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贵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出主意”征文选编之五

 我是谁Wrr 2018-05-01

乡村经济振兴构想及政府补位

安顺开发区改革办   刘会礼

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立足我省丘陵密布、沟壑纵横的山地特色,以推动农民城镇集聚居住为核心和主线,可以健全农村市场机制、带动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几千年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变。

一、乡土特性造成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治愈的硬伤

农村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激励机制,决定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决定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农村市场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为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权利不明确,缺少流动性;资本市场缺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命瓶颈。缺乏经济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基础,使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等步履维艰,国家支农政策难以有效实施。这是农村长期普遍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的经济逻辑。

农民土地生存依附,村落自然分散、封闭居住,是农村特有的乡土本色,也是农村机制缺失的根本原因。土地依附导致土地和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村落自然分散、封闭居住特性,导致作为居民主要财产形式的房屋,可交易性非常有限,不具有普通财产性质,不符合融资的市场规律要求,是资本要素硬伤。在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方面,农村乡土性与市场经济天生就不对付。与生俱来的乡土特性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治愈的硬伤。

二、我国农村进入新时代重要发展拐点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村温饱问题。但却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需求,农民温饱后依然贫困。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下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从此,安土重迁的农民开始离开家乡和土地外出打工,农村深刻巨变由此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依靠土地谋生,纷纷前往城镇依靠自身劳动力生存发展,乡土特性从根本上不断改变。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行新农村建设和大扶贫战略,发达的乡村公路网、无线互联互通科技应用等现代元素,正在加快改变传统农村面貌。乡土农村站在了融入现代中国的发展拐点。

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史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有了清晰的路线图,有了“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有了可以预期的党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更多支持。农村发展可以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构想

土地依附、村落分散封闭等乡土特性改变,使农村摆脱自给自足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可能,为农民大规模集聚居住从而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创造了条件,为促进社会分工发展以推动商业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动力。顺应和引导新发展趋势,以推动农民城镇集聚居住为主线,可以实现乡土农村和现代中国的有机融合。

(一)推动集聚居住

解决农村发展机制受与生俱来的乡土性制约问题,必须实现农民城镇集聚居住。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应该与产业格局相适应,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民工潮带来的农民流动性、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为城镇集聚居住提供了基础。我国城市发展不可能全部容纳13亿人,以及城市高房价的阻碍,为小城镇吸附集聚创造了条件。略高于成本价的商品房具有普通财产权利性质、住房贷款购买模式,以及更好的公共服务,对农民是巨大吸引。集聚居住可以使农村摆脱乡土特性从而健全经济运行机制,将会创造新的需求和就业机会。房地产的巨大带动性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规划产业布局

1、根据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规划相互之间不超过1小时车程的小城镇网络。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将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为辖区人口集中居住区。加快推动已经不再耕种的新农民集聚居住,逐步吸附改革开放后参与民工潮的农民,用二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民全部到城镇居住。

2、划定生态保护区。

3、规划区工业区。利用自然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加工等工业,大力鼓励代加工等乡村工业化发展。

4、将新农村示范建设基础好的村,规划发展为休闲旅游点、养老宜居点。

5、其他区域规划为农业区。坚持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结合,普遍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鼓励横向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搬迁后的村落发展成农庄、养殖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现代养殖业;二是立足比较优势,推进纵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三)健全市场机制

“三权分置”明晰了土地权利。集聚居住改变了农村房屋因村落自然分散封闭所限制的财产权利性质,加大政策支持可以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机制。

(四)促进技术进步

坚持市场驱动和政府补位相结合,加快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机制激励,加快农村技术应用和技术进步,推动农村生产力加快提高和大幅提高。

四、政府补位

历史事实表明,农村自身不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政府补位。利用新时代历史机遇,推动乡村产业革命,改造传统农村融入现代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1、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尽快完成“三权”分置确权颁证,允许土地承包权流转;将未规模流转开展生产经营的农民承包地,全部纳入流转范围进行储备;建设乡、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将储备的流转土地进行规模流转招商。

2、政府补位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为辖区户口农民提供商品房。政府组建国有企业开发小城镇住宅小区,是分期进行,不会有大的经济压力。在有既定目标而不面临改革创新挑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激励制约问题可以解决,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3、改进经济政策,使支农政策不再局限于国有产权和集体经济偏好。通过必要政策支持、以及严格限定并独占小城镇农民商品房购买、农村产业发展等业务,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产业布局的规划管理。加大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力度。适当国资补位组建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全面推动农村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施国家科技公共战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来源:省委改革办、省委法治办

微编:方蕾

“贵州改革”微信内容2018年第097期(总第47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