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君子标准说

 雪梅常在 2018-05-06

古代君子标准说

《礼记》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用白话文说是:见闻广博,记忆强健,并且很谦让; 厚善良,身体力行并且不懈怠,称得上是君子。作为君子,不去要求别人无尽的 喜欢,不去要求别人竭力的爱戴,从而保持永久的交情。

在古代中国, “ 君子这个词是有特定含义的。照《礼记》的标准至少包涵三 层意思:一是学问高; 二是品行好; 三是严于责己, 宽以待人, 求得持久的交情。 首先,能和君子相称者应有广博的知识,很高的学问,这是区别于一般人的重要标准。诚然在古代知识与学问不能等同于现代知识范畴, 只偏重于儒家经 典的研习。通过研习明白懂得人兽之分,是非之分,善恶之分,荣辱之分,进而 懂得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兴替之故。由于中国传统是重实用理性的,以这知识和学问又应包括实用文化,兵、农、医、艺等诸类学问。

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古代农耕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知识和学问 的外延内涵要宽泛、深刻得多,但是对君子而言,要具有广博知识、极高的学 问的人,才能真正配得上君子的称号,并未过时。唯有不断地来继续学习、不断 充实自己知识和学问的人,才能修炼出好的人品。

其二, “ 君子不仅仅有广博知识和较高学问, “ 君子同时还必须是一位孰善 行而不怠的人。古人常从道德文章两个方面来要求人。唯有道德文章皆 备之人才算得上君子。 可见孰善行而不怠 ” , 更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道德行为、 道德目标和注重道德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如若坐而论道、述而不作, 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人们则耻之谓:“ 伪君子

这里难就难在不怠 ” ,一个人做一件两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 事而不做坏事。一个人一时能坚持好的操守和德行,如果一时能做到贫贱不能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如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气节,固然不易,但还 可以做到,难就难在始终如一,坚持这种气节和德行,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其三, 古人对子还提出了君子不尽人之欢, 不竭人之忠的处世要求, 严于责己, 宽以待人, 不要尽想着讨别人的欢心, 也不要求别人对自己竭诚的忠 , 要保持一贯的做人原则, 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受外界的诱惑干扰, 这又是一个 重要的标准。在现代社会里,各种外界影响、各种诱惑比古代更多得多,无非是 名利、地位、荣誉、财富等等。如果说前两者学问高、品行好是侧重在人的主体 自我修养, 那么, 在处世态度这个层面上实际上对人的主体修炼提出了更高的要 , 具备更多的定力。 人性的弱点之一总是希望得到客体对主体的肯定和褒奖的, 倘若自己长期自我修炼达不到客体的认可与肯定,难免会出现气馁和懈怠的杂 , 因而做出蠢事和错事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的君子标准说三者是应该统一 ,也是值得现代任用干部时借鉴的。笔者虽未达此境界,然心犹向往之。

古代儒家治国十二字秘诀

仁爱和平§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