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之八

 tjboyue 2018-05-08

五,李洛能形意拳论

李洛能著《形意拳谱》。李洛能先生从师戴龙邦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经其手发展并更名为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可以说是现代形意拳的祖师爷,所以先介绍李洛能先生的拳论。

(原文)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介绍)形意拳之生成,是基于天地之原始生成与造化(变化)的原理的。天地开辟于虚无,万物生成于无序,而形意拳之形意生成于无意,无意到极致生成有意。

注意,“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这句话中的意就是指体意,即身体运动之意。但是其前后两个意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形意之成本于无意,这个无意指的是肌肉紧张之动的意;无意到极致生成有意,这个有意指的是压缩旋转之动的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形意拳之成本于没有肌肉紧张之意,肌肉不紧张到极致了,就是松沉到极致了,才能够生成形意之意,就是压缩旋转之意。

那么怎么达到无意极生有意呢?就是怎么达到没有肌肉紧张之动而有压缩旋转之动呢?

“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意诚,诚于心也,即意生于心;心正,正于中也,就是守中积气。即心正意诚则能达到以心行气之静,六脉溶阴阳二气,即是以心行气。以心行气达到一定程度则生动,动则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一气之起落,震发四肢,贯通百骸。

“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指以心行气为先天本真之意,为内里的静;压缩旋转为后天习练出来的意,为外形的动。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内里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为体,外形动作为用;以心行气之元气为阴,压缩旋转生成之气为阳,阴阳合一生成真气。

意动得形,是为形意。意动,就是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就是一气之起落,内里一气之起落生成外形动作。

“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此句话与《易筋经》的“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我没有如此习练过,估计李洛能先生肯定是如此习练过。我师父也是在练功之余就打坐,而打坐就是在“察候六脉溶下二气”和“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这就是闭五行反观内照。

(原文)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介绍)本段易懂,主要说习练形意拳要刚柔相济,培养天人合一之道,由后天达于先天。即是在说,后天习练之气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就是心力,是以心行气、心意抽合之源泉。形意拳习练的就是用先天一气抽合、驱动后天之气,而后天之气又润泽、培养先天一气,先天后天阴阳转换合一。

气的概念就是指能量。先天一气就是人体吃饭、喝水、呼吸获得的能量,后天之气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

阴阳刚柔需要并重,不可偏倚。先天一气为阴,后天之气为阳,阴生阳,即先天一气生成后天之气。阴柔阳刚,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要并重。

“须以涵养正气为先”,即习练形意拳,要以心意抽合先天一气为先,即以心养气。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即上下贯通之力充满周身也。气既是能量,养气就是在培养能量。

(原文)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述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介绍),这段话只有:“在内为意,在外为形”一句不好懂。此句的意是指拳意,即身体形成的“动”的状态,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生成能量的状态。指形意拳的外形动作是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驱动出来的。

尚若将此句中的意理解为大脑意识,就是不对了。大脑意识是不能驱动外形动作的,何况“在内”二字显然是指的身体之内,而不是指大脑之内。如果将此句中的意字理解为大脑意识,则永远也习练不出能量传簇,就只能够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李洛能先生去掉“心意”二字而用“意”一个字代指内里的能量传簇,所以“在内为意”中的意字是包含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之意的,即心意合一。

“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明心,指用心脏控制身体,即以心行气;见性,指显露身体本性,即指先天、自然、本真之像;还原,即指将身体习练回先天、自然、本真之像。

(原文)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介绍)此段对于阴阳的划分,就是在划分虚实,即身体和拳头都要有阴阳、虚实之形。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此为任督二脉之能量传簇为阴阳;任脉能量下行为阴,督脉能量上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此为手心有三心归聚的内缩之力,手背有真气鼓荡的外张之力,手心手背中能量的对拉拔长,此乃涨筋腾膜之道也;大指朝上为阴阳掌,大指朝上即挺四梢也;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阴阳身即龙身,身分阴阳即旋转之外形表象;肩与胯合,即肩与两腿的虚实阴阳相通;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大家发现没有,内家拳的拳头没有水平打的,都是虎口朝上的,因为拳头如果平直,则要扭转小臂,则逆经络而耽误能量传簇。

“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大家看看此句话,然后比较一下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看看是否背离了拳理。其实习练形意拳是与习练太极拳一样的快慢缓急的,否则怎么能够让身体细致入微地体会以心行气和能量传簇!

