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杭州社区'的寒假家庭PBL活动正式启动,立春之日,我们举办了“家长PBL工作坊”。经历了三个小时的“PBL式集训”,家长们直呼烧脑。但结束后,看着大家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样子,教研组深深地觉得“寒假家庭PBL计划”有戏。 家长PBL工作坊回顾 寒假家庭PBL活动依旧遵循BIE的“PBL项目设计思路”,按照五个步骤来进行设计。 家长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主题? 教研组 PBL项目主题务必来源于真实生活,可以是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探讨一种社会现象,设计一个物品,进行一次调查等…… 家长 如何选择主题? 教研组 针对寒假期间进行的家庭PBL项目,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初步设置2-3个主题,和孩子进行讨论后选出最能激发孩子兴趣和动力的主题,例如年俗类、旅行类、历史文化类等等。当然以上类别还只是比较大的范畴,真正确定方向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到可执行的层面。 家长 ![]() 什么是驱动性问题? 教研组 驱动性问题(Driving Questions)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探究性和驱动力的特质。 ![]() ![]() ![]() 家长 ![]() 如何设置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 教研组 设置驱动性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与孩子的认知与能力相匹配。对于低龄段小朋友的短期家庭PBL项目,我们可以考虑用任务形式替代驱动性问题,请他们来完成一项感兴趣的任务。一般来说,与美食或运动相关的任务,孩子们都乐于接受。 ![]() ![]() 举个🌰: Step 1中提到的“小导演”和“小向导”的身份设定和任务设置,对孩子们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驱动力。 家长 ![]() 为什么要策划与评估? 教研组 PBL是一种项目制教学方法,较一般的活动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因而需要进行严谨系统的设计。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评估标准的建立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 ![]() ![]() 家长 ![]() 家庭PBL如何策划与评估? 教研组 针对低龄段孩子的家庭PBL项目,应避免设定太多教学目标,针对1-2个核心能力进行设置并细化即可。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标必须可评估,避免“培养沟通表达能力”之类大而虚的目标,而应该把目标和评估项落实到某一具体事件。 ![]() ![]() 举个🌰:例如“我是小导演”项目中,同样是培养沟通表达能力,但教学目标和评估项可以设置为“根据节目设定,当面邀请几位家人或朋友充当演员,并向他们描述所演节目的设计和要求”。“我是美食向导”项目中,希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和评估项可以考虑设置为“对于一座不熟悉的城市,思考并解决‘如何获取当地美食信息’的问题,例如美食种类,美食地点、美食历史等,并提出3种以上的信息获取渠道”。 ![]() 家长 ![]() 项目计划书是什么? 教研组 PBL既然叫做“项目制教学法”,和我们成人工作生活中接触到的项目一样,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项目计划书是关键起始点。项目计划书需要设定项目框架,包括目标、需求、时间、活动内容、所需资源、关键任务(节点)等要素,然后进一步分解任务,同时植入教学目标和评估过程,这也可以视作是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脚本。这部分没有固定模板,可根据家长个人习惯,设置流程图,进度表等。初次接触PBL的家庭,建议把PBL的项目周期设计在2-3天内,项目难度和要求可以适当放低。 ![]() ![]() 举个🌰:一土杭州社区Let’s Party项目计划书部分截图 ![]() 家长 ![]() 项目执行管理中,家长需要 做什么? 教研组 家长可以协助营造积极的氛围;以“导师”的身份引导(注意:不是代替)孩子思考并执行项目;在孩子知识能力达不到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 ![]() 举个🌰:如果碰到孩子想要梳理个想法,而没有思考条理向你求助,就“借机”传授一下“泡泡图”或“思维导图”的画法要点,然后让孩子去用。通常,他们会欣然使用你“帮”他的新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