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怒轩记>》(清.李紱)试译

 ll无为 2019-06-06

原文:

怒为七情之一,人所不能无。事固有宜怒者,《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已。” 是已。顾情之发也,中节为难,而怒为甚。血气蔽之,克伐怨欲之私乘之,如川决防,如火燎原,其为祸也烈矣!
    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不必果无怒也;有怒之心,无怒之色;有怒之事,无怒之言。盖所怒未必中节也。心藏于中,可以徐悟,色则见于面矣;事未即行,犹可中止,言则不可追矣。怒不可无,而曰“无怒”者,矫枉者必过其正,无怒犹恐其过怒也。轩无定在,吾所恒止之地,即以是榜之。

试译: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怒占其一,人人都不可能不发怒。世事也定有让人发怒的事,《诗经》有“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之说,是说君子的喜怒关乎祸乱的兴灭,当人的情绪蓄发之时,能妥当处置是很难的事情,而平息怒气尤为难。当心血来潮之时,又有好胜怨恨的作用,则怒气就像决堤的洪水和燎原的烈火,往往造成惨烈的祸端。

我年龄已过40,在修养性情,磨炼气质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因发怒招致的过错,发怒后常常后悔,可又再犯。真怕自己这辈子就改不了这毛病了,所以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叫无怒轩。其实人未必一定无怒,但有发怒之心,可不形于色,尽管怒气冲冲,可以不出恶声。当然这样处置发怒未必符合礼义,但只要怒气不发,就可慢慢醒悟,其后表情也会春风化雨,事情未作出来还可挽回,话要是说出来可就驷马难追了。发怒难免,号称永不发怒的人,那一定会是矫枉过正,其结果必是过犹不及。不会总在书房中,可那毕竟是我常呆的地方,所以才以无怒标榜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