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又是一年跳槽季。相信各位所在的公司最近两个月都会或多或少的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慌忙接电话的紧张、怕被领导发现投简历的忙乱、频繁请假面试的尴尬… 细心的人仔细观察会发现,一家公司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稳定性很好,能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做事不出彩也不犯错,在公司一呆就是很多年,他们有的时候或许对公司颇有怨言,但很少看他们去投简历或者选择跳槽。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非常适用。他们在一家公司一做好多年,但却越做心越虚,越做越不敢跳槽。 原因何在? 1. 工作简单机械, 没有可迁移的工作技能 还记得前段时间,被刷屏的一段话吗: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事件背景很简单:唐山市政府决定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却没了工作,结果这些人要找领导要一个说法。 其中一位大姐振振有词,“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位大姐的工作可以说是完美符合“铁饭碗”标准:稳定、旱涝保收、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内容简单。但这就像在沙子上建房子,经不起任何风浪。 一旦遭遇下岗失业,在里面工作的人很难再找到其他工作。因为工作技能简单机械,没有技术含量,无法做到技能的迁移。 别人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而这种人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做十年。 2. 人到中年,包袱太多 工作多年以后,房子贷款、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问题会接踵而来,让人喘不过气。稳定的做了许多年的工作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觉得稳定压倒一切,任何对收入有风险的因素都会详细加以考虑。 很多时候,如果不能做到技能迁移、人脉迁移,跳槽对于多年深耕在一家公司的人来说,意味着重新开始。 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都会成为他们踯躅的理由,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在公司积累多年的人脉资源。 如果把职场比作登山,这些人在这座山,已经等到半山腰了,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位置,跳槽意味着,从头再来,需要他们先从这座山上下来,爬另一座山,要从山脚下开始。 3. 温水煮青蛙 再也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比如,你是一个工作许多年的网站编辑,那么网站编辑这份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你的舒适区,工作内容一旦超过编辑的范畴,你很有可能会不习惯,想退缩。 人天生追求安全感,但要知道有些时候所谓的安全感,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假象。《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就有这样一个角色:老布。 老布在监狱度过了整整50年,这如他诉说的“把这一生都交给了监狱”。老布离开前是痛苦的,他不想离开,甚至想拿刀刺伤狱友以获得再次的留狱待遇。这里就是老布的“舒适区”,尽管在我们看来它是监狱。 所以很明显老布对外面是排斥的以及恐惧的,他走出监狱看世界是惶恐的。 他离开监狱之后,没有半分的欣喜,他发现高墙外的世界变化太大了。 他来到了监狱给他介绍的超市工作,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一个妇女要求给套两层袋子,抱怨说上次撒了一地,超市经理的训斥,更加让老布无所适从。 每每到了晚上,他都无法入眠,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最后,老布选择了上吊自杀,只留下一行:老布到此一游! 我们比老布幸运的地方在于,我们没有待在舒适区那么久,对以前的环境依赖如此之深,以至于离开后无法生存。 4. 流水不腐, 让心态保持开放 既然说了这么多不敢跳槽的原因,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挽回劣势,充满竞争力呢? 1.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 这里提舒适区的概念,并不是要你一下子去尝试你完全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和工作。 而是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妨多出去走一走,参加一些行业会议,多跟同行交流探讨,尝试开发一项新技能新爱好,重新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同时,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2.学会技能迁移,有意识锻炼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简而言之,也就是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跨越不同领域的技能。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日常技能基本可以实现跨领域迁移: 阅读能力:可以快速阅读海量的资料并从到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人际沟通:了解不同类型人士相处方式,知道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类型,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几种不同的兴趣爱好,面对不同类型的人士时能有话可说。 写作能力:没办法把一件事说的妙笔生花,但应该把一件事清晰的表达清楚,熟知各种常见的商务写作格式,别出现原则性的错误 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考策略,了解自己思维上的优缺点,向批判性思维靠拢。 最后,不妨勇敢一点,试着出去面试,了解本行业的现状,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岗位,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