(原文)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介绍)此段重要,大家一定要理解其意。专门求力、轻、重、气都是不对的,形意拳追求周身整劲,而绝不是拳头打出的劲力,周身整劲练出来了,拳头就能破石开山,比虎虎生风的拳头劲力巨大得多。

力是指血气之力,就是肌肉紧张发力;重指气沉丹田,气沉丹田的本质是河车运行,是能够生成能量并周身传簇的,而单纯的所谓气沉丹田就是没有能量传簇而堆积一块的死力;轻是指过于自然,没有了规矩;气是指呼吸之气,强求呼吸之气而不与心意相合就拘泥不通。

身外形顺者,就是外三合。许多人打外三合不但不顺,反而束缚手脚,异常别扭,就是因为不知道所谓的顺及外三合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是单纯地追求动作整齐。

身内中和者,就是内三合。

从凝神于丹田,到化神成虚空,就是易筋易髓的过程,对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内家拳都是状态拳,即把身体习练成一种周身真气鼓荡的状态。凝神于丹田是要练出能量;化神成虚空则就是把身体练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敛气入骨入膜,能量就在周身传簇,周身处处是丹田、手眼,周身除了能量传簇,一切皆空。能量聚集于一处时,身重如山;能量周身传簇时,身轻如鹅羽。

当身体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时,身体就是一架技击机器,不用大脑指挥,自己就会理解与处理对手打来的力量,因为身体已经形成一种能量传簇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就好像一个气球,平时若有若无、若实若虚,但是一旦受力时,受力部位凹陷则其他部位就鼓涨,才会显现出能量和力量。这就是蓄发合一,化打合一,形成一种“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的自然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以心行气已经若隐若现,心中空虚无物,但是却可以从中得到一切,心空虚则可开合吐纳也。

“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是指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时身体的状态,此时不用外形动作去帮助,在无形无式中生成能量并且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真气鼓荡被李洛能先生称之为神气。因为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是能量对拉拔长的结果,而对拉拔长是自然要经过以心行气的,所以能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其实就是一种抽丝换力的状态,心力若有若无,但依然是能量传簇的中心。

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习练到涨筋腾膜,就是炼神还虚;涨筋腾膜达到真气鼓荡,就是炼虚合道。

勿忘勿助,即不抛弃也不助长的一种以心行气的状态,就是抽丝换力。抽丝换力就是使用及其微弱的以心行气就能够实现阴阳转换。如果有意而为之,就不是真意了。

这种状态与宇宙中的黑洞比较相像,黑洞不能被人看到,却聚集着巨大的能量,并能够吞噬其周围的一切。

大家看看,这才是形意拳的本来面目,与大家现在习练的形意拳相比,是否有一丁点的相似之处呢?现在大家习练的形意拳,如果抛开外形动作,还有这段文字中写的东西吗?这段文字描述的形意拳,与外形动作有多大关系呢?

大家切记,内家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内家,就是因为技击能量是生成于内里的以心行气的,而不是用外形动作生成能量并技击的!所以今后大家千万不要从外形动作来理解内家拳了!

(原文)武术要点 练拳忌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介绍)拙力之害,即不懂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依然用肌肉紧张发力。外三合强迫身体三节必须统一运动,而统一运动则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除此以外人体没有其他统一运动的方式。在习练明劲阶段,虽然使用肌肉紧张发力,但是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也有拙力,就是不顾整体发力而刻意强调拳劲、蹬劲。按照目前普通人的每天最多二个小时的习练状态,拙力不能使人生病,但是如果在把功夫当饭碗的年代,整天练功,拙力就真的会让人得病。最常见的拙力之病就是腰、背、胯、膝盖等部位的疼痛。

努气之害,在一些习练八极拳的人中很普遍,既不能让能量周身传簇,只是简单地气沉丹田,习练形意拳只追求拳头劲力的也是努气之害。能量必须要周身传簇才能够不努气,而能量要想周身传簇,则只能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因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才能上下贯通。努气之害其实就是拙力之害导致的。大家记住,如果不会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那么必定就是在使用肌肉紧张发力---------无论肌肉紧张发力的动作多么轻柔!“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即呼吸没有合道,没有与心意抽合合拍,没有随能量传簇改为腹式呼吸,依然用胸肺部的扩张收缩呼吸。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与肌肉紧张是完全不同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让身体上下贯通,双向传簇能量;而肌肉紧张发力无论多么轻柔,也是浑身每块肌肉各自为战,不会使身体能够双向传簇能量,就会发拙力,就会努气。

