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才”与“专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总涨 2016-03-05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也着力提到:“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可见,“人才强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其中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合适合理的人才就至关重要。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是需要“知闻天下事”的通才还是“术业有专攻”的专才呢?
我们先来看通才和专才各有什么特点。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而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现代社会,在信息化迅速扩展的冲击下,社会的整合性越来越高,各种资源流通加速,各个不同的领域之间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大,对人才的知识面的要求相对更加广阔。一个人已经不可能关在封闭的房子里,只懂得一门专业的知识就能适应社会。因此,社会发展不可缺少通才。
专才则是一技之长的一种专长,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一种优势。杜威说:“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重视选择有突出特长的人,更能造就杰出人才,更能保证培养学生今后在社会上成为杰出人物。在当今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学科开始分化,即使在同一个学科内部,人们也已经不可能再能通晓这个学科的一切了。在物理学领域,有人统计过,就算是一个物理学家也不可能同时看完与看懂世界上三本顶尖级物理学杂志的文章。人们只有在自己经营的一个小领域里,才能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才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说,在知识不断分化、不断精细的今天,没有人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一个大的领域了,出亚里士多德、牛顿这样的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直面的现状,社会已经对人们提出了这一时代的要求,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就得是在某一领域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只有迎合了社会生产急需的专业人才的需要,把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一方面来说,专才的行业优势也很明显。
因此,通才和专业各有自己的特点,通才的最大优势在于综合统筹和开拓创新,专才却有得天独厚的对专业精深熟练的竞争力。正如胡适所说:“理想中的学者,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所及。”可见,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都是“人才”,都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通才和专才之间本无高低好坏之别,只有社会分工类型之分。不同行业的特性不同,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就不同。总的来说,党政部门、管理行业更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通才”,而专业技术行业则比较适合引进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专才”。
通才的优势与管理行业相吻合。一般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第一,在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是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一个首要的凸显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而这些细化产生的碎片却需要“整合”,因为不同的分工之间需要沟通,需要融合,那么显然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比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架起桥梁,融合沟通。特别是对于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管理行业来说,就更需要博学多思的“通才”,他们要有国际性的视野,要有历史审慎的眼光,要有善于驾奴复杂局势的能力,才能统领大局。第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就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而恰恰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灵魂在于不断地创新,只有把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运筹于帷幄之中的管理通才们,以高屋建瓴的目光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它们擦出智慧的火花,孕育创新的成果。
拿党政人才来说,管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仅要具备经济学、金融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知晓社会上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动态,更要有运筹帷幄、把握大局的管理才能,最重要的是能临危不乱,作出符合民意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而决策的最坚实的基础就在于对各行各业信息的综合把握。可见,在综合管理行业,只有通才才能应付自如。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专才们的优势又在哪里?他们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发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专才更适应专业特色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相对于通才,虽然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但是他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第一,如前所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状元”正是社会分工下的产物。第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精”和“广”就成了一对不可两全的矛盾,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既然一个人不能穷尽一生来精通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这样才为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储备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可见,专才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产业技术变动大潮中,是最有效率的“舵手”,特别是在关系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的产业中,专才的作用就更加不可估量。
拿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现象来说,这是典型的在专业技术领域未能找到对口的“专才”。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大批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造成他们在就业时面临找不到工作之困境;而由于对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不重视,造成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也致使企业一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现在出现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回炉”技校学技后才能实现就业。可见,“专才”在专业技术领域比“通才”更“对口”。
总的来说,从引进人才的角度考虑,我们要遵循“人尽其才”、“因才施用”的原则,对不同的行业有针对地引入合适的人才,将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使他们“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用武之地”。从人才个人的角度考虑,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才,首先要有“立身”之本,在“百通”情况下,全力攻下一“最通”的领域,这样不仅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也更能使自身的“百通”领域有坚实的基础,其他领域也才能发展得更加繁茂。而学有一技之长的专才们,在刻苦钻研自己专业领域的同时,不妨抱有“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心态,适时“侵略”下旁领域,以实现融会贯通,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也使得自身的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才强国”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