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姿态论(2)

 暴雨中吹风 2018-05-08


 姿态表现的

多因素


我们无时不刻都在通过姿态表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又无时不刻地被自己指挥使用。产生各种姿态的命令,是一个多因素下的大脑输出,我们之前谈到的疼痛本质的概念亦是如此。


所以,姿态的产生可以来源于生活习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姿态认知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时刻,它给予了人类充足而诱人的食物,懒散而不需身体活动的生活,这是很难避免并且必然发生的事实:每一代人类的身体素质都在退化,整体呈现出逐渐弱化的状态。



我们比上一代将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与身体风险,我们的下一代必然也会需要更加聪明的来面对这些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姿态下的

身体结构


8岁到16岁左右的小孩群体存在着大量的脊柱侧弯以及颈部曲度快速消失的现象;从小穿鞋的小孩也更容易面临拇指外翻的结构隐患;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工作,这是随处可见的人们都发生了头部跑到了身体的前侧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了解身体结构的改变会带来身体诸多健康与身体使用方面的问题,而身体结构的普遍改变,在现时代来看它们大多来自于姿态的问题。

 



姿态

是一种功能需求


我并不会觉得会有什么姿态是不良的,因为它只是身体表现的时刻状态。时刻的含胸驼背并不会产生问题,这将有利于背部的深呼吸并且表达某些情绪或者放松。 

姿态就是身体产生的某些动作,姿态是身体的一项功能需求。


当人疲惫低落的时刻,通常会通过低头和叹气的方式进行功能表达;而同时拥有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含蓄表达的中国女性,通常都会用膝内扣的方式进行身体表达。


身体任何组织和器官都有着强大的功能余量,我们都相信爱因斯坦的聪明正是因为他一直在开发自己大脑的功能余量,你知道爱因斯坦为了训练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每天睡觉几个小时吗?


我们的心脏,血管,肾脏都是如此,肌肉与筋膜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甚至骨骼也会随着个体长期的力量训练变的强壮。这种骨骼的强壮不是猜想,是实质性的骨质密度的增加。反之,我们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宇航员在零重力下将产生骨质疏松的现象。


我发现了一些人,会因为挤地铁而足部韧带撕裂,或者因为一个喷嚏而跪地不起。身体的任何组织器官都有强大的适应功能,神经的可塑性,肌肉的用进废退,骨骼上表现为沃尔夫定律。虽然身体很多时候的适应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愉快,不良的环境与不当的行为引导着身体产生错误的适应过程。



姿态的

演化


持续的放松会演化为懒惰,时刻的姿态表现将在习惯中变成常态,这将让含胸驼背变为身体的常态。如果因为长时间下产生了组织的适应,那么这一类含胸驼背的时刻状态我才称之为不良姿态。不良姿态往往会伴随着关节对位的问题,肌肉张力失衡的问题,个人气质的问题以及动作损伤风险方面的问题!

 


身体结构的产生与变化,一定是适应身体功能需求下产生的;而随着结构的变化,身体功能就会在适应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出现新的需求。这可能是身体恶性循环产生失代偿的疾病和症状,也可能是身体良性循环产生功能继续强大中的强健。你可以分别这样理解: 


1

随着长期的头前引,被张力牵拉下的肩颈组织开始产生适应性的改变,筋膜和肌肉之间的层次关系会变的紧张并且失去水份,筋膜和肌肉都将变的僵硬,组织纤维化开始产生。因为只有这样的硬性组织更容易拉住重心持续向前头部。


不良姿态下的办公族和学生,通常会产生组织增生的现象,比如黄韧带钙化以及斜方肌的纤维化。如果碰巧产生了肩颈不适和疼痛的信号,这些信号会因为其他因素的激惹,而越来越精准的发送到你的大脑中。


不仅如此,头前引也会伴随着颈椎的关节对位的改变,新的结构要适应以前结构下的功能,就变的非常困难,成年人总会回忆自己小时候拉引体向上有多么的简单。颈椎结构以及颈部肌肉生理结构的变化,让太多这个时代的成人,只能将引体向上的动作当成回忆。

 

如果从最直接的功能影响来看,身体根本无法在颈椎关节对位不良的情况下产生一个看向天花板的动作,有时候会是活动度限制,有时候则会产生疼痛。



2

假如一位小男孩有着长期体操训练经验,他的肌肉非常的柔软并且拥有超强的控制能力。有可能他在练习之余有着低头打游戏的偏好,但每次的训练模式与动作目标,又让他低头下组织的适应改变过来。那些高强度的体操动作,对他保持良好曲度以及强有力的颈椎来说,简直是身体不知不觉的良性适应。

 

我经常会谈到,英国皇室有着从小就严格进行的姿态教育,他们通常会用看起来最直的脊柱去看书或者走路。但如果缺乏一些良好的体育活动,小孩天然的颈椎曲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前消失。

 

