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文章】鲁静朝: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突发状况的处理策略

 yuyue3544 2018-05-03
鲁静朝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自1958年世界第一台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以来,起搏器作为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目前起搏系统不再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也快速发展起来,随着起搏技术的快速发展,起搏器的应用比例逐年上升。本文简要介绍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策略。

 1 

血管穿刺不顺利 

  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是电极植入的常规路径。两者相比,锁骨下静脉位置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容易发生血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局部血肿等并发症,而腋静脉相对较为安全,并发症少,但是腋静脉定位较难。如按常规手法、盲穿3-4次不成功,需行X线透视了解锁骨和第一肋骨的位置及成角、锁骨的走形状态,继而在X线指导下调整进针的角度及方向,多能穿刺成功。如仍未成功,可行肘正中静脉造影了解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的走形特点,根据血管走形,X线透视下再行穿刺。送人扩张鞘前,需确认导丝进入下腔静脉后再进扩张鞘。如果导丝误入锁骨下动脉且尚未放置扩张鞘,立即拔除穿刺针,压迫止血即可。如放入扩张鞘后发现误入动脉,可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 逐级置换外鞘如7F—6F—5F,如情况稳定,数小时后可在外科备台的情况下拔除动脉鞘,行局部压迫需外科手术处理。如在置换外鞘观察过程中,局部血肿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急诊外科处理。进针过程中多为负压进针,如抽出气体,应立即撤针,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咯血等情况。如无上述情况出现,可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并严密观察。如X线透视发现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血气胸,则应考虑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2 

术中电极放置不顺利及相关性心律失常

  如患者既往心梗病史,尤其是下壁间隔部位梗塞,放置右室电极时一定注意多次监测阈值,监测阈值时间适当延长,手术结束前再次监测阈值,避免术后起搏不良。如存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室电极易脱位,应尽量使用主动固定电极且避开血流冲击力量大区域。心室电极跨入三尖瓣后,将钢丝适度回撤,让电极随血流到达稳定位置,操作宜“巧借力”,勿“用蛮力”。电极植入过程中操作要轻柔,要严密监测心电及患者意识情况,如发生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多为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需立刻回撤电极及内部的钢丝,保持电极的头端柔软,并轻柔操作。如存在持续性室速或室颤,予以电复律处理。

 3 

术中患者特殊情况处理

  术前应做好宣教工作,保证患者睡眠情况。如遇紧张、焦虑患者,可予以“咪达唑仑”适度镇静。如术前发现患者精神障碍、难于交流,可以全麻下进行手术。心衰患者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监测出入量情况。

手术切口出血

  术前尽量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5天以上,停用低分子肝素24小时以上。术中可采用钝性分离方式减少出血,对于出血不止的小动脉可予以结扎。切口渗血,可予凝血酶止血。使用电刀,是减少切口出血的重要措施。放置起搏器前及后,均应观察囊袋有无活动性出血,并及时处理,再关闭囊袋。术后手术切口,局部沙袋压迫 6—8 h。

 5 

起搏器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术中要保证电极置入部位稳定可靠,观察患者深呼吸对电极位置的影响,调整电极在心脏内适度预留,避免预留过多或过少。电极外联部分,可采用“二步法”并需用丝线固定于胸肌上。电极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需紧密,应垂直插入螺丝刀旋转固定。起搏器安置完毕后,常规检测各项参数,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立即关注“心脏起搏”官微

随时获取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