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我们不能生气?这样生气就对了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Bobo

本书作者福田健是日本著名的沟通大师,曾任日本言论科学研究所指导部长,后来自己创立了口才研究所,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在这本书里,他提出“该生气时就得好好生气”的理念,并给出了针对生气的沟通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生气这件事,然后通过掌握生气时的艺术和生气后的收尾方法,学会用生气表达自己真正的心情。

重新认识生气

当我们冒出发脾气的苗头时,身边的人会过来劝说“冷静点,你先消消气”,在大家的认知中,生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首著名的打油诗《莫生气》也告诉我们,“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但福田健认为,生气是一种消除不满,改变现状的方式。

人们之所以觉得生气不好,是因为把它和大声斥责或者大发雷霆联系在一起,它们看似相同,实际上完全不同。斥责或者大发雷霆是纯粹的情绪宣泄,而生气是传达生气的情感,让对方认可,谋求问题的解决。

生气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其中有两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东西:

第一,如果保持沉默,对方会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更可能的情况是,对方即使意识到了,也会装作不知道,除非你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态度。

第二,如果生气后事情发展得不顺利,并不是生气本身不好,而是我们在生气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如果能动一下脑筋,并进行改变,那么,对方就有可能接受我们的态度。

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生气的目的是改善情况,以及希望对方理解情况有多糟糕并进行道歉。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生气时的艺术

我们不是不能生气,而是要掌握“生气的艺术”,在该生气时好好生气。来看看下面的两个原则。

001 良好地传达生气情绪。如果下属不按照上司说的去做,上司可能会勃然大怒:“你带耳朵了吗?我是怎么说的?”类似的场景,估计很多人都见过吧。如果毫无保留地发泄情绪,会破坏双方的关系,生气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修复。所以在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应该慢半拍,呼一口气平复心情,然后再开口,让对方知道自己生气了,语气强硬一点,比如“我的原话不是这样的,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了?”

如果一开始控制不住自己,说了很激烈的话,那第二句开始,要在心里暗示自己“为了解决问题,要缓和一点”。

002 给对方表达的机会。作者发现,人们会随心情好坏选择听或者不听对方讲话。正在气头上的时候,即使对方说的是有价值的话,也会打折扣地去听。生气会让人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只顾着自己发言。这种不对等的沟通方式,很容易让生气变成大发雷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问句,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比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等等。

生气后的收尾

人们不生气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生气之后该如何面对对方。比如难以忍受某个同事的态度,想生气,但是又不能生气,因为不知道过后该怎么办。因收尾方法不同,人际关系也会变得不同。下面的方法,可以给生气画上圆满的句号。

001 对生气的对象说“谢谢”。不论我们怎么克制,生气总是一件不让人愉快的事情,所以,当我们生完气,并且对方表示“我明白了”、“我知道怎么做了”之后,就可以判断自己生气的目的已经达到。这时候可以跟对方说声“谢谢你能听我的话”,这不仅是感谢,同时也是结束生气的一句话。

用感谢画上句号之后,就不要再说跟“生气事件”相关的话。比如“顺便说一句”、“现在,我再说一遍”或者“不只这件事,你还……”类似的话不要在结尾说,不然又老调重弹,好不容易给予了理解的事情又再次变糟。

002 如果心里过意不去,可以跟对方道歉。虽然生气的内容本身可能没有什么错误,但生完气后很多人还是免不了感到后悔,担心是不是有些话说得太重了,或者对方是不是不高兴了。如果有这种顾虑,可以在第二天,等双方都平静下来之后,跟对方道歉:“我可能有些话说得重了一些,对不起。”

总结一下,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让人忍不住生气。其实,生气也是一种交流,本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的态度去生气,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真实感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你有没有憋着不敢生气的经历?期待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