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临床面对面】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开心100mm05xkw 2018-05-09


作者: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王哲


女性患者,45岁,已婚,工人。主因:乏力伴牙龈出血5天入院。查体:T37.5℃ P116次/分 R19次/分 Bp130/70mmHg,精神可,重度贫血貌,四肢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点及瘀斑,颌下可触及数个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入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0.65×10^9/L、红细胞:1.52×10^12/L、血红蛋白:52g/L、血小板:35×10^9/L;便常规及凝血四项检验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当日行骨髓象及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检验,形态学特点如下图示: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分类占74.0%。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核伴凹陷,浆呈伪足样并伴有较多细小嗜天青颗粒。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100%强阳性;诊断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患者后续行染色体,流式细胞术及相关融合基因等血液学检查:



骨髓流式:髓系原始细胞约占有核细胞68.05%,表型异常,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患者染色体为正常核型。


融合基因:PML-RARa L型阴性、PML-RARa S型阴性、PML-RARa V型42.04%;WT1 110.68%、FLT3/ITD阴性、CBFβ/MYH11阴性、AML-ETO阴性。结合临床并综合MICM结果,患者最终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给予亚砷酸10ml d1-28、柔红霉素60mg d7-9、维A酸20mg 2/日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目前患者在巩固治疗过程中。


病例诊断分析:患者中年女性,全血细胞减少,乏力伴牙龈出血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均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虽然染色体为正常核型,但在结合临床并综合MICM结果,仍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70-90%患者具有特征性t(15;17)(q22;q12)染色体易位,并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经典APL具有t(15;17)(q22;q12)染色体易位。约2%的变异型APL,会出现t(11;17)(11q23;q12)、t(5;17)(5q35;q12)、t(11;17)(q13;q21)等核型改变;常规染色体检测还会发现除t(15;17)以外附加染色体异常;此外的确还存在5%为正常染色体核型的APL患者;另外极少数APL患者由于亚显微插入导致常规核型分析甚至FISH检测呈阴性,系通过PCR或测序等方法才能检出的罕见隐匿型PML-RARα基因。



在《2016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及2017年修订第4版当中对比发现,明显变动在于将既往《2008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APL伴t(15;17) (q22;q12);PML-RARA'的提法正式更命为'APL伴PML-RARA',并删除了之前染色体相关内容;该变化凸显PML-RARα基因阳性在诊断APL的重要地位。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是目前诊断APL最特异和敏感的方法之一,同时PML-RARα融合基因还是就APL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预后分析和复发预测最可靠的指标。


因而本病例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情况下,由于PML-RARA V型阳性,在结合了临床,特征性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等相关检查后,最终患者得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