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画家龙佐锋——梅花香自苦寒来

 网络美术中心 2018-05-08
 
 
【艺术简历】
龙佐锋
  1953年2月生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长期从事政府行政工作并担任一定职务,
现已退休。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九源书画院院长、甘肃天缘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兼秘书长、甘肃诗书画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务。自幼酷爱绘画,曾拜名家为师,
并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首届写意花鸟画高研班,专攻花鸟画。所画梅花、牡丹、菊
花、鹰独具一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部分作品获奖。国画《铁骨生春》
《风鹏正举》《无限生机》等作品被美国、韩国、伊朗、日本等国家、中国台湾收
藏家及有关艺术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等收藏。2004年甘肃电视台以“志存高远见风神”
为题做过专题报道,2011 年 3 月 23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志存高远见风神”
为题,专版发表其作品。2015 年 10 月初组团赴韩国举办展览并进行书画交流。

【艺术评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龙佐锋书画集序言
文/贾宝忠

    龙佐锋先生要办画展,出作品集,嘱我为之作序,但我对绘事毕竟未作过深研
细究,也只能隔靴而谈。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其自身的
艺术内涵,更有着几千年来承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的多重理念的继
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近年来,国学复兴之气象令人欣然,寻
根溯源,找回孕育民族成长的文化血脉,重塑国民的道德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价
值体系,是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求。当下,书画艺术呈现繁
荣景象。书画载道,数流同归,汇则兴邦,既是人民之期盼,又是时代大趋势使然。
 
 
  佐锋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年轻时,克服家贫之困,徒步陕西拜师学画。参加工
作后,一直在国土等部门工作,没有上美术院校深造的机会,也没有进入专业创作
单位,绘画便成了他工作之余事。但几十年来,他钟情书画,耕研不辍,偷余闲而
勤绘事,终于在书画天地里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国维
曾讲,古今成大事者必有三境界:一曰望尽天涯路;二曰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曰灯
火阑珊处。也就是说,人要成事,必经立志、历练、不悔的境界。论语上说:“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讲的更是成事者的必备条件和因果之关系。其一,佐锋立志、
立德,修君子之行,注重人生之根本。他从做人作画中悟到载道,自然便能修成正
果。其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佐锋痴情书画,又勤奋好学,多年来,他从基本
绘画要素做起,研习传统,临摹古人,又大量借鉴吸收当代各类风格的大家作品,
博采众长,潜心研究画理,体悟很深。绘画需要量的实践和悟道的过程,要用信念、
意志克服重重困惑,不断走出迷雾,才能豁然前行。佐锋几十年来,不追名逐利,
苦心研习绘画,有孺子牛精神,默默耕耘。他画过大量的写生,虚心领悟名家教诲,
在创作的艰难曲折中不断总结,不断开拓出自己的艺术新天地。
 
 
  佐锋主攻花鸟创作,涉猎较广,尤以梅花、鹰等题材入画。依我个人之见,他
的画朴拙、大气、率真。他继承传统,又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他以大写意理念
处理画作,笔墨随意中有神韵,品格不俗,气象新颖。在梅花、鹰等作品中更能体
现这一风格和艺术追求。同时佐锋又喜画大画。大画难驾驭,需要充沛的艺术底气
和胆识。他创作的许多巨幅作品,是他多年艺术实践的最好佐证。他从大型创作中
寄寓了多年的思考,也拓展了他的创作视野,对今后创作将更有裨益,可喜可贺!
 
 
  绘画有其自身的道与理。中国画更有其独特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特质,唯有画家
潜心研究,才能体味其中甘苦。就佐锋花鸟画作品而言,见仁见智,我只能说些管
中之见。但我相信,佐锋凭借真诚、质朴的品格,对艺术的酷爱情怀和不悔的精神,
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2015 年 10 月 2 日


志存高远见风神
——龙佐锋先生和他的花鸟画创作
文 / 李树森 王玉昆 陈厚学


    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图腾和象征,那么,在高天厚土间翱翔的鹰则是
另一种精神和理念的寄托。鹰是力量和意志的化身,它翱翔于九天,雄视万里山河;
它是孤独的智者,站立于峭壁,不与庸者同流合污,坚韧果敢,充满了生命的热情、
不息的信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龙佐锋先生是一位爱鹰、崇尚鹰的画家。近年来尤喜
画鹰,每每挥毫,其生命体悟与激情便涌注于笔端,令观者心驰神往,拍手叫绝。
  佐锋先生经营丹青四十余年。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书画艺术。中学时代,偶
得光绪十五年石印本《古今名人画稿三集》,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后又得《点石
斋丛画》《芥子园画传》等启蒙读物,便潜心临习。十九岁那年,虽然家境窘困,
但借资 30 元,远赴陕西岐山拜王雄宾先生习画。九十年代,又入天津神州书画院
进修。
 
