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阿布的书柜 2020-02-14

进入2020,一个看起来充满着“未来感”的年代,离2030还有十年。

领英发布过一则未来职场研究报告,分析结果令人瞠目结舌:2030年,也就是00后进入职场时,他们父母正在从事的工作,65%可能都消失不存在了。

仔细想想,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数十年前谁会想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已经完全被ETC取代?谁会想到,今天需要这么多的APP开发者、数据分析师?

00后、10后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但传统学校里的教育制度却已经延续几百年,学生所学的知识,到毕业时可能已经完全无用。

2030年,孩子们将会在哪里?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力吗?

好在,一批有远见的创新学校和机构开始涌现,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之道。

从硅谷的High Tech High和Bullis Charter School,到比尔·盖茨喜欢的美国公立学校Summit;在中国,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也是创新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他们的旨在用“项目制学习(PBL)”模式,帮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从学生(student),到主动学习者(learner),再到工作者(worker)的转变,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今年,赫德中学部设计了一此针对老年人群体的PBL,我们看了后深受启发,也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看到100多个孩子在这五天项目中的成长,我们对未来教育有了这些思考:

01.

真实的世界,

不是subject-based,

而是problem-based

我们无法精准预测孩子未来能从事、会从事什么职业。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是存在的问题,就有被解决的需要。

上网速度太慢、癌症无法被治愈、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生活中没有被解决的问题,才会是未来的工作起点。

一百多年前,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就提出过“教育即生活”、“学校既社会”的理念。赫德的“项目制学习”目的也正在于此,让孩子们从贴近生活的项目开始,发现真实问题,给社会创造价值。

去年,赫德设计了“芳华”主题PBL,让孩子“走近”身边的老人,聆听他们的青春岁月。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上海赫德中学部 2018-19学年 芳华PBL

学生们用摄影展的形式记录这一切:身边看似平凡的爷爷奶奶,是曾经的导弹工程师、体操运动员、粮食供应站站长、演员... 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的他们,价值和心情却渐渐被社会遗忘。

孩子们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想要为老年人做些什么。赫德的老师们就延续这一主题,设计了今年的“守护记忆”项目,让孩子真正“走进”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调研他们的需求,用实际行动承载和守护他们的记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几天的近距离接触后,孩子们挖掘出了不少问题:

老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敬老院却很难提供丰富的活动;

老人遗憾记忆中的美食,现在很少有人会做了;

老人如果患上阿兹海默症,记忆会一点一点消失;

... ...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赫德学生与老人面对面交流,调研他们的需求

发现问题后,要落实到问题的解决上。

这次的项目强调学生的“voice and choice”,没有规定最终的展示结果,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成三组,各出奇招:

设计思维组计划给老人们设计玩具,丰富养老院生活;美食组计划与长辈一起传承美食记忆;戏剧组则用中英文诗朗诵和戏剧表演的方式,永久地记录老人们的回忆。

最终的项目展示会可以说是“笑与泪的海洋”。一组孩子把受访老人的一生写成了一首诗歌,表演得淋漓尽致,惹得台下的人潸然泪下。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设计组设计出了八巧板、乒乓球拍、指间钢琴等有趣的小玩具;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设计思维组”设计出的游戏装置

美食组的也各自呈上一道有记忆、有温度的好菜与视频。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美食组的“美食纪录片”展映

我们见证了未来作家、设计师、纪录片导演、记者的诞生。

可以说,赫德这样的项目制学习,就是将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转向:让孩子充满使命感,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找工作”的人转变为“创造工作”、提供价值的人。

了解更多赫德中学部精品课程

欢迎扫码入群

⬇️

02.

真实的世界,

不看考分,看能力

过去我们的学习,是在一条路上闷头前进:多做出一道题,高考就能多考一分;多考一分,就能淘汰掉了一操场的人!

