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5--朱元璋 ● 乞丐皇帝绝千古

 梦想童年594 2018-05-07


他,出身贫寒,当过和尚,当过乞丐,却在15年时间摇身一变当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真正做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一个典型的底层农民家庭,祖上好几代都是以务农为主,因为在家族兄弟里排第八,所以又名朱重八。家里条件有限,连温饱都顾不上,所以朱元璋没有读过什么书,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补贴家用。

 

15岁时,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半个月内,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遗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接下来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

 


25岁时,朱元璋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红巾军抗元起义队伍。从此,朱元璋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了。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得到领导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朱元璋被调到帅府当差,任职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个马氏就是后来著名的马皇后。

 

红巾军起义队伍中有5名元帅,朱元璋的直属领导郭子兴是其中一派,由于内部争权夺利十分激烈,朱元璋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于是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带到郭子兴帐下,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不久,朱元璋见红巾军半年都不进攻元军,固守一个小地方,便挑选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多人向南方出发,一路招兵买马,攻城拔寨,组编了一支2万人的队伍。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直属领导郭子兴受到红巾军内部将领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随后,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这一年,朱元璋27岁。

 


有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不久,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了这支起义部队的实际统帅。朱元璋听从了徽州谋士朱升的建议,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28岁,朱元璋继续向东南方向进攻,攻下南京后,收降卒近三万六千人编入部队。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

 

31岁时,朱元璋已经有了十万兵力的部队,但是盘踞浙江东部,地盘还是太小,必须谋求进一步发展。32岁,朱元璋把大才子刘伯温请至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被采纳。

 

为了广积粮,朱元璋下令禁止酿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南京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高瞻远瞩,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王朝。

 

不久,反元农民起义军陈友谅和张士诚两部计划联合起来灭掉朱元璋的势力,朱元璋采纳刘伯温“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建议,在35岁这一年歼灭陈友谅部。39岁打败了张士诚和方国珍,并设计除掉了威胁自己地位的小明王韩林儿。至此,朱元璋成为了抗元唯一的强大军事力量。同年,朱元璋指挥25万大军北进中原,一路摧枯拉朽,大败元朝军队,占领北方大部分领土。40岁,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拿下北京城,赶跑了元朝皇帝,收回了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长城以南地区尽归明朝所有。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63岁,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计划迁都西安。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不幸的是朱标自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第二年就病逝了。太子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64岁的朱元璋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迁都西安的事情就搁浅了。这件事,便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71岁,朱元璋病逝于南京。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他一没有什么文化,二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为什么就能在短短十五时间从乞丐到帝王呢?不得不说,朱元璋跟汉高祖刘邦一样,特别会笼络人心。最开始当兵的时候,他抢到的战利品都送去给领导,而领导的奖赏又全部拿出来分给弟兄们。不仅领导赏识,而且部下力挺,这就为朱元璋获得升迁机会和立下战功打下坚实的人脉基础。

 

另外朱元璋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读什么书,所以对知识分子特别景仰,并且极其重视采纳知识分子的建议,比如重用朱升、刘伯温、唐仲实。正是由于这些通晓古今、知识渊博的文士阶层的用心辅佐,大明军队在朱元璋的治下纪律严明,战斗勇猛,无论打到哪里,都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不过虽然朱元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但是他的身上也背负一个巨大的污点,那就是屠杀功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大明王朝开国六十多位功臣中,只有汤和、郭英、耿炳文几个人保住了晚节。因为朱元璋担心呀,自己十几年出生入死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轻易拱手让人呢?他担心死后子孙万代江山不保哇,自己又没有读过什么书,总觉得武力就是最安全的办法,所以只要有可能危险大明江山的厉害角色全部干掉,管你功劳有多大,这样才是最保险的。

 


毛主席说过,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毛主席最钦佩的两位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朱元璋。其实从朱元璋以及大明王朝的最高利益来讲,他屠杀功臣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社稷,无可厚非,只是手段残忍了一些,其实效仿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不是行不通的。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虽对权臣下狠手,但是对老百姓却非常仁厚。不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整治贪官。还允许普通老百姓上访,甚至允许老百姓可以直接扭送不法官吏,如果有冤情地方处置不公,还可直接进京敲鼓告御状。另外朱元璋时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了。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郊外试点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朱元璋的一生注定是个传奇,25岁还是乞丐,40岁就当上了皇帝,并且还稳稳当当地主政了30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不怕此时你的人生处在多么深的低谷,就怕你没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呀。

 

看完朱元璋的发迹史,你有什么启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