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尴尬

 扬眉剑客 2018-05-0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紧随其后,与之相适应,但教育发展的脚步总显得力不从心,一系列改革相继出台,稳步推进,但教育的尴尬现象仍旧存在。

教育的尴尬

01: 城乡教育差别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城市高标准化学校建设风起云涌,特别是私立的国际学校,贵族学校,集团化办学等等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其中。私立学校高工资、高学费、高质量、高服务也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与之相应的是,大多数农民进城打工,条件好的就带孩子到城里上学,条件一般的也尽最大努力下血本、找关系让孩子进城上学,只有条件实在差的就让孩子在家里学校上学,这是无奈的选择。

农民们认为,城里的学校好,老师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资源集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政府认为,集中办学可以繁荣县城经济,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链,进而有利于推进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教育的尴尬

02: 均衡教育赶步伐

乡村学生越来越少,于是“撤点并校”政策出台,农村小学基本消失,存在的十几个学生的学校也在自生自灭,奄奄一息。

“撤点并校”的目的也是集中优质资源办学,一个乡镇也就一两个学校,给孩子上学和教学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停止“撤点并校”反对“一刀切”的新政策有紧随其后而来。

为了弥补农村学校的“短板”,又有新政策出台,“均衡教育”开始成了主角,硬件配备成了政府的刚性任务,特岗教师、招聘新教师、教师支教、交流等等都在给“均衡教育”快马加鞭,于是很快的,硬件到位,教师到位,“均衡验收”到位。

教育的尴尬

03: 乡村学校人去楼空

农村基本没学校了,只剩下了乡镇中心学校可怜的三二百小学生,初中能保留二三百学生就是烧高香了。县城学校人满为患,乡镇学校门可罗雀,相差悬殊,谁知为何?

乡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教师也满怀信心准备奉献教育,但学生成了紧缺资源。每学期开学,学校的大门口放个大黑板,上面写着: 欢迎学生回家。能回家吗?

“均衡教育”仍在继续,如火如荼,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于是,准备资料、文件、实验报告等等,教师们还在忙碌着。

没学生了,教师去教谁呢?当然还是学生,于是,招生又成了教师的任务,每人招几个学生也是任务,教师三五成群骑上摩托、自行车开始动员家长,人家提条件,咱承诺;人家有怨言,咱耐心听;人家不来,你又奈何呢?

新校舍,新教师,没学生,是不是教育的尴尬?专家的政策那么多,又有何用呢?

教育的尴尬,教育的悲哀,教育真的再折腾不起了,我呼唤教育,呼唤教育的春天快点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