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准备的课为何学生不买账

 老刘tdrhg 2018-05-05
精心准备的课为何学生不买账

发布时间:2018-05-02作者:陈长礼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从教20年来,我在校内外多次观摩听课。近年来,我发现,有些经过教研组集体合力打磨的课,展示时总感觉太失真,作秀太明显;也有一些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却受到学生的冷遇,台上教师口若悬河,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

这种情况与教师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关。所以教师备课不应只是备课本,更要关注学生学情,并由此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具体而言,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关注当代高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不能把高中学生和初中、小学的学生等同起来,也不能与自己当年的高中学习情况相提并论。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现在带完一轮(从高一到高三)学生后,就得用新的眼光看待新一届的高一学生。调查研究当前班级的学生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教师常常感叹,我们原来的时候如何,前几年的学生怎样,这种观念亟待改变。

关注性别对学习的影响。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能注意到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讲究劳动岗位的分工合作。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常常忘了学生的性别,只是笼统地将他们当成学生。其实男女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表述能力、对学科知识的接受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或者提问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一课时,因为作者的感情比较细腻,女生对此体会会敏感深刻一些,而一些男生则会觉得作者矫情。因此分析文本时,先让女生发言,可以带动男生的思考和感悟。再比如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环节,如果让学生结合现实问题谈看法,男生往往思路开阔一些,能谈得比较全面具体。教师不妨留心男女生各自的长项与弱点,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关注城乡学生的差异。近年来社会发展很快,但城乡差别仍然不能忽视。很多教师通常在感情上比较倾向于农村学生,而在课堂上,却无意间将多数发言展示的机会给了城里的学生。当然时下的农村孩子也在随时代变化,但很多知识对于一些农村孩子来说,要从零学起,这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养成缺少自信的性格。也有些农村孩子视野狭窄,却盲目狂妄自大。这些问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是教师面临的新难题。

关注学生目前知识储备情况。教师不能只研究课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准备好;也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视野,只讲自己会讲的。到底学生想知道什么,该知道什么,这些问题更重要。原来教师中有一个说法:“要让学生跳起来能够着。”教师设定的目标,学生不用费劲就能够着,没了兴趣;跳起来却够不着,少了积极性。要设定恰好的难度与高度,让学生学习既充满挑战性,又不至于没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们现在说的:已经懂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应讲那些学生想知道、应该知道而又模模糊糊搞不清楚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想知道的很多方面都和学习无关。其实如果教师讲的东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有利于他们的人生,他们就会感兴趣。曾听一名学生说:“我们语文老师可好了,讲的都可有用了。”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课堂上讲什么才算有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的真实情况与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2日第10版 版名:课程周刊·教改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