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龙虾的头到底能不能吃?太可怕了,赶紧告诉家人!

 hercules028 2018-05-10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

虾的味道虽然好、可也不能胡乱吃哦,

吃小龙虾不注意这些事

当心吃出一身病!

看看这些吃虾误区

你中了几条?


吃虾常见误区

虽然很多人都爱吃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龙虾,人们对吃龙虾有很多误解,今天计仔君就为你科普一下。


 / 虾线很脏不能吃? / 

虾线是虾的肠道,确实不算干净,但是如果不小心吃了,也没多大事。


虾经过高温烹饪后,虾线里的细菌会被高温杀灭,吃了对身体没太大影响,但是味道可能会差一点。

 / 虾头发黑是重金属超标 ?/ 

虾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和饲料,如果饲养环境的水质和饲料太差,虾子无法存活,所以不太可能是水质和饲料引起的重金属超标


虾头发黑可能是因为饲料的问题或者是酪氨酸酶产生了一些黑色素和重金属没关系。


饭饭提醒虽然虾头不一定含有重金属,但是需注意,虾头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因此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建议大家吃龙虾时,最好不要吃龙虾头部和虾黄部分。


 / 虾里面有寄生虫? / 

虾里面确实有出现寄生虫的风险,如果高温烹饪把虾做熟了,出现寄生虫的概率就很小了。


饭饭提醒因此,在家食用小龙虾,一定要注意用清水喂养活虾24小时左右,使其吐出代谢物,并且用刷子将其刷洗干净。烹饪时,必须高温煮透杀死寄生虫。


 / 虾是发物不能随便吃 ?/ 

只要不是对虾或者海产品过敏,吃虾是没问题的。


有传言说吃虾蟹会让伤口溃烂,难以愈合。研究发现,虾和伤口溃烂没有什么相关性。


有些人吃虾导致不舒服可能是因为,对虾蟹等水产海鲜过敏,或者是食材不新鲜、不卫生被有害细菌感染了,导致不适。


 / 虾不能与水果同吃 ?/ 

据说虾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混在一起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剧毒物砒霜。很多人因此吃虾时,连果汁也不敢喝。其实脱离了数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


其实虾中的无机砷成分含量并不多,单从水果中摄入的维生素C含量也微乎其微,它们在一起吃不会造成不良反应想吃就吃,不用担心。


快速剥活虾

龙虾味道虽好,可就是剥壳去虾线太麻烦了。跟计仔君学几招,秒秒钟剥壳去线不是问题。


 / 活虾去虾线 / 

 方法一 

用一只手捏住虾头,另一只手捏住虾身,用力掰开。


稍微用力挤一下虾头,里面的脏东西就被挤出来了。


用手把脏东西扯出来,虾线连同脏东西就一起跑出来了。


 方法二 

用牙签穿过龙虾的脊背,从龙虾的尾部倒数第二节穿过。


用力轻轻一挑,整个虾线都被挑出来了,又快又方便 。


 / 活虾去虾壳 / 

把虾的尾刺去掉,从上往下数第二节处往下抠,整个尾部的壳都被抠掉了。


把龙虾头去掉,轻轻一拉,上半段的壳也脱落了, 一个完整的龙虾就剥好了。


熟虾巧去壳

 / 关节去壳法 / 


 按一按 

用大拇指按压第二节龙虾的虾壳。


 捏一捏 

用手指挤压虾身的两侧。


 戳一戳 

捏住龙虾往里戳一戳,再往外拉扯,龙虾身体就与头部相分离。握住龙虾尾巴,拔出虾肉。


 / 壳肉分离法 / 

用手指把龙虾头掐掉。


用力捏虾壳两侧和背面,捏住虾尾往外一拉,虾壳与虾肉就分离开了。


 / 刀叉去壳法 / 

吃西餐时,用手剥壳实在有损优雅。计仔君教大家一招,仅靠刀叉就能快速去壳。先用叉子斜插入基围虾背部,固定虾身,勺子挖去虾头。


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去掉虾脚和虾尾。


用勺子把虾子固定,用叉子去掉剩下的虾壳,一个完成的虾子就剥好了。


这类人要少吃

 / 患痛风、关节炎、高尿酸血症者 / 

人体从食物中摄入嘌呤,而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当嘌呤摄入过多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时,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


虾等海鲜中的嘌呤含量较高,多吃会使病情加重。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已高于正常人,如果再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功能亢进的甲状腺将合成更多的激素,进而加重病情。

海虾等海鲜中碘含量均较高,所以这些患者在饮食上也要禁食虾。


 / 过敏体质的人少吃 / 

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起疙瘩等等,最好不要吃。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少吃 / 

有些龙虾养殖水域存在汞含量超标的情况,而汞可以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因此孕妇最好不吃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