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鼓跟甲骨文比哪个更珍贵?

 昵称32901809 2018-04-29

当然是甲骨文呀,这想都不用想。甲骨文重要在哪里?一句话答案:

殷墟考古和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将中国信史提前八百年多年,极大的提高了我们重构华夏上古史的信心,并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研究范式。

所以,如果说石鼓文是「锦上添花」,而且是一朵小花。那么,甲骨文是「雪中送炭,暗室逢灯」「零下三十度送羽绒服」。

------------------------------------

我先简单的讲一下中国历史学的一些常识,你就可以明白甲骨文重要性在哪里。

1、秦汉以前的历史,都记载于先秦文献典籍中,特别是儒家经典,比如: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尚书》。所以古人说「五经皆史」。

2、从秦汉开始,中国形成一个传统,新朝为前朝修史,我们知道中国的第一部通史是《史记》。

3、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他看到的很多上古的历史文献材料。

但是,记载历史最重要的年表信息,有明确且不中断是从【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开始的,也就是那个道路以目的周厉王,逼得国人暴动,被国人贵族赶走,有大臣代理国政的那一年,

引自:维基百科词条:共和行政
周召共和又作共和行政、共和时期,是指西周国人暴动后,因周厉王逃离镐京,无法直接行使王政,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的一段时期。
另一说是共伯和夺权执政的时期。该段时期从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起至周宣王登位,约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间。
从周召共和开始,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

4、所以,中国的历史《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纪年信息非常详尽准确,一年都没有漏掉,是从【共和行政(公元前841)——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加上之后的《清史稿》《民国史》,也就是说从公元前841--2018年,历史记载是非常清楚的,这在人类文明中还是十分罕见的。

5、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年表信息,非常的模糊、混乱,而且夏商两代的君王谱系神话参杂,也有很多抵牾。

所以,就连春秋时代的孔子都说: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夏、商的制度,我能说几句,但是我无法证明可靠性,因为夏的后裔杞国和商的后裔宋国,都没有什么可靠的文献。」

司马迁都面对各种矛盾抵牾的信息,也没有办法,只有「信则传信,疑则传疑」。

所以,《剑桥中国史》是从秦汉史开始的,因为秦汉是记载准确,年表可靠且详尽。

6、但是,中国人号称「五千年文明」呀,【共和行政(公元前841)——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有准确年表信息只有2500年,还有2500年呢?

你没有可靠的证据就说【五千年】,人家不服呀!

比如:先秦典籍记载周人祖先与圣母玛利亚一样是圣灵感孕。商人的祖先是蛋中孵化出来的。

你如果说这是历史,那韩国人说什么檀君八百岁,棒子国一万年历史,也没有什么毛病呀。是不是?

-----------------------------------------------

因此,我们把公元前841年的年表叫做「中国失落的年表」。是古往今来学者心中的头等心病。

历史上的很多学者都试图还原这个年表,都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完美的解决。

民国早期「疑古派」学者甚至说东周以前的历史都不可靠,都应该存而不论。

你去想,那还得了,那等于说我们的根就没有,华夏文化是礼乐文化,自称礼仪之邦,制礼作乐的周公,都不是真的,那我们岂不是一个大笑话?自己意淫出来的礼仪之邦?

而甲骨文的出土,可以说找到这个失落年表上最重要的一环,将中国信史从公元前841年上推到公元前1600年,上推800年,那么华夏文明3300年历史是毫无疑问的。

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殷墟甲骨文给了我们重建上古史的信心,说明我们的祖先记载历史是靠谱的,可以相信的。

文献中的神话超自然现象,是历史局限性,。即便上古历史文献,真假参半,我们依然可以去伪存真,得到一些靠谱的历史。

比如:即便是《山海经》这样的鬼怪奇文书籍都有真实的历史在里面。

如果不是甲骨文,这个拼凑年表几乎不可能。甲骨文是这个年表上最重要的一环,甲骨文被发现以后,学者以殷商甲骨文为立足点,结合传世文献,也就是所谓的「二重证据法』,可以上推夏朝,下推先周和西周。

比如王国维先生撮合的两片甲骨,记载的商王谱系与《史记》记载差不多吻合。
这个研究发现在既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中,这个问题在以前的问答中反复讨论过,就不多讲了。
甲骨文和传世文献互勘得到的商王谱系:

光这两片甲骨文的重要性,就可以抵得上十个石鼓文。还不算其他的。

甲骨文结合西周青铜器金文构建的历谱和儒家经典,以【武王伐商】为基准点,也就可以重构上古史,还原两千多年来「失落的年表」。

比如『利簋」是「武王伐商」第二年制造的青铜器,「何尊」是周公营建洛邑那年制造的青铜器,上面都有当时的纪年信息【唯王XX年XX月】,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学者就是根据这些断片慢慢拼凑。

我只说两个案例:

《何尊》铭文有「唯王五祀”、“唯王初雍,宅于成周」与儒家典籍记载完全吻合,这样就找到了一个基准点:成王五年,营建成周洛阳

《利簋》铭文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就这就证明儒家经典记载的「武王伐商」的真实性,结合天文等信息,夏商周断代工程组认为武王伐商在公元前1045年发生,这样就又找了一个基准点。

在根据传世文献上每代周王统治在位时间,就拼凑出了整个841年前西周周王谱系。

----------------------------------------

综上所述,甲骨文是不得了考古发现,我想了一下,目前真的没有什么考古发现,能甲骨文处于同一个等级。

除非,有一天发现了夏墟,而且夏墟的出土文献记载了大禹、启、太康等等夏代君王。

否则,殷墟和甲骨文永远是「第一把交椅」,

(关于夏朝考古,就是另一个问题,另文再谈)。

中国叫「镇国之宝」文物多得很,冠以这个名字,又不是什么严格的「定量排名」,而且「镇国之宝」多得很。

如果以百分制衡量,甲骨文是100分,敦煌文献是90分,秦代兵马俑和竹简80分,像马王堆、海昏侯70分,石鼓文不是考古发现的,算是传世文物,顶多20分。

石鼓文是石刻周秦文字,西周金文和东周部分金文,都是周秦文字,。

宋代还出土了诅楚文,文字风格与石鼓文很像。

所以,石鼓文没有唯一性。石鼓文意义在于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传奇。

我看到有人说「石鼓文和甲骨文同等重要」,这怎么可能呢,石鼓文和甲骨文相比,是黄铜跟黄金比。

在学术方面,甲骨文出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扭转了疑古的学术风气,同时,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全新的研究范式得以确立,也就是所谓的「二重证据法」。

中国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就是从发掘殷墟。中国文字训诂之学,到清代是一个高峰,到清末已经几乎玩到了尽头,。

甲骨文一出,又是枯木逢春,又可以研究三百年。甲骨文除了纠正《说文》,还可以考校五经,诘屈聱牙的先秦经书与甲骨卜辞互相参照考释。

民国的殷墟考古由李济先生主持,是他将现代考古学引入中国的,培养了第一批考古学人才。

李济先生与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齐名,四大导师中王国维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的研究,也就他的《古史新证》,提出「二重证据法」。

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我们对商人的了解程度,前所未有的,比孔子、老子、汉唐儒生,宋明学者都知道得多。社科院写的十一卷的《商代史》,就是建立在近百年以来甲骨学研究成果之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