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昵称4705243 2018-05-13



01


最近去逛了几家博物馆,被千百年前先贤的智慧和才华深深震撼。


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几乎覆盖了半个哲学领域,他所从事过的领域涉及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形而上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400多年前,伽利略在发起科学革命时,既是一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一名工程师和哲学家。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达芬奇更是一位天才,他以雕塑、画作、音乐、建筑闻名,同时还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说,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芬奇


近一百年,我们有冯·诺依曼,他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世纪,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他们孤军奋战解决一些难题,在黑板上写几个公式就改变了世界。冯.偌伊曼是20世纪或许也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正是因为其完成的运算,我们现在才可以迅速完成许多异乎寻常的东西。”

——诺尔曼·麦克雷

  

这些对人类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博学多才,知识涉猎广泛。


世界在博学者的眼中是不同的,他们拥有独特的视角,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当面临一个问题时,他们能跳出问题本身所在的领域,从多个学科角度,动用各种知识储备去寻找解决方案。


在一个机器逐渐取代人力的世界里,我相信这种独特的能力将越来越有价值。


02


最近我还研究了世界上最大的五家公司的老板,他们是比尔·盖茨(微软)、史蒂夫·乔布斯(苹果)、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拉里·佩奇(谷歌)和杰夫·贝佐斯(亚马逊)。


虽然他们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经历背景各有特色,但我还是发现了他们共有的两个特质,这两个特质对他们的财富、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说比尔盖茨,他每周都会读一本书,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52年,他每年还会抽出两周的时间去给自己放一个读书假期。他读的大部分书和他所在的科技、商业领域无关,他最爱读的是科学家的故事。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虽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但他的交流对象却分布广泛,从公司门卫到核武器专家,他总是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新东西,即使这些东西看起来和他经营的公司业务毫无关系。


沃伦·巴菲特亲自公开过自己的成功秘笈:“每天读书500页,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最后会像复利一样,带给你超乎想象的回报。”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一生都是一个狂热的阅读者,他的整个公司就是从卖书开始起家的。


最后,史蒂夫·乔布斯曾说:“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与文学艺术结合,要与人文科学结合,最后才会孕育出令人心动的产品。”



这五位全球最成功的人都具备这两个特质:

1、他们都热爱学习

2、他们的知识都非常广泛


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为工作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项工作,而且是最重要的工作。它是自我提升的核心能力,你没法把这件事委托给其他人,必须亲自修行,唯有终身学习是你取得长期成功的根本动力。


03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篇第一章就讨论了关于社会分工的问题。


他以一个传统制针厂举例,将10个工人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每人只负责制针流程中的一小部分,那么这10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出48000根针。而如果这10个工人不做分工,每人都包揽制一根针所需的全部工作,那么他们每天的产量将不足200根。换句话说,专门化分工使得他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40倍。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分门别类的,从高中开始分文理科,“物化生”和“史地政”成了互不交叉的知识点。到了大学,学科被进一步细分——经济学分解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物理学分解为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天体物理、量子物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术业有专攻”的信条,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入耕耘。


这种做法已经被延续了很多年,它帮助我们培养出很多专业人才,并使得社会分工变得明确高效。大部分人接受了这种教育模式和社会分工,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我们发现,这种专一的知识结构并不能应对我们面对的所有问题。


在工业时代,生产力是根据产出数量进行衡量的,这种专门化分工的生产模式的确会大大提高效率。但现在,我们已经处于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不再以产量衡量,而是由创造力决定。而产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去学习和了解在你所在领域之外,尚不为人所知的技能和概念。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具有多元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将它们运用到你的核心专业中,才能让你真正的与众不同。换句话说,就是要做一个知识面宽广的博学者。


04


达芬奇曾说过:“学习艺术中的科学,学习科学中的艺术。提高你的敏感度——尤其是学习如何看待事物,你将意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单个事物本身。如果我们总是将思想局限在某一件事情上,将视野限制在一个框架内,那么我们也就放弃了世界万物经过组合重构后形成的其他可能。


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于环境所存在的,这个事实不会因为我们对事物做了分类而改变。


常常有人问我:学什么技术最有用?学什么专业以后能赚到钱?


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学科的区分很可能会逐渐消失,大量过去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新学科将会出现。所以,我们不是要学习某项技能,而是要掌握“学习”本身这门技能。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能够看清这些事实的人,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