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推手中怎样安排自己来运用四项基本原则

 昵称52825950 2018-05-06

《太极拳论》中说:“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显;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因此,为了运用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按照上列拳论做好下列六点:

(1)顶劲要虚虚领起,则精神自然提起。同时气向丹田下沉。由于上领下沉,即使身躯放长而产生弹性成为棚劲。陈鑫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若是硬邦邦的僵劲,就会失去棚劲,也就不能再通过沾粘去求懂劲。

(2)立身须中正安舒,具有支撑八面之势,使推手时身躯不致偏于一边或依赖于对方身手之上,以免己劲为人所懂。若偏于一边,就不易順遂地运用粘走功夫。

(3)在神气内隐则柔、外显则刚的前提下,推手时要具有忽隐忽显的刚柔变换作用,这正是求懂劲过程中不断问劲的表现。

(4)推手时要求做到两手有虚实,两足有虚实,一手一足上下亦要分虚实,形成处处皆有此一虚一实,陈鑫说:“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实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待虚实的转换熟练后,只要注意一手,其他一手两足由于上下相随,自然也就能随着灵换。所以陈鑫又说:“千古一日,至理循坏,上下相随,不可空谈”。这是问劲、化劲和得到懂劲功夫的基础。

(5)对方仰来则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之感而失重心,对方俯来则愈向下引,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之感;对方进追则愈引愈虚,使有长不可及之感,对方退走则粘逼使有迫促之感。这是符合沾、粘、连、随的化劲与发劲要求的,这样就可避免发生顶匾丢抗四病。

(6)推手时精神须提起,这样周身才能轻灵贯串,并要轻灵得具有“一羽不能加”的敏感。同时要螺旋式缠丝地不断变动,要旋转得形成“蝇虫不能落”的气势。若动作表现出迟重不灵,则不易懂劲;若运劲而没有缠丝,则失去化劲,也失去半化半进、明化暗进、即化即进的缠丝劲技巧。没有化劲,就变成比力,就不成为太极式的推手了。能化而不能发,能柔而不能刚,刚柔不能相济,都非太极两仪之全。

具有上列六项功能,就能贯彻推手的四项基本原则,达到懂得人劲而不为人懂的功夫,使比赛能处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