挺胸拔腹之害,则依然是肌肉紧张发力的结果,如果学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就不会挺胸拔腹了,就会生成腰腹折叠、心胸开合了。心意抽合时,三心归聚,周身能量是向心脏收缩的,外形就是内家拳的收身。而挺胸拔腹显然是与收身相悖的。

其实习练内家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拙力与努气是普遍之害,必说不可。但是为什么李洛能先生要着重说挺胸拔腹之害呢?这必定是说挺胸拔腹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那么大家想一想,哪一种内家拳是挺胸拔腹,将腰背挺得像一块板似的,就会知道李洛能先生是在说谁了!

“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总之,一句话,不会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而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是三害的根源。

(原文)呼吸合道

天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介绍)首先说一下前辈大师为什么特别注重呼吸。

第一,人没有呼吸就死亡是特别显现的现象,所以“人活一口气”。现在科学使我们明白了,呼吸只是为了获得氧气。

第二,呼吸与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合拍后,吸气时感觉能够将吸进的气随着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一吸到脚底,所以前辈大师就以为呼吸的气就是体内能够发出能量的气。现在科学使我们明白了,气只能存在于肺部。

第三,能量在体内传簇,被身体感知为气的流动,尤其是到了涨筋腾膜的阶段,似乎体内充满了气。

基于以上三点,前辈大师认为呼吸的气是及其重要的。心为根,肾为根结出的蒂,而心肾是生于气这个本之上的,并且要以息为元(根本)。如此将气、息视为心、肾之根本,即李洛能先生显然是认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传簇是由呼吸所致的,呼吸之气是以心行气的根本--------即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也!

“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此即形意拳的化劲,呼吸与能量传簇合拍,心胸开合就是呼吸与能量开合吞吐的体现,吸气时吞入能量,呼气则吐出能量。

以下用科学道理解释前辈大师所说的呼吸。

刚开始习练拳时,只需自然呼吸。此时的身体被前辈大师称之为“色身”,即对应佛学的肉身,有形之身。此时自然呼吸就行,但是因为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时需要氧气,所以呼吸自然会在心意抽(蓄力)时吸气,在心意合(发力)时呼气,这是与任何体育运动一样的。此时处于炼精化气阶段,就是心意抽先天一气做河车运行生精的能量,精下行到脚以提引上下贯通之力(即气的能量)。炼精化气即是将先天一气的无形能量转换为上下贯通之力的有形能量。

身体习练会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后,就是法身了,比色身高级了。此时呼吸更加与以心行气合拍了,因为此时的河车运行已经能够生成腰腹折叠、心胸开合了,腰腹折叠、心胸开合的直接结果就是:心胸开时就是要吞入对手能量,所以心胸部压缩,但此时正是吸气阶段,即此时与正常的呼吸相比,吸气时胸部不但不能扩张反而要收缩;而腰腹折叠则在心胸收缩时扩张腰腹部位,导致胸腹部位的横膈膜下降,横膈膜的下降得以扩张肺部吸气--------这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即腹式呼吸的实质就是在胸部不扩张的情况下以扩张腰腹部位使横膈膜下降的方法扩张肺部吸气。此即“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的法身呼吸。此阶段为炼气化神,即河车运行生成腰腹折叠,上拉脊柱三关压缩旋转以将上下贯通之力的气的能量通过脊柱的压缩旋转传簇到玉枕、百会,生成神的能量。

心肾相交之内呼吸,即呼吸随着以心行气周身运行,心肾相交就是能量的周天传簇,就是身体已经将能量化入骨髓、筋膜,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此时能量传簇形成一种身体状态,已经不用以心行气而能量就存在于周身各处。既然不再过多地需要以心行气(不是完全不需要以心行气了,而是非常微小的心意抽动就会驱动能量传簇),所以与以心行气合拍的呼吸自然就轻微了。炼神还虚,就是能量入骨肉筋膜,不需要心力催动而自存于周身。这种“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的呼吸是与前二种呼吸比较而言的,是与巨大的能量传簇比较而言的,人体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同样多少的空气与氧气。

