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发布|中国水产品市场未来十年走势分析与展望

 图图_书馆 2018-04-30
2016-08-10 10:02

2015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同比增3.5%,达669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40%,居于世界首位;市场运行保持平稳,批发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出口量分别为409.00万吨和406.13万吨,进出口额分别为89.99亿美元和203.36亿美元,贸易顺差113.37亿美元,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展望未来10年,水产品生产将加快转型升级,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市场供需结构将持续优化;进出口量将先减后增,净进口量不断增加。预计2016年,水产品产量将增至6805.41万吨;居民食用消费将增至2907.72万吨;加工消费需求达2340.39万吨;进出口量分别为402.79万吨和395.61万吨。“十三五”期间,预计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累计将达3.50亿吨和3.51亿吨,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13.6%和14.2%,市场供需基本均衡。进出口量将在2017年降低至低点,分别为398.92万吨和386.88万吨,之后转为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为7180.09万吨,居民食用消费量为3149.63万吨;加工消费量为2573.49万吨;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为395.25万吨和418.13万吨。预计2025年水产品产量为7497.81万吨;居民食用消费量为3330.96万吨;加工消费量为2845.12万吨;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为407.93万吨和452.37万吨。

生产展望

1、 产业发展转型加快,产量缓慢增长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我国水产品生产将不断发展,产量仍将有所增长。但随着我国渔业资源的不断束紧、养殖发展空间的缩小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升高,生产者将会改变依靠规模扩张、资源消耗和片面追求产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关注资源环境和追求品牌品质的绿色发展方式,水产品产量增速将逐步放缓。预计2016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将达到6805.41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49.30公斤。其中,养殖产量为5100.05万吨。“十三五”期间,水产品产量将缓慢增长,2020年水产品产量将增至7180.09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51.31公斤其中,养殖产量将达5485.70万吨。2025年水产品产量将达7497.81万吨,较2015年增加807.81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53.04公斤,养殖产量将进一步增至5810.44万吨(图1)。展望期间,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1.1%。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水产养殖,预计2025年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77.5%(图2)。

2、 捕捞产量将下行近年来,尽管我国实施了严格的伏季禁渔休渔措施,加强了渔业行政执法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近海资源衰退的局面,很大成都上限制了捕捞产量的持续增长。据了解,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可以预见,未来捕捞产量将下行。预计2016年我国水产品捕捞产量在1700万吨左右,与2015年基本持平。“十三五期间”,捕捞量将下架,并基本保持在1600万~1700万吨之间。展望期间,水产品捕捞产量将总体下行,但不排除个别年份产量增长。在加强近海资源保护的同时,未来我国还将积极探索渔业“走出去”,加强与美、日、欧盟的双边合作,深化与阿根廷、毛塔、缅甸及南太平洋岛国合作,促进远洋渔业发展。

3、 养殖产量增速下降预计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将达5100.05万吨,比2015年增长2.5%。“十三五”期间,养殖产量增速将放缓,年均增速为1.8%,2020年养殖产量将增至5485.70万吨;2025年水产养殖产量将达5810.44万吨。展望期间,水产品养殖产量年均增长1.5%,低于“十二五”期间养殖产量增速。水产品养殖产量增速下降是资源约束、成本上升和需求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重点河湖及近岸海域划定限制养殖区,将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220万公顷左右;将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实施水产养殖池塘、近海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等措施。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压缩水产养殖的可用空间,并推高水产养殖成本,在劳动力、物资费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依靠产量增长获得利润将变得非常困难。与此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水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开始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品质和多样化,将促使养殖户在品种、品质和品牌上下功夫,不再单纯依靠产量增长获利。 展望期间,我国水产养殖将快速转型,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也将发生明显变化。从养殖结构看,鲤科鱼养殖鱿鱼消耗饲料少,消费需求大,在养殖产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未来仍然将是养殖的主要品种。但随着消费的多样化,其产量占比将有所上升。工厂化海水养殖由于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成为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消费展望

展望期间,水产品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预计2016年水产品总消费量达到6812.59万吨,2020年为7202.97万吨,2025年进一步增至7542.25万吨。展望期间,水产品总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1%。从各类消费看,水产品直接食用消费和加工消费均持续增长。