姿态的持续,会导致对应组织的相对适应。这好像是再次强调我们的祖先是猴子一样,不过我们需要做一只聪明的猴子,我们在任何国家的婴儿身上发现了他们超级好动的特点以及运动发育的规律。关于好动这个方面,我们大多数人显得太过于文明化,并且缺乏有效的运动。



姿态下的

结构与功能

姿态的持续,往往会导致不良姿态的产生。结构也因此而适应,身体的功能也会时刻受着结构变化后的影响。我们举例说明这个现象:

1

头前引

头前引已然成为一种流行姿态,只有极少数人被幸免这一不良姿态的现象。但人类是积极向上的,我们总想通过学习或者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上肢动作不免是必不可少的运动部位,但不良的姿态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动作表现。

 

你可以一个做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你的肩膀是否能够产生正常的运动幅度。你可以先在头前引的放松姿态下去抬高手臂,并且记住抬高的活动度以及肩颈的感受。然后再把身体立直,头往颈后平移后再次抬手臂,你会发现后者的抬臂感受和抬臂活动度要好于头前引姿态下的动作。


这个过程在运动中并不会被自我进行纠正,很多教练们好像也只是语言教育而已。


事实本该如此,因为这个习惯状态就像生活习惯一样,很难短时间得到改善,但如果你在头部还没有能够产生稳定控制前,冒险进行很多的或者很重的肩膀和上肢的动作,肩部或者颈部的运动损伤将找到你。你的头皮疼痛,紧张性头痛,颈部慢性疼痛甚至牙痛都有可能是在这个不良姿态因素下,间接引起的。

 

记住!这个姿态下,颈后的表层筋膜会适应性的粘连,肌肉会适应性的僵硬,关节也会出现适应性的不良对位。因此颈部与肩部最良好的活动度与优质的上肢与头部的动作将离你而去,这是结构变化导致功能适应的结果。


2

膝外翻

膝外翻很容易去理解,即脚相对于膝盖往身体的外侧移动。这一情形非常的常见,有动作表现下的膝外翻,也有非常普遍的这种腿型。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告诉我们,其关节的最佳运动表现是在膝关节弯曲与伸直的动作中,而膝外翻则违反了膝关节在正常结构下的功能表现,出现了膝关节过度的左右关节活动度。


这种结构下的动作表现或者动作表现中的膝外翻无疑是错误的,并且是具有风险的。这种错误会导致诸多组织的结构适应,当结构无法适应之时,膝关节的疼痛有可能就会悄然而至。


从人类身体的下肢动作表现来看,髋膝踝关节往往是联合进行动作的,比如走路中的屈髋会伴随着屈膝和伸踝的产生,它们分别贡献各自的动作活动度和相对灵活或者稳定的功能,以确保走路动作高质量进行。

 

动作往往也是多轴下进行的,在走路中足部着地的过程中,足弓将进行缓冲并且产生一个足外翻,这个左右缓冲的力由此往上传导,于是膝关节左右稳定的能力成为了这个缓冲过程中的重要表现。


但膝关节左右稳定的过程并不完全受其自身关节支配,懒惰的髋部和核心肌群支配着膝关节在左右运动中的方向。膝关节侧面大力量的肌拉力线都悬挂往上,而膝关节侧面本身却非常缺乏肌肉分布。这样一来,普遍的膝关节产生的结构性和功能动作下的外翻,就从上面的分析中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由于力学机制的刺激,膝关节周围将产生异常的自我张力,髋关节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稳定模式。结构适应的可能结果是:膝关节内侧浮肿,膝关节脂肪性肥大,髌骨运动轨迹紊乱后被不停磨损,膝关节外侧半月板被磨损,臀形改变并且产生假胯髋,小腿变粗,踝关节肿胀或者拇指外翻…..

 

这一切都看在教练的眼里。随着时间的改变,结构和功能就会顺应众多类似姿态下的习惯,而产生相应的适应。和头前移的身体状态一样,膝外翻的姿态模式会随着时间与习惯的养成,影响到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一切都在时间的不停流逝中持续的发生着。





姿态里的

静中有动


不良姿态的形成是多因素并且长时间的,读完这两篇姿态教育文章后的认知状态,以及时刻对姿态的自我觉知,将是健康姿态的必然之路。


我总会要求大家产生动态的姿态,即多做动作,多进行一些运动项目,或者只是将肢体语言加入到社交或者工作当中去。理论容易说出来,但我们大多数人现在的生活状态都趋向于静态,教练的要求好像有一些不切实际?


猴子永远不可能变成一只安静的猴子。

 

还好我并没有强人所难。因为我还要补充一个关于生命与人体的重要认知点:即身体不可能会有绝对的静止状态,因为呼吸的动作会伴随着我们整个生命周期。并且人体的张力系统是时刻存在的,它们充满的水份和弹性。呼吸对于姿态的影响巨大,呼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身体任何动作的基础。同样也是所有动作中最难时刻把控,并且时刻练习的动作。所有人都可以用事实告诉你呼吸之易,而佛教徒,瑜伽大师,太极宗师等等这些人,却会用一生的呼吸修行来告诉你:道生万物,呼吸就是动作模式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