以上的呼吸合道的本质就是呼吸与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合拍。

(原文)三步功夫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也。

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也。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介绍)明劲,就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为什么说骨者,明劲也?因为肩胯、膝肘、手脚的三合实际上约束的是这三个部位的骨节,蓄力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收缩,形成统一的动作而生成周身整体的下行能量;而发力时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伸展。外三合就是用约束骨节的方法迫使肌肉生成统一的压缩旋转。即明劲练骨。“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即是身体的起伏。因为明劲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的,所以身体在束展时就会有明显的起伏。而在用心意抽合打暗劲之后,束展的能量俱在体内传簇,外形就没有起伏了。

暗劲,即用以心行气的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已经不需要肌肉紧张发力所需要的空间距离了,能量在体内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所以外形动作逐渐变小,而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逐渐变强,所以有形于内。暗劲就是易筋,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在体内传簇形成一根筋,即能量传簇串成的筋,在经络中传簇运行,这根能量筋驱动身体运动,故易筋就是将肌肉紧张发力改变成为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是习练涨筋腾膜的阶段,还达不到涨筋腾膜的程度。此阶段已经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形式绵绵--------内家拳都是形式绵绵的,但是形式绵绵不是松懈,而是为了并且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一些刻意追求拳头劲力,把形意拳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习练者,是否可以从“形式绵绵,舒展应用”这句话中觉悟呢!

到了化劲的阶段,就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阶段,此时能量不需以心行气催动而自存于骨骼、皮毛之间,所以就更加不需要外形动作了,就是“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练时周身运转”,就是能量已经传簇到周身每个部位了,包括皮毛之下。形意拳打到化劲的阶段,动作几乎就与站桩一样了(太极拳也是一样,或者说站桩就是最小架的拳法),两手就围着心脏划圈,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外形动作了。虽然几乎没有外形动作,但是内里周身通透,能量周身传簇,外力只要挨上就会被吞化。

俗话说拳打方寸之间。不管对手外形动作多么张牙舞爪,只有其劲力达到我身上时才会起作用,而我也是一样,只有劲力与对手接触上才能够起作用,而起作用的不是外形动作的大小、猛烈与否,而是在于怎么去左右对手的劲力,化劲蓄发合一,粘到对手劲力就连吞带打,劲力就在皮毛之间,发力吞吐几乎不需要空间距离,方寸之间的劲力就能够制敌。

化劲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易髓,即身体的本质已经改变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就是神的能量的位置),即开始由神意领力,心意抽合逐渐变弱,因为身体的能量传簇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状态了。

用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是形松,即已经开始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故而外形松了;到了化劲的易髓阶段,就是意松了。相对于意松来说,心意抽合压缩旋转也是紧的,也不是松的,只有把心意抽合形成的能量筋松下来,才是彻底的松了。

内家拳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后,心也松了,心抽合就彻底地变成神意抽合了,而神意就在祖窍之内,即在头内---------此时的神意才真正有了大脑意思!此时身体已经习练到自然本真状态,身体就要将用以心行气控制身体的权利交还给大脑意思,恢复身体的原本状态。

不明此理,而是上来就妄想用大脑意识去技击,就是拿功夫结果当过程习练,本末倒置了!习练不出身体的拳意,就不可能最终习练出“祖窍之内”的拳意!

“祖窍之内”的拳意才是大脑意识,此时用大脑意识就能够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因为身体已经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成为条件反射的状态了,即此时的大脑意识就可以像控制肌肉紧张发力那样去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了!

所以形意拳与所有内家拳所习练的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只不过此时的无已经不是一无所有的无了,而是无处不在的无!

“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即在化劲阶段,以心行气的心抽合已经逐渐减弱了,身体开始逐步建立起意抽合。此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化”的意义:心空虚则可吞化也!心如果还在行气,则心是紧的,心胸部位充满心意抽合的能量,就不能从外界吞入能量。到了化劲阶段,心意抽合弱化,心胸部位开始出现能量开合,就能够吞入对手能量了-------吞化,就是以吞入对手能量以化解其力,此为化劲之真意!

心意抽合是分心抽合与意抽合二个阶段的,在化劲之前都是心抽合,在化劲阶段就是意抽合了,这个意中就有大脑意识了。

以上这段介绍拳意的内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领会!

