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2)

 无法想象都不对 2018-04-29
原文地址: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2)作者:

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主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知识序和认知序相结合

 

从知识性来看,每门学科的知识都是有机的整体,各个概念和各条原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关联性,这种内在联系即为知识本身的“序”。从学习者来看,学习者认知的发展也有内在的程序性和连贯性。如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等等,这是学习者的认知的“序”。学科知识的序不一定就是学习者认知的序,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既应考虑知识的序,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的序,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合理组织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

 

遵循知识序和认知序相结合原则组织教材,通常的做法有:(1)以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为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如就认知学习而言,低年级小学生应尽可能通过直接的经验来学习,而大学生则可通过语词符号学到大量知识;(2)从简到繁、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来组织教学内容;(3)以智力活动形成阶段来组织教学内容,如由外部的、物质的、展开的活动来揭示新知识,帮助学生由外部的、物质的、展开的操作活动过渡到内部的、压缩的心智活动;(4)以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来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有“固着点”,能较快地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儿童年龄较小,教学内容设计考虑其认知特点越多;反之,则考虑知识体系更多。以上组织教学内容的四种方式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灵活处理。

 

(二)网络化

 

网络化指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交错,相互沟通。遵循网络化原则。从纵的方面看,知识脉络要清楚,上下位联系应环环相扣。对重难点内容要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发展。从横的方面看,不仅要注意本门学科同层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贯通,同时也要注意邻近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贯通与渗透。如编写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时,就应考虑与小学语文识字同步。关于学科内及学科间如何相互渗透,美国学者福格蒂(R.Fogarty)提出八种模式:学科内的联系模式有分隔模式、连结模式、嵌套模式;学科间的联系模式有相关模式、交叉模式、幅轮模式、线形模式、融合模式。(褚洪启、邢卫国:《促进课程一体化的10种模式》,载《学科教育》,19923)。)这样以网络式方式组织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就可左右逢源、上下贯通,形成“点成线、横成片”的知识结构。

 

(三)最优化

 

最优化指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最佳组织,学生能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习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学内容的组织也应有多种不同方式。虽然不同的组织均可达到同一教学目标,但其效能却大不一样。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观点,各部分最优并非就能达到整体优化。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除考虑各部分外,既要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协调,又要把握各部分内容上下左右的衔接,才能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