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津浦铁路绕道兖州之谜

 江洲游子 2018-05-11

践行济铁精神     传递文化力量


No.578

津浦铁路是个难产儿,从1863年提出修建这条线路,到1908年正式开工修建,整整用了45年。
  津浦铁路最初的设定线路,并不经过兖州,而是由南驿经曲阜的王庄过泗河直下邹县、滕县,而在实际修建时,却由曲阜的歇马亭以南转向西南方向去了兖州,从兖州以南再转向东南,形成一个大弯道。
  津浦铁路从泰安向南基本是南北直线,之所以在曲阜出现这样一个大弯道,民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保孔林风水,铁路改道”之说。

图书《寻访津浦线》封面上的津浦线路图。


  当初,津浦铁路根据德国承修铁路所勘测确定的线路,铁路经过孔林西部时,距孔林仅50丈,即不足200米。铁路作为当时的新生事物,本身就十分引人注目,津浦铁路距孔林如此之近的消息,一经传出便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得知此事后,更是心急如焚。他认为,孔子的儒家学说与孔府能够2000多年不衰,代代兴盛,曲阜被称为圣地,皆与孔林的好风水有关。

孔令贻


于是,孔令贻积极行动起来,以保护圣墓,不使孔林圣脉受损。他赶赴省城济南,找到当时的山东巡抚,恳请其与德国人交涉,对津浦铁路曲阜段的线路进行重新勘察,不得离孔林及曲阜城太近。经过几番周折,德国人做出让步,决定津浦铁路改道兖州。

孔府


  然而,透过大量史料来看,津浦铁路改道兖州,其实是中华民族维护自身权益的一大壮举。并且,这一护权行动也绝非孔令贻一个人在战斗。

  津浦铁路是我国较早提出修建的铁路线,其诞生过程非常曲折,最初也不叫津浦铁路。早在1863年,一个叫麦克唐纳·史蒂芬孙的英国人将修建铁路的观念带到中国,并制订了《中国铁路计划》,想要修建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但当时保守的清政府对铁路、火车这种洋玩意还不接受。

津浦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后来,洋务运动兴起,李鸿章等人认识到火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提议修筑铁路。当时,江苏一带经济繁荣,南北贸易往来密切,一些洋务派人士提议把清江浦(今江苏淮安)至京城作为首选线路。李鸿章在致同僚的信件中就曾提到“极陈铁路利益,请先试造清江至京,以便南北转输”,但当时的恭亲
王奕?“谓无人敢主持”,最终计划没能施行。

津浦铁路全线通车100周年明信片。


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也奏请修建清江浦经山东至北京的铁路。这个建议又遭到顽固派反对。洋务派与顽固派为此争论月余,最后,张之洞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修一条从汉口到京城的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虽然这一方案最终得到大家同意,但后因运河淤塞而搁浅。1886年,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又提议沿运河修建从天津至镇江的津镇铁路。这也是首次将该线路定名为津镇铁路。
  曾纪泽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直到1898年,江苏候补道容闳再一次提出,打算借外国资本修建津镇铁路,才得到批准。容闳遂于8月23日同美、英资本集团签订了550万英镑的借款合同。此举随即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攻讦,尤其是德国阻挠最为强烈。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出兵侵占了胶州湾,16日,向清政府提出六条要求。其中,第五条为允许德国在山东修建铁路和开采铁路附近的矿产,即铁路两侧30里之内的矿产,悉归德国人开采。12月23日,清政府被迫同意了这一无理要求。
  已获得在山东修建铁路这一特权的德国,在得知中国向美、英资本集团借资修建津镇铁路后,跳出来蛮横地表示:如果津镇铁路不向他们借款,便不准许该线路从山东省通过。这样的话,津镇铁路就要向西绕行山东,与卢汉铁路离得很近,立即遭到已拿到卢汉铁路贷款权的俄、法两国的强烈抗议。

