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中医院李鲜教授:中医治胃病,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供需相应 2020-09-16

作者 /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

我们都是胃不舒服,症状差不多,他开的药我可以吃吗?

今天,就给您讲述:中医治胃病,辨证施治,一证一方,因人而异。

胃病三辨

1.辨寒热。寒证多见胃脘冷痛,因饮冷受寒而发作或加重,得热则减,遇寒则甚;热证多见胃脘灼热疼痛,进食辛辣燥热食物易于诱发或加重,喜冷恶热, 胃脘得凉则舒。

2.辨虚实。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虚者,胃脘隐隐不适,徐缓而无定处,时作时止,饥饿或过劳时易诱发或加重,揉按或得食后不适症状会减轻,伴有食少乏力等症状;实证多见于新病体壮者,其不适症状表现为胀、痛、急剧而拒按,有定处,食后加重,伴有大便秘结等症状。

3.辨气血。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胃病初始常以痛、胀为主,无定处,时作时止,嗳气或矢气后缓解,多属气分;胃病久延不愈,持续不解,有定处,拒按,伴食后加重, 舌质 紫暗, 舌下 脉 络紫暗迂曲者, 多属血分。

胃病的治疗

胃病的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原则,意在疏通气机,健脾和胃。以虚实为总纲, 辨证施治。

同样是因寒所致的胃痛,实寒与虚寒治法就有所不同。属实者,大多由受寒、饮冷导致,病发突然,疼痛剧烈,且拒按,自行采用热水袋热敷、或用生姜、红糖煮水喝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上我们也常用热奄包温敷,或者选用散寒止痛类药物治疗,常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属虚者,多发病缓慢,疼痛隐隐,喜按,常伴有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等症状,临床常选用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温脾暖胃,或选用温中止痛 类药物,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等。这类患者常常伴有饮食不节史, 长期的脾胃受损导致脏腑虚寒,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可在平时的饮食中多用生姜、小茴香、胡椒等暖胃之品。

中医诊病,根据虚实不同将疾病细化分类,针对性治疗:属实者,以祛邪为主,根据寒凝、食滞、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采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类药物;

属虚者,当以扶正为主,根据阳虚、阴虚之异,又分别选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药。

虚实并见者,则需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

所以,临床上许多患者会提出疑惑:同样是胃病为何方药不同?人有高矮胖瘦, 男女长幼,病有寒热温凉,轻重缓急,断不可一概而论,中医治病,以证为据, 将疾病个体化,详细化,一证一方,临床诊疗更具有针对性。

专家名片

李鲜,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 名誉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常务理事 ,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首批肝胆病咨询专家,河南省保健会诊专家。

李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先后跟随国医大师张磊、熊继柏等教授学习,谙熟经典,中西医贯通,博采众方,擅长运用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等疑难杂症。如胃脘痛、腹痛、胁痛、头痛、低热、眩晕、咳嗽、心悸、失眠、虚劳、泄泻、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10部。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门诊四楼名医堂出特需门诊,限号15位;周三上午,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名医堂出诊,限号 20位;周二、周五全天,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专家门诊。

(李鲜教授研究生 韩冰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