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聊太极拳 28】定势与中间过渡动作都要含胸拔背

 文苑书店66 2018-05-03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老师聊太极


武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在《身法八要》中将“含胸”与“拔背”分别列为第一、二条,而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指出“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依此论述可以令人领悟出个中精妙之真义:欲要所向无敌,先要劲力由脊发;欲要劲力由脊发,先要拔背;而要拔背,则须能含胸。含胸的意思指胸廓自然放松,两侧肩锁关节略微向里扣,与沉肩相联系;拔背是指在胸廓放松的状态下,背部肌肉群稍为张展,脊柱有上下拔长的自我感觉,其目的是使身型尽可能做到舒展和正直。含胸的作用是为了有利于化劲,而拔背的作用则是为了有利于卷劲和放劲,所以它们在技击上是蓄发相变的关系。

初学拳时,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于含胸,只有把挺胸的念头完全打消,慢慢地在坐身的动作里微微含胸来适应动作的需要,日久自然会越含越好。然而有些人练了几年的太极拳,行拳走架练出了轻则挺胸凹腰、重则挺胸凸肚的拳病动作是全然不知的,所以有老师在身边纠正打拳是好哦。

据我观察,门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也好,我门内的弟子、学生也好,打拳定势时其身法能做到含胸拔背,但练到中间过渡动作时就没见其身法有含胸拔背了,或者是部分中间过渡动作有含胸拔背而部分中间过渡动作没有含胸拔背,应该是在练定势与中间过渡动作都要含胸拔背。有些老练家说:“向猫老师学习含胸拔背也好”,此话有意思,不妨看一下猫的视频,就会见到猫在扑或跳之前的动作,在前爪即将离开地面的一瞬间,它的上半身就是最好的含胸拔背姿势。


在此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为例,聊一下挺胸凹腰的拳病动作。比如:承上一式“回身右蹬脚”接着练“双峰贯耳”,没到“双峰贯耳”定势之前,左腿渐渐下蹲,右腿前(东南)迈一步,一边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一边两掌自前而下经右膝两旁分向左右划弧时,拳病动作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两手过后造成了挺胸凹腰。挺胸了,就会因气易上浮而影响松沉;又因影响松肩,使胳膊拎着手;凹腰了,腰就做不到松、直、沉了。比较好的练法如图2所示,两手恰到好处的落至腿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松肩垂手,含胸拔背,松腰塌胯,虚领顶劲,心气下降。

图 1

图 2

再如:承上一式“抽身下势”接着练“上步七星捶”,没到“上步七星捶”定势之前,随左掌由左腿内侧向前上穿,左脚尖外撇,身体渐起左转,一边左腿屈膝前弓的重心渐前移,一边右勾手下落变掌,接着左手掌往左划弧下落变拳、右手掌再下落变拳时,拳病动作又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两手过后造成了挺胸凹腰。挺胸了,就会因气易上浮而影响松沉;又因影响松肩,使胳膊拎着手;凹腰了,腰就做不到松、直、沉了。比较好的练法如图4所示,两手随划随着两臂内旋变拳恰到好处的落至腿外侧,松肩垂手,含胸拔背,松腰塌胯,虚领顶劲,意气下沉。

图 3

图 4 

陈雄

2018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