(原文)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介绍)七拳法就是身体的七个部位都是拳,都能够生成能量传簇,都能够打人,哪贴哪打,贴哪打哪。

八字诀为八种技击方式。

践拳是来源于心意六合拳的拳法,效法马奔腾践踏之力,其实形意拳每一个上步都是践。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八意,分别由以上拳形主练,其实这拳中八意是形意拳的每一拳中都要有的。大家打拳时不要刻意追求八意,只要用心意抽合打出各种拳形,自然就生成八意。

八意也叫八字功,大家只看字面意思就明白,其实就是对发力的长短、方向、部位、技击方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五行劲力。这些都是习练好五行拳就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

(原文)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介绍)我一直认为五行中相生有其意义,其他则是生搬硬套五行学说。习练到易筋易髓阶段,能量周身传簇,能够感觉到五脏六腑之间有能量传簇,五行相抱。

五行相克,为破他人手势,我也不认为有道理。我们师兄弟之间曾经就五行相生相克交流过,结论就是可以看出相生的关系,而相克的关系却很勉强-------因为对手出拳时是根本看不出来他使的是什么劲力的,横顺不见,怎么克啊!五行劲力习练好了,任何一种劲力都能够破其他劲力。

此段文字力图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中纯理论性质的东西较多,没有什么实践依据---------也许是我功夫尚浅,还不能理解。

(原文)整体合一

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介绍)心意即为太极。“意者,心之所发也”,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意不是指大脑意思吧!意是由心力抽合身体压缩旋转而形成的身体自己的拳意,是身体自己的一种能量生成状态,即此时身体已经完全由心意抽合发力替代了肌肉紧张发力,心意抽合发力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状态,只要心力一发出,身体就开始条件反射式的压缩旋转。所以,意是心之所发,不是大脑所发的意思!只有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高层次,意中才能有大脑意识,但那只不过是整体合一的表现,大脑意识在意中依然不占主要成分。

先天一气由心意抽合河车运行在丹田形成实实在在的能量,即为太极;太极向两侧带脉扩张,与两侧肩井、涌泉、劳宫形成能量传簇,为太极生两仪;两仪能量传簇驱动四肢运动为四象;四象在八个方位的运动为八卦-------大家是不是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内家三拳的内在联系,内家三拳都是按照这个太极理论产生的。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心虽然在体内,但是其理达于身外之物;反之,身外之物也可以被心所感知。所以心意为内,万物为外,相通相合。即人体由心意为主宰,并且与万物相通。这句话在说心意对身体的控制的原理。

到目前为止,心脏具有的控制人体运动的功能,还没有科学的解释。我个人认为心脏与大脑一样,是体内唯一的二个与周身各部位都有直接联系的器官,大脑通过神经与周身联系,心脏则通过血管与周身联系,心脏以心行气的功能就是心脏可以通过血管控制周身肌肉压缩旋转。

以心行气是内家功夫最神奇的地方,只可惜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以心行气却几乎失传了,我如此宣传内家拳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以心行气是对人类人体机能的一个探索结果和贡献,应该被挖掘出来以引起科学界的注意,进而得到科学的研究。

“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此句说明五行劲力为自身内外五行之间生成的能量传簇,即五行拳是由自身的五行生成的;而十二形是从身外之物取其意而得,故在内的五行与在外的十二形为“内外相合”。

本段文字在写整体合一,即内外合一,在内为心意,在外为形,在内为五行传簇,在外为十二形。把这些都相合了,则“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

(原文)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介绍)外三合是为了迫使周身肌肉以压缩旋转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内三合就是一个完整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过程,这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五行拳的各种打发中,身体左右也是相合的,即周身合一,任何部位都要合一,这也不必多说。

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等,即是闭外五行而达到内外五行合一,均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让周身整体以共同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就是内家拳要时时刻刻用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此段文字其实就是对六合的发展。形意拳在李洛能先生之前为心意六合拳,强调六合。而李洛能先生将六合发展为“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大家如果如此理解六合,则更应该了解其本意,六合的目的是为了用周身整体生成巨大的能量传簇,并非为动作整齐划一也!

