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管新规后有多少资金要重新找出路?会流向哪里?

 昵称11935121 2018-05-11

很多,可以说超出想象。

影响规模

具体的数据没查,依稀记得15年底,表外理财大概在92万亿,其中最多的是银行理财,貌似是1/4左右,其次是券商、保险和信托等等。虽然这两年开始重点关注到表外业务,但是其发展势头依然很凶猛。

我们都知道,银行每年能贷款多少,由信贷规模来决定。具体不科普了,简单的说就是,曾经单纯的考核就是,你吸收了多少存款,那就贷多少款。但是逐渐的银行发现,表内这一块不太容易继续增加了,很多人开始追求更高的收益,比如每年理财的4-5个点,比起定期利率高多了,而且理财还不受监管。

所以银行开始大规模的发行理财产品,虽然理财产品的利息差少了点,但是使用起来更灵活,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只要每年能还上就行。这就导致了表外理财的大幅增加,甚至有些失控。就拿余额宝来说,虽然它不属于银行发行的理财,但是实际上是基金,去年好像高达1.4万亿。如果这笔钱是银行存款,那就必须要上交相应的准备金,可是基金是理论上允许亏损的,如果一旦发生无法兑付,引发了挤兑,后果非常的麻烦。因此从去年开始,对表外就纳入了广义信贷进行考核,加强对这些钱的监管。

出路问题

这些高达上百万亿的各类保本保息理财,在新规以后,不能再承诺保本保息,各类金融机构也不允许在没有做到收益的情况下,自行垫付。因此这些钱,都需要寻找一个出路。

要么就是客户自己回归银行储蓄,你的钱不能承受风险,那就去更稳妥的地方,毋庸置疑,肯定会有一些钱是要回流的。要追求高的收益,那就去寻找比如好的产品,好的管理公司,好的管理团队。

对于银行理财这个最大的受限制对象来说,很多中小银行,前几年发行了大量的表外理财。但是接触过四大行的投研部,发现是没有什么管理能力的,不过都是一手拿来钱,一边转包出去,实际上委托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委外。

让每家银行成立所谓的管理公司来管理这些资金,如果不让委外,这些团队根本没有接受过市场的冲击,那么就只能做银行贷款做过的那些事情。很多的资金主要会流向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以及一些资质比较好的公司,获取一个相对长期的收益,比如公司债和城投债。但是这些债券市场毕竟周期长,回报慢,同时市场承受能力有限,不足以接纳百万亿这么大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些资金会开始转型,逐渐接受市场上风险更高,但是更专业的公司和团队,比如好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管理团队。

最大的出口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债收益3个点,很多大资金都笑的合不拢嘴。可是在国内,在习惯了4-5个点的最低固定收益之后,很多人听见低的利息是不会习惯的。银行定期,想都不用想,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再回去,逐利的心理会让他们涌入资本市场,追求一个高的回报。债券市场,短融短拆市场虽然相对稳定,收益也高,想承接这个百万亿市场,容量还是不够的。

这么大的体量在债券和短融市场里冲击,理论上又是会降低企业和公司的融资成本,这个月动辄17-18点年化的短拆成本实在太可怕了。如果这些融资成本逐渐降下来,不满足的资金会去转而追求风险更高但是收益更高的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