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重要了!为什么一泡好茶冲泡不得法很容易沦为二三流茶叶?

 义芳君说茶 2018-05-02


俗话说“三分茶叶七分泡”,意即茶叶品质再好,如果冲泡不得法,一流茶叶也有可能沦为二流或三流茶叶。

当年,年轻气盛的苏轼与老当益壮的蔡襄在惠山寺斗茶。按理说,苏轼的茶质虽比不上蔡襄的茶好,当然也不差。但是,深谙泡茶技法的苏轼另辟蹊径,采用惠山寺后山的竹沥水,于是茶香上稍显略胜一筹。

水好固然是优势,但是如果没有高超的泡茶技艺,这点优势是不好体现的。毕竟上等水质之间的差别,一般的高手都很难分辨出高低。

可见,泡茶功力的重要性。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泡茶功力的炉火纯青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一泡好茶讲究形、色、香、味的出类拔萃。要做到如此,需要从茶叶采收、精制、包装等环节步步紧跟。同样,泡茶技艺的炉火纯青也需要从洗杯、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品茗等环节处处用心,如此才能精准掌握一泡茶的瞬息变化,探得这泡茶的精髓之处。

首先是热洗杯。

古人言,泡茶前,宜让茶具“不染风尘”,且“驱寒避冷”。目的就在于:净杯和暖杯,故洗杯宜用热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洁净的茶具方能确保茶叶不被污染,此外有温度的茶具也才能唤醒“沉睡”中的茶叶,譬如:冲泡乌龙茶、黑茶时,不管你采用陶瓷盖碗、还是紫砂壶冲泡,应该先给茶具来个“热水澡”。


其次是投茶有讲究。

每次泡茶前得根据茶具容量、特点,以及茶叶的外形、细嫩程度,还有茶叶类别来决定具体投茶量以及投茶方式。譬如:如果是七克杯,冲泡乌龙茶时,最好控制在七克,以不超过八克为宜。再如:不同的绿茶,宜采用不同的投茶法。较为扁平的绿茶,如西湖龙井,一般用下投法更容易冲泡出茶叶内质;碧螺春则多采用上投法,才不致于伤了茶叶的娇嫩。

再者是热水洗茶。

这里注意啦,是热水,不是沸水。沸水洗茶,则有失茶味,殊为可惜。热水洗茶,一是为了干净,洗去浮尘与杂质,二是为了激醒茶叶的内质。这对于乌龙茶、黑茶类尤为需要注意。


然后是把握冲泡手法及出汤时间。

冲泡时,为了让茶叶的原味能够尽快释放,一般采用“高冲低斟”手法,即沸水入杯时,水柱要升高,而随着沸水漫过茶叶时,水柱则要降低,手势渐缓,让茶叶与沸水充分咬合。

而关于出汤时间的把握,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机械计时,以气泡破灭这一时刻出汤最为合适,过久则茶味滞涩,过短则鲜味不足。

最后才是趁热品茗。

品茗时间的把握上也需恰到好处,做到“啜不宜迟”,太热烫口,太冷茶味尽失,宜在出汤后静置30妙后即可品茗。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泡茶氛围的营造。

嘈杂烦乱的泡茶环境,注定无法静心冲泡,匆忙或者烦乱之间,岂能有好茶喝呢?虽不必过于注重焚香沐浴这般的仪式感,但放空自己的内心,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与对的人,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冲泡一杯好茶,享受好茶的曼妙风韵,则是必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