为商鞅的铁面无私,使他和秦太子有了私怨,太子犯了法,商鞅把他的几个老师都下了重刑,结下了梁子。

再者,商鞅这个人有点贪恋权位,他在秦国做了这么多事,已然功高震主。到了什么地步呢,《战国策》里有一段说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作为秦国最支持商鞅的秦孝公,甚至到了想要传位于他的地步,当然这事不一定靠谱。但如果是真的,岛主也认为秦孝公不是真心,反而是在劝退商鞅。秦孝公知道商鞅位极人臣,且得罪了不少人,自己一死他必然遭祸,作为这么多年共同奋斗的战友,好心点醒他,用了传位这一出希望他能知难而退。

当然商鞅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激流勇退,反而继续站在巅峰之上,对贵族和保守派推行高压政策,妄图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商鞅对自己地位过于的自信也终使他遭到了杀身之祸,及至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旧贵族告商鞅谋反,秦惠王顺水推舟的下了诛杀令。

在商鞅逃难的过程中有非常讽刺的一幕,沿途的旅社不愿收留商鞅,理由是依据商君的法令,没证件不准住店,否则整个店都要被连坐。商鞅最终作法自缚,兵败被杀,尸体被带回秦都咸阳车裂。

如何评价商鞅呢,虽然他的变法有许多局限性的存在,但他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者之一,适应了社会的转型,改变了国家的制度。使得秦国能从别人眼中蛮夷之国一举脱颖而出,到最后一扫六合建立秦朝。

商鞅以法令推行变法,最终也死在自己的法令之下。秦国虽对不起他,不过临死前能看到法令根深蒂固到了这种地步,他也能算死而无憾了。

吴起:《他杀妻求将,母丧不临,却又爱兵如子,百战百胜,究竟是败类还是天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