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素•陈仲安先生与《汉唐职官制度研究》9

 钟家台 2018-05-12

王素·陈仲安先生与《汉唐职官制度研究》9

一年后,收到仲安先生前揭1988312日来信,简单谈完开始阅读《陆贽集》初稿的感想,接着用了很长篇幅介绍本书,原文为:

我撰写《魏晋南北朝隋唐职官制度研究》,原定计划如下:

导言

一、汉代制度略述

二、三省制度的萌芽

1.西汉的尚书,2.东汉的尚书,3.汉代侍中的演变。

三、魏晋南北[]三省制度的发展

1.中书省的形成,2.门下省的成立及其演变,3.尚书台的演变,4.魏晋南朝卿监官职的设置,5.南朝后期权力之集中于中书舍人。

四、北朝前期的变例与后期三省制的发展

1.十六国时期三省制简述,2.北魏前期的胡汉杂揉制,3.北朝后期的三省制,4.北周改六官制。

五、隋及唐前期三省制度的完成

1.三省六部廿四司制的完成,2.三省分权原则的探讨,3.尚书省与卿监制度之领导关系,4.散官、勋官与职事官制的形成。

六、使职差遣制的出现与其发展

1.使职差遣官制的出现,2.中书门下制的变化,3.翰林学士的发展,3.理财三司的出现与其发展,4.神策中尉与枢密使及内诸司使的权力,5.其他使职发展的概况。

七、监查(察)制度的演变

1.秦汉御史职官的演变,2.丞相司直的暂置及司隶校尉的掌权,3.魏晋御史之职,4.北朝御史中尉之膨胀,5.隋唐御史的职权。

八、从郡县制到州郡县的演变

1.刺史由监察到权代郡守,2.州郡县愈来愈多之原因,3.州郡县僚佐的变化,4.从州郡县变为州县两级制。

九、都督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

1.早期都督制的形成,2.都督制取代州县权力的经过,3.军镇制与州郡县制。

十、行台制度的发展与结束

1.魏晋时期的行台制度,2.南朝所谓的行台,3.北朝以行台出使,4.北齐变成地方军政长官的行台,5.隋唐的行台制度及其消灭。

十一、节度使、观察使的建立

1.从都督、总管发展到节度使,2.从地方检查到成为一级地方军政机构的观察使,3.节度、观察的文武僚属。

十二、铨选制度

1.汉代的辟举与贡举,2.秀才、孝廉的考试,3.荫举与纳资制度,4.九品中正制,5.停年格与循资格。

十三、俸禄制度

1.汉代的秩禄制,2.魏晋以后的品、阶与禄米俸绢,3.食幹制与食力制,4.禄田与职田,5.公廨田与公廨食利本钱。

十四、职官制度演变之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可见仲安先生准备撰写的本书,当时虽然尚名《魏晋南北朝隋唐职官制度研究》,但从汉到唐,分十四个专题,五十一个细目,已有完整架构。然而,仲安先生此信又接云:

以上十二(四)个标题中,从第一到第十一,我曾在去年为研究生讲过,第十二至十四没有成稿。现在我修改补充已至第五题,甚愿能在今年按修改稿重讲一次。我甚希望您能助我完成未写的两题十一(二)、十二(三),包抱(括)收集原始资料、重要参考资料及分析研究初稿,有四万到五万字即可。不知能否助力,甚希能予答覆,仰首以待,不胜殷殷。

始知实际上,前十一个专题只有讲稿,后三个专题连讲稿也没有;根据讲稿修改补充的书稿,也仅到第五个专题,离成型书稿堪称任重道远。其时我已听说仲安先生身体较前更差。因而读到希望我能帮助承担部分工作,在“您”前面还用了“平阙式”,最后还说“仰首以待,不胜殷殷”,便已决定无论如何也必须分担了。但当时我还在《陆贽集》的整理漩涡中不能自拔,没有发现仲安先生此信希望我承担的两个专题的序数竟然是错的,就回信说我可以承担第十一专题节度使、观察使的建立和第十二专题铨选制度。此信一定给仲安先生造成不小的困扰,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仲安先生续谈本书的回信。

而我因《陆贽集》工作未了,仍常给仲安先生写信,甚至重提请仲安先生写序旧事。仲安先生直到1014日才回信,分四段,第一段仍婉拒写序,并说“此事已完,无须再及”,第三段说本书“已完成十一章初稿,下面正待进一步修改补充”,第四段说自己“今年9月,已奉命退休”,因有些工作未完,历史系拟再“返聘一年”,第二段最长,谈希望我为本书分担的工作,全文如下:

前请您为我补写两章,是铨选制度及禄俸制度,现您应承写节度使、观察使一章,外加铨选制度。我也觉得很好,节度使、观察使我已写了一个初稿,从采访处置使发展到观察使,以及从行军总管发展到节度使,粗略谈了一个大概,恐难符合读者需要,您若能仔细写作,我想一定可胜我之初稿。铨选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进士制,虽有一个念头,但未着笔。且两汉乡举里选,到秀才、明经之考试制度,亦少研究。其后,进士、明经虽属科举,而科举任官,还须经过吏部考评,任官之后升迁陟降,亦有制度。此事颇烦,尚不知如何着手。今你肯临此困难,惠我实多,我无存见,一切以你之考虑为依据可也。还有禄俸制度之变化,也属难题,不知您能担此风险否?尚希回示。

拜读此信,我方知自己误会之深,而仲安先生并没有因此责怪我,令我很感动,故马上给仲安先生回信,说明原委,并表示愿意承担俸禄制度的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