但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发现,不是多学点知识,多考个证书,把周围人打败了,我就成功了;相反,如何设定工作目标,如何调动资源,与不同的人合作... 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关键。

可惜的是,常规的课堂教学几乎不培养这些社会化能力。

上海赫德中学部的车智慧校长说,赫德设计PBL的初衷,就是模拟工作的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与工作中接触真实的世界。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赫德学生自行分组,并有序分工合作

果然,项目进行时,许多课堂中不存在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戏剧组采访老人时,总是很难得到理想的回答:有的老人表达能力退化,容易跑题;有的老人不愿意谈论某些话题;

设计组设想老人会有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可去了敬老院后才发现,那里的设施很完备,设计思路要全部重新策划;

视频制作组则爆发了非常激烈的冲突,导演和剪辑师都坚持自己的方案,两人争执不下,视频拍摄一度难以进行。

亲历其中的我们全都不自觉地捏了一把汗!这么小的孩子,能好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吗?

车校长说,教育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真实的世界就是永远有突发状况发生,老师要做的,是通过适当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自己探索出解决方法。

很快我们看到,带队老师组织了复盘与反思会,把问题与矛盾摊开了讨论,教孩子如何计划得更周全,也教孩子正确的沟通技巧,什么叫“一事一议”,什么叫“对事不对人”。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设计组仔细观察了敬老院的环境,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思路。戏剧组的孩子细化了采访问题,从侧面询问了老人身边的朋友、护工,努力还原更全面的故事。

视频制作组的孩子也平静下来,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找到折衷的方案,最终展示出了不错的成果:

画面来自赫德视频剪辑组

孩子们也说,这次项目后,他们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也更加愿意表达,更加自信了。

车校长说,有的孩子在学业上并没有那么擅长,但工作的过程中,他非常有礼貌,做事条理很清楚,极其擅长和他人打交道… 这种场景,难道不应该被老师们关注,成为学校的学生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吗?

03.

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

感叹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我们心里也存着一个家长们普遍的担心:孩子们好像一直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能够保证他们的学术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吗?

车校长解释,PBL不是单纯的做项目,“学科学习”从来都是项目的核心。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老师给赫德学生们进行中英文诗歌创作指导

作业和考试中的“问题”是被过度抽象和简化的,过一段时间,考察的知识点就被孩子们遗忘了;而PBL中的“问题”是真实的、复合的,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思考的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这次的“守护记忆”项目,看似是个针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实际上却精心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采访技巧、公共演讲技巧;

英语:英语诗歌的创作;

科学:生物、食物营养搭配;

艺术:戏剧创作、脚本制作、人像拍摄;

设计思维:理解、探索与实现;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项目中也融入了科学的学科知识

戏剧组的Mirror老师感动地说,接触到老人们鲜活的故事后,孩子们的求知欲比在课堂上更强烈!

有的孩子采访了一位老人还不够,还想多采访几位,对老人们生活的年代太好奇了;有的孩子被老人的故事感动到哭泣,回来后思如泉涌,一口气写了两三首诗。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赫德学生们和老人交流后,自己创作的诗歌

这种体验式的环境下,学生会根据项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操练知识, 从“老师让我学”转变为“我自己要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04.

教育的目标在远方

教书20余年的数学组郭梅梅老师对我们说,曾经她也疑惑过,“项目制学习”的效率,似乎远没有课堂学习那样高,花这么多时间值得吗?

但带着赫德的孩子实实在在做了两次项目后,她把这件事儿“想通了”: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只是会做题、门门成绩满分的孩子吗?

美国制片人泰德·丁特史密斯曾用一年时间,访问美国200多所学校,参加1000多场教育会议,归纳出四项共同特质与核心素养,他认为这才是未来教育的目标:

  • 目标感(Purpose):学生会勇于挑战那些重要的、让周围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课题;

  • 关键能力(Essentials):学生具有创新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和心态,如创造、协作、解决问题等;

  • 自主性(Agency):学生能自己掌握学习的方向,一步步成长为充满内驱力的成年人;

  • 知识(Knowledge):“活知识”是深刻、长久留存的,能让学生具备创造力、动手能力,并将知识传授给他人。

我们也深以为然。一般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记,但上海赫德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热爱学校,在富有意义的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发展着目标感、关键技能、自主性,建立起深刻而持久的知识体系。

在这些闪光点中,我们看到了未来理想学校的样貌。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