(原文)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梢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梢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介绍)起、随、催三字,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和传簇能量。起、随、催合一,也就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做到了,肌肉紧张发力是不可能做到起、随、催这样的周身整体能量传簇的。

只有内家拳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才能够将人体分为三节,三节之中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还能继续分成三节,之所以要分三节,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能够活动的关节部位都要生成压缩旋转,以压缩旋转生成并传簇能量。

起、随、催,即梢节的神意领力,中节随,根节催。内家功夫的能量生成均由百会旋转玉枕压缩开始生成,头顶的梢节带领其他梢节共同向下压缩旋转蓄力;发力时,根节的上下贯通之力就要由根节的压缩旋转逐节催上去。

梢节的起很重要,大三节中梢节起是神意领力,小三节中的梢节起是挺齐四梢之意,即内家拳体内充满的是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使然。但是在刚开始习练时,体内没有对拉拔长,此时梢节就要有意引领气力,主动起,在梢节的引领之下,根节催中节催梢节才能够一气呵成。如果没有梢节的领,则三节相催则滞。这些东西在大家习练过程中会感觉到,这也是前辈大师强调“领”的原因。

将三节合一的就是力催三节的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起、随、催是指能量传簇的,不是指外形动作。

(原文)四梢三心合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梢,属心。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为筋梢,属肝。手足之动,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

牙为骨梢,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老耄,上下成行。

舌为肉梢,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悬,人心要灵。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梢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介绍)之所以要强调四梢,是因为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要达到四梢,将四梢顶挺起来,否则就不是能量周身传簇了。但是四梢伸展除了外形动作,主要是能量传簇使然,所以不要以挺脖子、顶舌头、使劲伸展胳膊腿为挺四梢,而是要让心意抽合达于四梢。而心意抽合达于四梢不单是伸展,还要回缩,因为能量是以心为轴来回往复的。

三心则是心意抽合的能量传簇使然,劳宫、涌泉通过两仪肩井、带脉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均向心脏归聚内敛,所以三心都要向心意归聚内敛。

四梢挺与三心聚之间生成对拉拔长,周身内外成弓,三心聚涨筋,四梢挺腾膜。四梢三心都习练出来了,能量才能够周身传簇,真气鼓荡、涨筋腾膜。

记住,四梢三心的本质是能量传簇达于毫末,是需要习练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单指四梢三心的位置。如果注重于用外形动作挺齐四梢,则难免又要引起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外形动作的挺齐四梢只是作出动作而不能用力,用力了就不能引领对拉拔长了。

要怎么习练出四梢三心呢?没有什么好办法或捷径,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写的那样习练就行,要时刻让身体细细体会能量传簇,不一定在什么时候自己就能够感悟到对错或者其他灵感,慢慢地就习练出功夫了。内家功夫就是一个时间与勤奋的积累。

心意抽合练三心归聚,五行传簇练挺齐四梢,体腔中心意抽合三心归聚与五行传簇鼓涨的能量对拉拔长,体腔中的对拉拔长传簇到四肢,就会逐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原文)步法手法及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跃。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介绍)各种步法都是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生成的,所以大家先不要单纯追求步法,周身有能量传簇了,步法自然就灵活了。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因为内家拳的劲力是虚实转换出来的,而脚又是虚实转换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形意拳的功夫最主要就体现在脚上!但是一般人不理解这点。

脚的起落钻翻也是一气之起落钻翻,就是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前脚起借上下贯通的上行之力,两腿股间裹夹而起,上下贯通之力到百会后下落到前脚而落,为踩,此踩将后腿的实力转换到前腿,所以说形意拳的劲力是踩出来的。习练形意拳三、五年的,两腿脚之间没有能量传簇,各自为战,两脚的起落之间均无能量传簇,因此身体发飘。待两腿脚之间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后,前后脚产生感应,起落均含力。脚含力了,虚实转换才能有威力。虚实转换是周身整体的能量转换,而不是单独的抬脚踩地。起脚含力后,三心归聚将脚面向大拇指方向自然翘起,此为“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

踩是一种能量传簇,即利用自身下行压缩旋转的能量引进吞入对手劲力到脚下,化劲就是通过踩形成的下行能量吞化对手劲力的。

(原文)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抖、舒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介绍)无论单手、双手,都是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束身,起于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所以单手起手则向上钻,双手起手则如举鼎,均是始于上下贯通之力也。落时能量转换到前脚压缩踩地,所以落翻,即形意拳发出的是螺旋混元劲力,看着是直力,其实是螺旋力,是一气之起落,即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