1、人均直接食用消费持续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展望期间,随着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食品消费升级以及人口规模扩张,水产品直接食用消费将持续增长,增速快于产量增长。预计2016年水产品人均食用消费量(包含户外消费)为21.06公斤,环比增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直接食用消费为28.15公斤,环比增0.9%;农村居民人均直接食用消费为11.56公斤,环比增3.6%。“十三五”期间,水产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费将进一步增长,2020年人均消费量将增至22.51公斤,年均增长1.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直接食用消费达28.70公斤,年增长0.5%;农村居民人均直接食用消费将达23.56公斤,较2015年人均增加3.01公斤。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销量将达到29.04公斤,较2015年增加1.14公斤;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13.36公斤,较2015年增加2.20公斤。展位期间,水产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费年均增长为1.3%(图3)。随着人口规模继续增长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水产品直接食用消费总量也将持续增加,预计2016年直接食用消费量为2907.72万吨,2020年将增至3149.63万吨,2025年将达到3330.96万吨。展望期间,水产品直接食用消费年均增长1.5%,略高于水产品产量增速

注:此处人均消费包含了户外消费,模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在外消费支出和食物消费支出计算了在外消费比例,考虑到水产品在外消费较多,计算时对该比例做了一定调整

2、加工消费比例持续提高我国水产品消费具有食鲜的特点,加工产品消费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食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16年全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预计将达到2340.39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例为34.39%。“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加工年均增长将达2.5%,2020年加工消费将增至2573.49万吨,占总产量比重将增至35.84%。2025年水产品加工消费将继续增至2845.12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例也将增至37.95%(图4)。此外,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水产品冷链物流等储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水产品损耗将逐渐减少,由2015年的1587.00万吨减至2025的1366.17万吨,其占水产品消费量的比例将由23.7%降至18.1%。

价格展望

展望期间,在水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生产供给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水产品市场供需仍保持基本均衡,考虑到水产品劳动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增加,市场价格将呈现稳中有涨态势,出现持续剧烈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水产品价格年均涨幅将保持在每公斤30元左右,但不同类别产品的走势将有所差异。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捕捞产品供给或有所减少,海水网箱、工厂化养殖成本较高,而淡水产品养殖供给相对充足,海水产品价格平均涨幅将高于淡水产品。贸易展望1、 出口量先降后升当前我国水产品贸易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式。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外部需求回升难度较大;国内加工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出口竞争力下滑倾向明显;主要出口国家加强了对我国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强度,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所增强,预计短期内水产品出口量仍将略有下降,2016年水产品出口量将降至395.61万吨。“十三五”期间,预计2017年水产品出口量将降至低点,为386.88万吨。随着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加工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2017年之后水产品出口将逐步增长,2020年出口量将达395.25万吨。展望后期,水产品出口量将基本稳定在400万吨,2025年预计为407.93万吨。

2、 进口量总体有所增长受到加工出口竞争力减弱的影响,未来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将有所减少。当前,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量将降至402.79万吨。“十三五”期间,在国内优质水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和加工出口恢复增长的带动下,水产品进口在2017年后将转为增长,2020年将增至418.13万吨。至2025年水产品进口量将增至452.37万吨,净进口量也将随之扩大,由2015年的2.11万吨逐渐扩大至2025年的44.44万吨(图5)。

不确定性分析

1、 气候因素或对水产品养殖捕捞造成冲击水产品生产对环境条件的依赖较强,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与之相关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强度不断加大,台风、风暴潮、暴雨等灾害频发,对海洋捕捞、沿海养殖以及内陆养殖均造成严重影响。2014年开始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给我国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其影响下,2015年我国南方地区夏季连续暴雨,对当地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养殖造成严重冲击,损失惨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或灾害,不仅可能直接对我国渔业生产造成冲击,还有可能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冲击间接影响我国渔业生产。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影响到海洋鱼类生长和种群量变化,而鱼是加工鱼粉的重要原料,鱼产量的变动将导致鱼粉将价格的波动,影响到水产饲料价格和养殖成本收益等。

2、 贸易环境变化可能对水产品进出口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民币日益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并实施,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市场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对包括水产品在内的多种产品的进出口也将带来影响。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亚投行正式成立、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突破。而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增加,影响机制变得日益复杂,波动的风险更加不容小觑,而汇率变动将直接影响水产品进出口量。“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和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但是战略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间也可能存在波折和反复,从而对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

3、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冲击影响水产品生产与贸易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需求持续不振,加之美元升值倾向明显、主要产油国不愿降低产能等因素影响,石油价格的持续剧烈下跌影响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并通过国际贸易对我国国内农业生产和市场形成冲击,水产品的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和贸易等各个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现实中,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众多,国际资本的投机行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替代产品或技术的不断发展等均可能带来其价格的剧烈波动,由此也会给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带来冲击,给预测结果带来偏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