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商一刀:解读利他思维与不战而胜

 BT 2018-05-13

相信每一个人都看过电视剧吧?在现代社会,没有看过电视剧的人少之又少。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英雄并不是什么门派的东西都去学习,他们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学成了某个厉害的神功,于是天下扬名,行侠仗义。

事实上,互联网的知识与销售管理知识是非常庞大的,每一个人的理解广度与深度也是不同的。针对具体的人来说,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因为不适合你的付出努力也未必有结果。

想象一下,一个人对开车感兴趣,那么他学习起来是不是进步很快呢?

相反,一个人对开车不感兴趣,一摸方向盘就不反感,那么他学习起来是不是很费劲呢?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是否对销售感兴趣?对营销感兴趣?对社交电商感兴趣?

不要告诉我,你一点不感兴趣,却喜欢学习。事实上不感兴趣的而强制自己学习的人,进步都是非常缓慢的。

如果你感兴趣,那么你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学习呢?

有的人说赚钱,只要能赚钱就可以了。有一些人也会因为赚钱而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事情。

赚钱这个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从商业的角度来表达的人,就是赚钱,从心理学解读的人就是结果,从道德品质来解读的人就是利他,从兵法解读的人就是不战而胜。

不同的出发点,其实行的策略、具体的行为也是不同的。从大众理解的深度而言,赚钱就是交易,没有其他。同时对结果不是辩证的看待,而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

所以,一刀比较之下,比较推崇的两个观点就是利他与不战而胜。

同样从大众的理解层面而言,利他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做出有利于他人的策略、行为以及活动。这种层面的大众理解,能够被更多的人的接受。

同时这个时候,也要深刻反省自己的思维是唯物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型。从实践的观点看,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型将事物的普遍联系割裂开来,任何有效的提案都可能走样。

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在利他的的思维模型下,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也要实现盈利与发展,只不过是要建立在基本价值观基础上的。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平台而言,构筑一个什么样的地基,决定这个企业大厦的最终高度与长治久安。

这个过程如果出现客户的不同的解读,这证明企业或者平台没有或者尚未明确价值观。只有明确了价值观,才能吸引相同价值观的一群人。

很多中小平台在这一块做的还非常的欠缺深度,举例说明,某小企业聘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发现该企业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运营状态中,于是开始构建相关的体系。

A市场一方面单店销售额比较低,而且改变客户固有的成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短期的业绩增长点在于拓展市场。

于是业务员A开始开发新客户,为了与新客户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业务员A需要与新客户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的基本方法就是利他。

所以当他在搞定大店的同时,往往对于部分产品给予一定的赊欠支持或者产品试验。业务员A深知将来客户对品牌什么观念,完全在于接下来怎么搞。

于是他拟定了接下来的服务方案与营销方案。 这个时候财务部门给老板发出了预警,市场A比上月赊欠有所扩大。老板立马找到业务员A谈话,在没有搞清楚原有的情况下,一味的斥责,说应该像某优秀市场学习,他们销售额度高,而且赊欠最少。

业务员A于是终止了他的新客户服务方案与营销方案,最后的结果就是新客户的业绩增长点被抹杀,只能在原来的老客户中寻求发展。

职业经理人虽然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并完善了价值体系与营销体系,但是由于没有人敢于执行操作,往往就会成为摆设。

不同的市场之间能否进行对比?这个要考虑历史因素和当前具体的市场实际。数据只有和市场的第一现场结合才具有营销的意义。很多人并未与市场现场结合,那么就可能让高明的营销胎死腹中。

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如何将正确的东西渗透到了业务层次,这是一个难题,既有旧有的平台歪曲理念的冲击,也有形而上学的误导。

以上是针对个人业务员与企业平台的我的学习与实践总结。在可控与不可控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共同使用,才能做出有益于个人与平台的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