束展,即形意拳的蓄发,束身即用压缩旋转蓄力,展身即压缩旋转转换到前腿再反向压缩旋转发力。胳膊不能过于直,直则阻滞力催三节。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即手足劲力是内外六合的一气之起落驱动出来的,手足要合,手足共进退共蓄发,而手足之动要用心意引领。三节明就要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四梢齐就要能量传簇周身,心肝脾肺肾,此内五行要合一,舌目耳鼻人中,此外五行要随内五行合一,心一抽合就力到。一气之起落为根本,以此根本可以作出无穷的手足动作,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

“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裹为护,指肘不离肋裹身、两股相夹裹腿,心胸开合裹心,腰腹折叠裹丹田,裹护周身。裹除了有护的功能以外,还是最好的能量传簇的姿势。形意拳两股相夹的鸡腿,是能量传簇最稳当的腿,不怕踢打,稳如泰山。

抖就是周身能量不走周天经络,而是直接向四肢爆裂发出。

手如弩,即指挺齐四梢与三心归聚在手生成的对拉拔长,劳宫回缩手指挺齐,为手弓。

抓毒、心毒,从这二个毒中就能看出内家拳是博生死的拳术。

从以上形意拳的打法来看,与外形动作有关系吗?形意拳是靠内里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传簇技击的还是靠五行拳的外形动作技击的,大家是不是有感悟了!一句话,没有心意抽合压缩旋转,一切外形动作都是没有用的。

(原文)战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站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力气;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三节四梢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

(介绍)站左进右,上右进左,此为吞吐之态势,迎敌而上实为吞,左吞右发,右吞左发,此为化打合一。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即为外五行之外观,拳意之外达。“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劳宫回缩就是三心归聚形成的,所以内家拳的发力也是对拉拔长地平衡发力,而不是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把全部力量都打出去,这就是内家拳身体稳当的原因。“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心虚则能吞化,心毒则对手无可奈何。自身心不毒,对手就要毒了。

(原文)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介绍)能量要上下相随,在上中下丹田传簇,力贯四肢,以心为主宰(以心行气)。上丹田是藏神意之地,内有鹊桥运行;中丹田是以心行气之地;下丹田是气海,内有河车运行,上中下丹田是驱动能量周身传簇的机关所在,所以必须要“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

心主宰为以心行气,眼统帅为闭五行而意达敌人,手足为先锋击敌。“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不可以追求,有意无意是真意也。

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此句没有说出吞吐化打,似有隐藏。敌人如果刚,我如何柔,不挨打吗!难道“彼刚我柔,彼柔我刚”这句话中的刚柔只对我有利而对于敌人就不利吗?如果只是简单地以刚柔理解,则敌我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既然刚柔能够对我有利,那么同样也会对敌有利。所以,柔不是指简单的柔,柔就是引进吞入对手劲力的化打。

“进步发掌,先占中门”,占中门就是踩的吞化,形意拳不怕敌人发力,而是喜欢敌人发力,敌人发力了才能吞化,所以要抢占中门,破坏敌人的重心。

“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这就是形意拳的舍己从人,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左右两肋在中心”,肘不离肋为利用带脉的旋转之力,起手为横;手部离心就是拳由心发,是心意抽合、三心归聚的结果。习练出内家功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标准的身形就是河车运行拉动脊柱后凸,玉枕压缩仰头,鸡腿坐胯,两手不离心,就在心脏之前晃悠-------这也是杨露禅先生说的收身中定!

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这就是能量周身传簇,心意一动力就发,敌人不能从外形动作判断我的意图。这句话也说明了内家拳的技击能量是在内里生成传簇的,不是用外形动作。

“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这里指的是能量传簇而不是外形动作,只有以巨大的能量传簇为后盾才能够“交手时,面前似无人”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如果只有外形动作,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交手时,面前似无人”的。这句话也是指在练意,意为身体之动,即压缩旋转,但是要做到用压缩旋转化打对手劲力,就要让自身压缩旋转与对手劲力相合,即意不单是在自身,也在敌身。自身与对手合一,就是舍己从人。所以无论在习练时还是在交手时,都要有“对敌”之意。交手时,面前似无人,就是要怎么练就怎么打,用先天本真去打而不要有意为之。

