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容忍与宽恕之心

 为什么73 2018-05-06



古人说:“君子立心,未有不成于容忍,而败于不容忍也。容则能恕人,忍则能耐事。一毫之拂,即勃然而怒,一事之违,即愤然而发,是无涵养之力,薄福之人也。是故大丈夫当容人,不可为人容;当制欲,不可为欲制”。又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乃济。“容忍历来都是道教修身养性者所依循的根本,实也是圣者之所以成为圣人的修身法宝。即便是平常人等,也都以容忍做为修身处世的法宝。在《道德经》中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河上公释为:“能知道之所常行,则除情欲,无所不包容也。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爽当。公正无私,则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面静,神明千万,共凑已躬。能王,则德洽神明,乃与天通矣。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映无告,乃与天地同设,终不危殆也“这其中很好地阐释出容忍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也有必要知道为什么要具有容忍与宽想的心怀? 古人说:“心上有刃,君子以含容成德;川下有火,小人以忿怒殒身。”可见,如果不能够容忍,就有可能由一点小事而变成一种伤害生命的大事但任何一个人的境界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所修来的。也可以说境界不高不要紧,只要善于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肯定会与众不同。如有人说:“尘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大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我们看古代的圣贤所留下的思想内容就可以看出其境界的高低。如“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只因刚。思量一忍字,真是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梓橦宝章》中说:“饶一著,添子孙之福寿:退一步,免驹隙之易过;忍一言,免驷马之难追:息一怒,养身心之精和。”《洗心说》中说:“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又在《碧苑坛经》中说:“大众,忍则无明火熄,自然五脏清凉。忍则华池水生,自然六腑调泰。忍则他心满欲,自然释怨和平。忍则我量包涵,自然胸襟阔大。大凡辱我者,我不为辱,其辱反归于彼。我辱人者,人受我厚,必以辱报于我。


能忍则心气和平,使肝火不炽,化作南斗消灾。能忍则肺腋生津,便普润胃院,化为瑶池甘露。能忍则肾精不耗,便上下元解厄,化为武灵泉。能忍则脾土不燥,便身轻体泰,化为白雪黄芽,能忍则法身无漏,便得道气通神,化作庄严妙相。现前能忍于国者,必有益有朝廷;能忍于家者,必有益于骨肉;能忍于身者,必有益于精神;能忍于心者,必有益于性命;能忍于教者,必有益于法眷。其能忍之益如此。”


其实,容忍也是一种宽恕。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种宽恕之心。当一个人对自己做了不当做的事时,自己则应有宽恕之心,毕竟有些时候所做的有些事是无意于生非的。《荀子.不苟》中说:“君子宽而不侵,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一个有道的人应该在此基础上对他人的宽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对他人包容了,他人同样会对你包容。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包容他人,如此以来,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不就互相能够包容了吗? 那时人与人就会少一些摩擦,那样不就和谐了吗? 比方邻居与邻居之间,本来应该很好地相处,自己有困难时,邻居可以帮助,可有时并不这样,不是邻居倒显得亲密,而邻居却关系紧张。也同有些夫妻相似,不是自己的夫或妻在做事时会配合的天衣无缝,是自己的夫或妻却找不到以前曾经有的那种感觉。在生活中的肌肤相接,不但没有摩擦出更多的幸福和甜蜜,反而摩擦出许多的哀怨与恼怒。


说到夫妻,便情不自禁地想到世人的婚姻。在尘世中,当有人步人娇姻的股堂而产生分歧或因此而带来的伤害时,这不可接受。为什么不想想曾经把身心交给对方的那份信任,难道它消逝的没有了踪影? 不是的,它被互不相让或斤斤计较所遮掩。尤其当人们被名利联姻在一起时,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会渐渐地不再像以前那么纯朴。曾经有过相需以沫或刻骨铭心的真爱,在双方的感情破裂时,为什么不回味一下过去曾有过的美好,寻找或捡回曾有过的那些浪漫与刻骨铭心的爱。找不回,是因什么而背誓曾有过的诺言? 是谁先改变自己的婚姻轨迹而处处伪装自己?试想,曾经是一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忽然改变初衷走向分手,且闹得鸡大不宁,曾经有过的海誓山盟又是多么具有欺骗性!


世人应该知道,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我们,活的再长寿,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当人与人走到一起时,应该学会宽恕。你想想,人要老去,人要离别,有时互相的一点谦让,会活得更加甜蜜,更多情趣,更有滋味,不是吗? 婚姻也好事业也好,都需要用爱慢慢地呵护,使其在爱的浇灌与哺育中茁壮,这离不开宽恕,因为人是容易犯错误的。人需要宽恕,宽恕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度量,也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伟大。


人有时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多是因为抓住他人的小迟迟不肯放手,不肯谅解,不肯饶恕,且幸灾乐祸,希望他人过得比自己艰难,这都是小人的行为。古人说:“心胸狭窄,一事不能忍。,肚量浅小,一人不能容。”一个具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人,如果心胸狭隘,其怎么能算做是高级动物呢? 我们知道,“龟之为物,其淡然恬静,纵外物有犯之者,亦惟忍受,不怒不动,静伏如故,此其气已清,其神已宁。而人不能忍者,如池水受外物之扰而难静,其必有尘垢容于水中,本为清,此却独。然水之性浊能自清,人要是浊能自静也无大碍,然有人被外事所扰而独,然浊却不能自清,此最易生病。”龟有千年之寿,它的长寿或许与它能够受外物所犯而能忍受无不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人在忍受不当忍受之忍受时,有时会发怒,其发怒的程度甚至让人难以想象,也难以理解,这也说明对于忍受是需要智慧的。此种智慧就体现在当心中有怒气时,一定要寻找一种方法使之发泄出来,比方到一一个空旷的地方多喊儿嗓子,这可以发泄心中的怒气。但应该记住,发泄怒气不要对着他人,可是心中的怒气又一定不要长久地卧在心里,否则是不利于养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