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美院霍老师国画课稿——竹(五)

 河上居 2018-05-12
   
最后一讲
   
今天是竹子的最后一讲,全五讲有三十张左右的课稿,每张课稿大约是本科生一次课的进度,相当于一学期学的东西了,所以在五天之内跟不上很正常,不要着急。况且着急也没用。着急和勤奋不一样,勤奋是一天画他23个小时,着急是一上来就想什么都会画。现在基本方法都讲了,以后画竹画的怎么样,就看大家自己如何修行啦。
我们前边说的都是晴天里的竹子,没有受外界干扰,正常生长,后边要说的是风雨雪竹的变化和对古人佳作的临摹。
   
风竹
   
风竹分顺风和兜风两种,起变化的主要是主势。

1.风向没有改变竹竿的生长方向。比如朝南面生长,吹北风。
2.竹竿微弯,所有枝叶都顺势朝向一侧。迎风的一侧由S形变为弧形。
3.增加交错的仰叶的数量。
4.竹叶开角变小。

1.风向有改变竹竿的生长方向,比如朝南生,吹南风。
2.竹竿相对柔软的上半部分微弯,顺风的一侧,叶子开角变小,逆风的一侧,仰叶开角变大。
3.两侧依然都保持S形。
   
雨竹
   

1.竹梢被压弯。
2.主势下移,所有叶子向下或者偏下长,没特殊情况不出仰叶。
3.叶子开角极小。
4.画竹之前可以用喷壶喷水,使纸面略湿,画完的竹子会有雨打竹叶的感觉。水量要适当。
   
雪竹
   

1.主势下移,竹竿被雪压弯。
2.枝干之间的节点不相交。
3.叶子画半片,根部不再有交点,而是呈现出一个弧形。
4.画纸全干后用大斗笔和淡墨染背景,衬出白雪。
   
常用的陪衬
   

1.作用:丰富画面。
2.竹鞭。节短而粗,末端渐细,节上生根,匍匐于地面。
3.断竹。节短而粗,末端细,一般在三节之内,根据画面需要添减。
4.竹笋。笋被小叶包裹,分节不明显,顶上也有小叶,可高可矮可胖可瘦。
   
临摹
   
首先,临摹不是复制。我们学习了画法,才开始临摹,我们的竹叶和古人的竹叶都是竹叶,功力不一样罢了。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布局和构图,疏密和变化,姿态和意境,取景角度甚至用笔用墨,唯独不用酷似的,是形。
先分析主势:
1.主干有长有短,长的是主势👇

2.主干长短一样,粗的是主势👇

3.主干长短粗细一样,茂盛的是主势👇

4.粗长而没枝叶的竹竿,不会是主势👇

5.看不见主干的看枝叶,叶中间是枝,枝中间是主干👇

开始临摹:

1.画相同方向的主干。

2.在相近位置出枝。
3.观察原画的疏密,按原画的疏密布局顺势加叶。
4.得到的是完整的竹子,局部的画。根据自己画面需求做调整,疏密不能变,主势不能变。
5.这样这幅画里竹子的姿态、疏密、布局、构图和角度就都临到了。

   
   
结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