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瑾瑜匯】漢代玉器之工藝紋飾

 来来永胜 2018-05-13



玉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漢玉以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而飲譽於世,被應用於禮儀、祭祀、喪葬、裝飾和生活用品中。漢代玉器的造型和紋飾生動、奇特、優美,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漢代玉器表現的是一種文化的開始,一個使用者的身份,及對當時文化內涵的崇拜。


器形上,漢代出現了罕見新型器物。如葬玉、玉印、辟邪、剛卯、翁仲、玉舞人、玉劍具、高足杯、雞心佩等,成為漢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響深遠。另外,尤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工藝水平的是各種陳設玉,其雕琢精湛,構圖變幻莫測,設計新穎活潑,紋飾華麗卻不落俗套,整體形象充滿動勢和靈氣,充分顯示了漢代自由浪漫、雄渾豪放的時代風貌。



漢代玉器紋飾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幾何紋,另一類是動物紋。漢代玉器的紋飾除繼承戰國時期的卷雲紋、谷紋、蒲紋等外,平面立體化紋飾已經發展成熟。尤其是在某些精品玉器上的表現極為優越,因為玉工不僅用凹弧面來區隔動物肢體,還采用多視點的組合方式塑造動物的形體,並以精湛的藝術鏤空襯托出絕美的造型。



除了平面立體化的表現外,漢代也興起浮雕式的動物紋樣,其中可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二類。此時的動物紋樣同樣具有凹弧面和多視點的立體技法,但是突起的身軀能夠產生更多的變化。尤其是高浮雕動物紋可以透過高低不同的雕刻技法,營造上下起伏的動感,使動物紋增加栩栩如生效果。



漢代玉器的品種、數量達到玉器史上第一次頂峰,它的雕琢技術當然也有所改進,最突出的是“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遊絲毛雕”)。明代謝堃在《金玉瑣碎》中提及“只用八刀便刻成一個翁仲”,這屬於象征性刻畫手法,這種表現手法常被人們稱之為“漢八刀”,特別是以玉蟬、玉翁仲、玉豬為代表,這是漢代玉器雕刻技法的一大特色,反映漢代雕飾的簡潔明快。



高濂在《燕閑清賞箋》說:“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漢代玉雕刀法的精純流暢,在雙勾線紋飾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雙勾線紋飾並非漢代創造,春秋晚期已有。漢代雙勾線紋纖毫畢現,遒勁連貫,宛如一氣呵成,具有細、綿、長、飄、勁等特征。





漢代玉器在繼承和發揚先秦玉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形成了漢代玉器獨特、新穎的風格。漢代玉器的多種類型和不同風格不僅代表著當時的手工技藝和審美取向,更是政治理念和經濟實力的體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