1910年,德国人于兖州机车房建造的水塔。


  此时,英国又赶来插上一脚。英国在争夺卢汉铁路贷款权中失利,为巩固自己在中国南部的势力,便向清政府提出津镇铁路贷款权。1898年9月10日,英、德两国在幕后秘密签订协议,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的铁路投资范围,并同意合资修建津镇铁路。在两国联合施压的情况下,清政府只好把津镇铁路贷款权交给英德两国。
  基调定好后,清政府开始与英德两国谈判具体内容。1899年,三国达成初步协议,于5月18日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随即,德国于6月14日在柏林成立山东铁路公司,并在中国青岛设立分公司和最高营业部。但由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合同再次被搁置,直到1903年,谈判才又继续展开。
  经过长时间的艰难谈判,三方终于在1908年1月13日签订了借款500万英镑的《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之所以将津镇铁路改为了津浦铁路,是因为当时沪宁铁路即将竣工,为了与之连接,清政府决定将津镇铁路的南端西移至浦口,这也是津浦铁路的由来。

1905年,中国兴起了收回路权运动,人们纷纷要求废除津镇铁路借款草约,自行筹款修建铁路。于是,清政府委派张之洞和袁世凯一起办理津镇铁路借款事宜。张之洞提出“让利争权”原则,即宁可给债主经济上一些“现利”,也要促使其减少对路权的干预。

  以前的合同大都规定,路成之后,在贷款期内,铁路由债权者代为经营管理,分取余利的两成,而津浦铁路的借款合同取消了这一规定,使中国恢复了自主支配运营利润的权力。
  津浦铁路工程师大多是中国人,而且中国督办大臣也不是像以前那样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其权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便是主持设计施工的德国和英国的总工程师,也必须听命于中国的督办大臣。督办大臣牢牢掌握了津浦铁路设计施工中的实权,为下一步修改线路路径创造了条件。
  对于德国勘测确定的津浦铁路最初方案,国内明达之士凛然指出——曲阜境内山多、矿产相对丰富,其方案暗含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意图,必须对路径实行复勘,另划新线。他们联系孔令贻,鼓动其出面上书交涉。根据清朝旧制,在众王公大臣中,衍圣公无论在京中还是在地方都有很高的话语权。经他一出面交涉,山东巡抚上书津浦铁路督办,要求改动原计划以避开圣林。
  同时,山东学界马荫荣等也联合在京乡绅和济宁绅商,亦以“津浦铁路逼迫孔林、有损尊孔重道”为名上书恳请改道。

孔林


  山东旅京乡官、编修杨毓泗等人也在京城紧锣密鼓摇旗呐喊,联名上书津浦铁路督办,与山东的明达之士共同与洋人展开抗争,为路权和矿权而战。他们提出津浦铁路要以济宁商埠为交通中心点,修改线路的提议。他们认为:“曲阜环山多矿,久为德国人注意。由济(宁)赴邹,一往平原,近路无矿。”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津浦铁路必须改道,而且是只能往西改道。
  由此可见,保孔林风水只是当时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挽回路权,以绝洋人觊觎之念才是真正目的。

孔庙


  迫于多方压力,津浦铁路北段总办李春湘偕总工程司德浦弥勒和工程提调萧俊生等,亲抵曲阜查勘路线,并晋谒了衍圣公孔令贻,商定路线西移,以离开孔林五里为限。随即,工程司瓦根纳复勘,在孔林五里以外插标。
  在即将动工时,滋阳县知事卢润书,又以“兖州东部旧有先农坛一座,载在祀典,每逢春令,全城文武前往设棚致祭,此次津浦铁路划线购地适逢此处”为由,上书请求绕行,复由山东巡抚转请津浦铁路督办,遂决定将线路西移至现在的津浦铁路经路,并勘定兖州府站址,购地建站,同时答应修建兖州至济宁支线。至此,津浦铁路改道风波平息。


来源:2018年5月3日《人民铁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