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针医学十问歌

 herngwu 2018-05-07



曾经传统中医关于问诊有十问歌,这是临床询问病因,分析病情的重要程序。朗朗上口的十问歌,让我们在中医问诊方面条理清晰,能快速有效地获得辨证信息。


二十二年的砥砺前行,二十二年的不懈努力,浮针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治疗方法,发展为独特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浮针医学。


浮针医学十问歌

一问部位二疼痛,三问诱因四病程。

五问受限六减轻,七凉八晕及麻肿。

九问习惯十家庭,体质血液要心明。

内妇杂病多患肌,肌肉神经要分清。

鉴别诊断先辨病,辨肌辨势步步营。

扫散舒筋灌注血,筋舒血活一身轻。

再添片语告医嘱,医患并肩共祛病。


十问歌是浮针临床的重要问诊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一问部位”

患者来诊,我们会首先问:哪里不舒服?有的说头,有的说颈肩,有的说腰。通过询问部位,我们要鉴别第一现场第二现场,要通过主诉找病所(患肌),很多患者描述的不适处是第二现场,医生要顺藤摸瓜寻找第一现场,如手指的疼痛,患肌往往在前臂的指伸肌或指屈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针点,如果颈部、肩部、上臂、前臂都有不适,检查相关区域有较多患肌,就可以选择远程轰炸,在前臂进针。


“二疼痛”

浮针的适应症比较广泛,临床最多的还是痛症。面对痛症我们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浮针都可以解决,浮针可以治疗大部分缺血性功能性肌痛,也可以治疗一小部分缺血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如果是典型的红肿热痛,甚至有波动感不建议浮针治疗。肌肉的疼痛常常是酸痛、胀痛,甚至冷痛、麻痛;火烧样疼痛、刀割样疼痛、或者闪电痛等多为神经痛,要谨慎对待。


“三问诱因”

面对某个部位的疼痛,我们要问什么原因导致,或者什么因素可以加重?有的有明显的外伤、扭伤史,大部分是肌肉软组织的原因,比较严重者要排除骨折等因素。很多患者描述劳累后加重,受凉后加重,或者某个动作诱发或加重,这些情况多是肌肉的原因。通过问诱因主要看是否是浮针的适应症,并可以通过诱发或加重的动作,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患肌。并且我们治疗后也可以通过这些姿势动作评估浮针的疗效。


“四病程”

问病程主要是看发病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病程短者,预后较快,病程长者,康复的时间会相对稍长。如果急性的剧烈的胸痛、背痛和腹痛,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最好明确诊断,要排除一些凶险的疾病。如果一位年轻人有多年的颈腰痛,这时候也要注意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症。根据病程主要是判断预后和鉴别诊断。


“五问受限”

当出现患肌后,不仅仅出现疼痛,还会伴有肌力的下降和功能的受限。大部分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增加者,多为肌肉的原因。如果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都明显受限要注意骨性原因,如强直性脊柱炎锥体融合,骨质增生骨桥形成,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等。肩周炎的功能受限要明确病程,评估基础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六减轻”

根据减轻的原因评估病情病位,如局部加热减轻,某个姿势减轻多为肌肉所致。治疗过程中也要根据减轻的几成几分评估疾病进展,治疗后病情减轻,反应治疗的方向正确,病情复杂、或者修复能力差者康复需要过程。


”七凉八晕及麻肿”

患肌的不仅会会出现疼痛,肌力下降和功能受限的肌肉本身的变现。还会影响到穿行其中的血管和神经,当局部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怕冷,特别是单侧肢体或局部的怕冷多是如此;局部神经的肌性压迫会出现发麻,局部神经的缺血也会出现麻木;患肌影响到头颈部供血会出现晕和昏;静脉回流受限会出现肿胀。以上表现会和患肌相关,属于肌肉后病症。


“九问习惯十家庭”

通过询问工作性质,生活习惯来判别是否和临床病症有相关性,并且康复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习惯和锻炼。家庭说的是家族史,要判别是否是遗传性疾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和家族史?父母是否患有颈痛、腰痛?


“体质血液要心明”

面对疾病,浮针只是帮助机体修复,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而已。预后取决于机体的体质,血气方刚的青壮年要比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康复的快。肌肉的修复需要依赖新鲜高能的血液来提供能量支持,如果有炎症的污染的血液,康复就会大打折扣。贫血、炎症、结核、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代谢疾病对肌肉的修复都会有影响。肌肉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应该有整体观。


“内妇杂病多患肌”

浮针的适应症也在不断的完善,呼吸系统哮喘、慢阻肺;消化系统胃炎甚至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泌尿系统前列腺炎、输尿管结石等;妇科的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痛、漏尿等;眼科的眼底黄斑变性、飞蚊症等;以上内科妇科慢行良性杂病都是和患肌密切相关,通过消除患肌,都能较快的解除临床不适。


“肌肉神经要分清”

在这里要注意临床有不少伪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枕大神经卡压这些大多是患肌所致,并非神经为病。真正的神经本身的问题,往往浮针难凑佳效,如运动神经元疾病。浮针可以治疗神经的肌性压迫出现的麻木。神经支配着肌肉,肌肉中的血液又营养着神经。它们关系密切而又不尽相同,我们要分清,因为这牵涉着是否是适应症。


“鉴别诊断先辨病,辨肌辨势步步营”

临床医生不是单纯治疗的治疗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我们要有鉴别诊断的意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症,排除凶险的非适应症。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形成别具特色的辨病、辨肌、辨势的三辨,1.选择优势病症;2.寻找相关患肌;3.根据病情变化,随机应变调整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步步为营的治疗环。


“扫散舒筋灌注血,筋舒血活一身轻”

这句话诠释的是浮针的两大基本操作及治病机理。浮针作用在皮下,通过左右摆动的扇形扫散动作,快速的消除局部肌肉紧张状态,接除血管的肌性压迫,就像农民把板结的土地松土一样,这相当于我们中医的舒筋;再灌注活动是根据相关肌肉的功能设计,通过局部肌肉的收缩(缺血)放松(充血),快速改善局部的血供,纠正缺血缺氧状态。就像浇水灌溉一般,我们中医称之谓“活血”。通则不痛,浮针是舒筋活血的利器,可以快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再添片语告医嘱,医患并肩共祛病”

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对抗疾病,不能前方医生在努力杀敌,战友却在后面放水,还口口声声的要求“除根”。战友应该怎么做呢?最后交待一下医嘱,一个原则: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肌肉紧张僵硬。具体如图。



上工少涉

浮针医学 源自传统 守正融新 止于至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