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脸红睡觉不踏实是不是积食了,严重吗?

 听涛小主 2018-05-08

不一定是积食!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肝经积热。中医小儿推拿对于调理宝宝睡眠不安的效果那是没得说!正常情况下,小儿睡眠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下面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中医讲“夜卧血归于肝” ,心肝经积热,阴不潜阳。 这是孩子无法正常入睡的重要原因。

阳入于阴则眠,夜卧安稳则血归于肝以养育身体。西医上也讲夜间睡眠安稳,生长激素分泌才会旺盛,孩子生长发育才会正常运行,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临床表现:

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心经热”。这常常是小儿患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所致。

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及口唇发红,口渴喜饮,盗汗或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是阴虚肺热所致。

如果出现: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促,脉搏快,这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 这种情况下理应清理内热,以平衡体内阴阳,还孩子健康睡眠。

推拿穴位:二马、清补脾、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揉涌泉。

方义:清补脾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扶土抑木;揉二马和清天河水滋阴清热;平肝清肺镇静安神;揉涌泉引热下行,引火归元。 第二种情况: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乳食积滞是宝宝睡不安最常见的原因。

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或因饮食不规律、进餐过晚,或摄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孩子进食不咀嚼、直接吞咽等而形成积食,导致内热加重,形成痰湿阻滞经络,影响经络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食积的缘故,治疗应以消食导滞为主。

推拿穴位:清胃、清大肠、四横纹、清天河水、顺揉腹。 清胃经: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

清大肠: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四横纹穴:以拇指指端从小儿手掌侧面,自食指根部推至小指根部,来回推之。主治腹胀腹痛、积滞便秘、干咳少痰。

清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清热除烦。

以上各穴各推5~10分钟,清补脾经和四横纹穴可延长时间。注意用力要柔和,推拿手法如妈妈抚摸宝宝的脸庞一样,推拿频率为200次/分钟以上,一定不能太慢,切记!配合顺揉腹效果更好。

睡眠不安的其他原因:

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隆隆不止,张口呼吸,这是扁桃体肥大所致。

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可能是患外耳炎、湿疹、或是中耳炎。

入睡后发生磨牙:偶尔发生属正常,过度发生则是因为虫积、积食。

入睡后四肢抖动,一惊一乍,则多是白天过于疲劳或是精神受了过强的刺激(如惊吓)所引起。

入睡后出汗:偶尔发生属正常,过多出汗多是由于阴虚内热、积食、体质虚弱、久病大病之后造成。

除了小儿推拿调理外呢,也要特别注意饮食,都说健康是吃出来的,我说睡眠也是吃出来的。

内热重的时候,多吃蔬菜瓜果,少些肉蛋等高热量、油腻和有刺激性的食物,通过食疗方式来帮助调节。刚开始时,晚上哭闹就只给孩子喝水,绝不给奶吃,哭闹也是一种发泄体内郁热的方式,坚持几天,内热缓解了,睡眠就渐渐好转了。

按照合理的喂养方式规范白天的喂养,有了好的饮食习惯,孩子吃的东西充分消化吸收了,积食就少了,内热也就少了,睡觉自然就安稳下来。 如果宝妈不太会给宝宝推拿,也可以尝试给宝宝吃一些清火、调理脾胃的药,最好能选择中药。比如:小儿七星茶,这种茶主要成分是山楂、麦芽等,不但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强健脾胃。 健胃消食片和复方胰酶散都很适合这类宝宝,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肠道功能。

爱孩子就要学小儿推拿,喜欢就关注头条号“张家纲小儿推拿”,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