 
  中国画离开对传统的研究与继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年来,他经历
了漫漫求索之路,饱尝了创作的辛酸与苦痛。从传统启蒙读物,到历代大家名作,
都有过系统的涉猎和钻研。无论是八大的简约、吴昌硕的厚拙、还是齐白石的率真,
自有独特的领悟,谙熟其画理,汲取其神髓。同时,他又是一位根植于生活,面向
当代的画家。他师造化,重写生,因此,他的花鸟画作品具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
蕴涵着现代画家独特的理念。
 
 
  继承传统,更注重创新,佐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即以笔墨的书写性表现物象的神韵。相对于当今画坛,以肌理制作和装饰格调为时
尚的创作,他的画更有一种价值所在。写意性是中国画的本质,其笔墨有独立的审
美价值。佐锋先生作画既随意,又不盲从。他的作品画得很放,放中又见匠心。这
是一种艺术胆略和境界。以意取象,还是立象尽意,全凭笔墨的体悟和文化的修炼。
为此,他的画总能出新意。他画鹰,取势奇险。或孤鹰立于峭崖,瞩目远方,或展
翼苍穹、俯瞰大地,皆以势取之,以神韵取之。他画的鹰不与人同,运笔奔放老辣,
墨色干枯浓淡相得益彰,点景简约洗炼,让人在单纯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佐锋先生画鹰是偏爱。但也常以花卉、鱼鸟、草虫为题材,信手赋之于笔端。
他画梅恣意纵横,虬枝逸出,遒劲古拙,花或勾或点,笔之所至,梅花清高幽远之
气顿生。他画荷追求清润,极力表现荷花的不染神韵,显得淡雅别致。牡丹代表繁
荣和富贵,但画牡丹者易画俗。佐锋先生画牡丹以笔意为上,艳润之中,富而不俗,
蕴涵着贵气。鸡年来临,情之所趋,他也画鸡。画金鸡报晓,画大吉大利。鸡在他
笔下丰硕、灵动而可爱,让人想起田园的温馨和晨光的喜悦。
 
 
  物性即人性。人与物的相处交融中,人在感知和理解心外世界,也在观照自身。
在对物象的性灵书写中,画家的精神和情怀也随之获得到了依托和升华。与其说,
花鸟画作品表现的是物之理、物之灵,不如说,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笔墨的形
式找到了契合和释放。佐锋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其笔墨就是心灵的外在迹化。他的
创作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表达了一位现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和高贵品格。
 
 
  佐锋先生为人正直善良,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艺
勤勉谦逊,锲而不舍,数十年来,由于工作繁忙,只能靠工作之余画画,能有如此
造诣,实属不易。现退休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可以专职于书画创作了。作为画家,
他一直主张靠作品说话。如今,佐锋先生已有数十幅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
部分作品曾获省展奖及文化部群星奖等奖励。许多作品被海内外爱好者收藏。
 
 
  艺海无涯,有志者将终生求索。佐锋先生用他颇具个性的作品向我们传达了一
个画家鲜活的艺术生命,同样,志存高远的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睿智定能迎来艺
术创作的新天地。
  原刊于 2011 年 3 月 23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 年 9 月个别地方作了修改,故再刊出。
  李树森:《人民日报》海外版书画艺术部主任。
  陈厚学:《人民日报》海外版外联部副主任。
  王玉坤:甘肃省陇南市图书馆馆长,市文化局创研室主任。


“致诚感通”品自高
   ——龙佐锋的花鸟画艺术
康金成
    中国传统画按画风来分,大致可归纳为写实与写意两类。所谓写实就是注重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写意就是用高度概括虚拟的手法,注重对主观思想感情的抒发。写实与写意并无优劣之分,笔者以为只要充分极致表达了时代情感,真正有精神内涵意蕴,都值得肯定和赞叹!
 
 
    龙佐锋的花鸟画作品,显然是写实与写意相间之风格,他通过对大自然真切细腻的观察体会,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多年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意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佐锋的花鸟画艺术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率真,回归自然意境,直抒胸臆,设色明快鲜活,优美动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股清新自然之美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而引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与向往。
 
 
    近年来佐锋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技法更上了一个喜人的新台阶,其作品整体气象浑朴,生命之气荡漾其间,纵逸潇洒,走笔轻重缓急节奏有致,焦枯浓淡并举,疏密有致,虚实相生。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画,只有继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强化民族的笔墨语言而紧随时代,恪守锲而不舍的艺术精神和矢志不移的艺术信念,唯有坚持真善美的美学思想。致诚必然感通,一定能够攀上艺术之高峰。
                                                               
                                                                               
                               2018年4月28日于兰州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