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么情况,该如何诊断、治疗、预防,来了解一下

 欣然书斋 2018-04-3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我国胃肠病中一半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

1. 肠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起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

2. 内脏感觉过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的异常有关。

3. 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这一改变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

4. 精神和社会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情况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中,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但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未明了,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常以某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
餐后饱胀和早饱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
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标准规定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点,标准将本病分为两个临床亚型:1.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2.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两型可有重叠。
诊断程序: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黒粪、吞咽因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于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各种肝胆胰疾病;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糖尿病、肾脏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精神经性疾病等: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服用非留体类抗炎药;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和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应注意,不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同时有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并存,临床上称之为症状重叠。

治疗措施: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 一般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病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留体抗炎药。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失眠、焦患者可适当服用镇静或抗焦虑药物。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1).抑制胃酸药一般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类)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类)。
2).促胃肠动力药一般适用于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分别选用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莫沙必利(5mg/次、3次/日)或依托必利(50mg/次、3次/日)。
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换用或合用。
3).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
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预防与健康指导: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特别在进食时不要生气、发怒或抑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睡眠充足。饮食宜多样化、富含营养易于消化。进食宜按时定量,不宜过饱,细嚼慢咽,进食时不宜过热过冷。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酗酒、吸烟,勿过食酸、辛辣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增强胃肠运动功能。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伤害的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