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胆湿热

 爱中医2 2018-04-29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
 患者以右胁肋部灼热胀痛为主症,故中医辨病为胁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证。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病位在肝胆,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胃脘痛鉴别。
 胁痛与胃脘痛的病证皆有肝郁的病机。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的症状。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当归6g,木通6g,柴胡6g,泽泻12g,车前子9g(包煎),生地黄9g,生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