(原文)拳经曰: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敌好似火烧身,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介绍)打法就是发力的方法,发力的方法就是手足齐到,手足齐到就是虚实转换,就是六合。消息全凭后足蹬,这里的蹬不是肌肉紧张发力的蹬,而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蹬”。“身如返弓”有二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身体形状,脊柱就是弓身,但是不是像弓箭那样向前弯曲的,而是向后弯曲的;第二个意思就是我是弓,敌人是箭,拿我之弓将敌人像箭一样放出。

在步法手法及五恶、战手要法部分,多次出现了毒、胆二字,要求心手都要毒,所以形意拳是很狠毒的技击术。

总结一下。李洛能先生拳论的整体意思,用二个字来说就是整合,整体合一、内外合一、上下合一、三节合一、四梢合一、五行合一,总之,周身整体各个部位无不合一,而能够做到让周身整体合一的方法,就是心意抽合、以心行气,用能量传簇将周身整体合一。

李洛能先生为一代宗师,功夫精湛,拳论透彻。尤其是其拳论中最后二段“步法手法及五恶”、“战手要法”,更是为大家展现了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横行霸道的气势---------但是,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按照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习练出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横行霸道的功夫了?

是不是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中少了一点什么?

对的!

因为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内家功夫,学会了以心行气,所以我能够看懂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但是没有习练出以心行气的初级功夫的人,就不能够看懂李洛能先生的拳论,或者说,即便看懂了拳论,也无法习练出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功夫。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过去,功夫就是在社会闯荡的家伙式,就是饭碗,是不能轻易传入的!但是由于自身门派需要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写拳论以授徒并传承,但是拳论中只写了形意拳的理,而不写形意拳的法!

拳理就是以上李洛能先生的拳论,而拳法则是具体的习练方法。拳理可以公开,但拳法只能亲传。

比如说我在本书及“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这二本书中所写的一些词汇,比如心神抽合、心意抽合、能量传簇、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等等,都是大家以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根本不知道的,尚若我不写出来,也许大家就永远不会知道-------但是这些词语却是师父天天教诲我们使用的,这就是亲传!

所以,在以后我逐步介绍的前辈大师的拳论中,大家就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此点,即前辈大师的拳论只传拳理,而不传拳法,即只写功夫成就后的结果而不写具体习练方法。

前辈大师只传拳理而不传拳法,就造成了现在习练内家拳的人在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按图索骥,把功夫成就后的结果拿来当做过程来习练,其结果就是内家拳越传越谬,逐步演化成花架子!

我们看看李洛能先生都说了哪些没有拳法的拳理。

心意、二气、真气、通、凝神于丹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涨筋腾膜、以气为本,以心为根,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六合、开合、三节、三心四梢归一、五行、起落钻翻、暗劲、化劲等等。

以上这些词语和概念,也许普通人能够浮皮潦草地“看懂字”,但是根本无法知道应该怎么具体做出来,比如凝神于丹田一句,大家好像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出来?

天下中知道并且一直在气沉丹田的人多如牛毛,但是谁习练出内家功夫了?就是说大家理解的气沉丹田是不对的,简单的把劲力一沉,肚子一鼓就算是气沉丹田了吗?这样的气沉丹田连小孩子都会,那只是简单的外形动作,不是真正的气沉丹田。真正的气沉丹田就是河车运行,气沉丹田的气是实实在在的能量而不是感觉到的气感,气沉丹田的能量不是从上往下砸到丹田的,而是从命门、尾闾、会阴翻转到丹田的!

再比如六合,如果不是本书说出来,谁知道外三合是干什么用的,而内三合要怎么合?

再比如说化劲,何为化?李洛能先生也没有讲清楚。李洛能先生只用了“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这几句话,谁能看懂?

这几句话中用了“开合”二字,开合的本意就是身体的吞吐,即身体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吞进对手能量为开,把吞进的能量再发出为合--------但是李洛能先生就是不告诉大家形意拳的化劲其实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是内家拳通的功夫!

其实正如形意拳是内家功夫的始祖一样,化劲是太极拳的始祖,没有形意拳的化劲,太极拳是不可能出现的,太极拳公开讲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是对化劲的发展。

所以,以上的词语,其实大家都是看不懂并且不知道怎么做的,所谓的看懂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大家看了我的书,是不是很容易就明白了以上这些词语的意思与习练方法?

难道是我的文化水平和写文字的水平比李洛能先生高明吗?

显然不是,只是我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拳法了,而前辈大师根本就没想告诉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