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意境”的审美特征

 琴贵铧 2018-05-14

摘要:意境是我国文学理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不仅诗词、

绘画讲究意境,舞蹈、音乐、戏剧、小说等等也无一不追求意境的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

批评中, 意境也可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可以说,没有意境的作品是毫无审美价值的。  

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

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而欣赏则是从有限窥视无限,在有限的作品内容之中,窥探到无

限的精神世界,至于这个精神世界有多大,有多宽,那就是一个意境营造的问题了,同时不

同的欣赏者看到的世界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意境的神奇之处、美妙之处了。

本文从“意境”的历史现状入手,首先对意境的历史源流进行了回顾;其次,在此基础

之上对意境的内涵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再次,对意境的创造规律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最后,

通过意境创造规律的特点,总结出了意境的审美特征——气韵生动的“形象美”、意与境浑

的“情性美”、韵味无穷的“含蓄美”和情溢于境的“抒情美”。

关键词: 意境 历史源流 内涵 审美特征

Abstract:Mood is one of our original concept of literary theory, it is the Chinese nation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l.Not only poetry, painting, pay attention to mood, dance, music, drama, fiction, etc. are all also pursuing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In artistic cre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mood can also be used as a standard measure of artistic beauty.Can be said that there is no conception of the work is no aesthetic value.

The final composition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was able to achieve.Unlimited creative expression is a finite, Barry trend concentrated in within close proximity to appreciate the infinite from the finite spy, in the limited content of the works among a glimpse into the infinite spiritual world, as to how much the spiritual world, there arewide, it is a question of creating a mood, while those who see a different appreciation of the size of the world is not the same.This is the mood of the magic, the beauty of the.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od' in the status quo of history, the first origin of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y were reviewed; Second, in thi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ion and classified; again, the creation of mood law are described and summarized;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d to create law, summed up the mood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 Lively style 'image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urrounding 'Love of beauty' and lasting appeal of 'subtle beauty' and love overflow in the territory'lyrical beauty.'

Key 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Historical origin ;connotation;Aesthetic features

1/16页

一、从审美角度看“意境”的历史研究现状 .............................. 1

二、从审美角度看“意境”的历史源流 .................................. 3

(一)孕育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3

(二)形成期——唐朝时期 ........................................ 4

(三)深入发展期——明清以后 ..................................... 5 三、意境的内涵 ...................................................... 5 四、意境的创造规律 .................................................. 6

(一)象外有象 景外有景 ......................................... 6

(二)超然物外 领会那无言的意 .................................... 7

(三)虚实相生 在真实中独创 ...................................... 8 五、意境的审美特征 .................................................. 9

(一)气韵生动的“形象美”....................................... 9

(二)意与境浑的“情性美”...................................... 10

(三)韵味无穷的“含蓄美”...................................... 11

(四)情溢于境的“抒情美”...................................... 11 六、结束语 ......................................................... 12 参考文献: ......................................................... 13 .............................................................. 13

2/16页

一、从审美角度看“意境”的历史研究现状

意境是中华文化里面所独有的一种审美特质,是华夏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自从意境理论在历史文化中产生开始,对意境的研究和追求始终都没有中断过,这也是中华文化在审美方面区别于西方文化审美特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学意境论最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出现。之后在盛唐之时开始全面形成和发展,意境理论开始成熟,可以说这与盛唐的诗歌繁荣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意境理论的成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发展以及提高了诗歌的内涵,另一方,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又为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实践的土壤。

唐代诗人王昌龄首先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景与意“相兼”、“相惬”的

1创作手法。在他之后,司空图又提出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构成原则。在此之后的历代文人学者都没有停止过对意境的研究和探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着意境的内涵和美学特质。

宋代关于意境理论的论述在唐代的基础上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当然也不乏优秀的论述。贡献最大的当属苏轼,在苏轼看来,诗境和禅境是相通的,虚境和空无,更加有助于意境的创造,正所谓“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川”。另外释普闻的《诗论》,强调意出于境,意与境合,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释普闻称意境

2为“境意”,“大凡但识境意明白,觑见古人千载之妙,其犹视诸掌”。把意境看作评价分析诗歌最科学的审美标准。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深入探讨了创作中的情景关系与主客体

3相互作用,提出了“景生情”、“情生景”、“情者景之情”、“景者情之景”等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原理,大大推进了意境理论的发展。之后王国维在此基础上对意境做了系统的研究,一代大师从此名震天下。

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人间词活》中大力标举意境,把意境视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品格,初步探讨了意境的含义和特征,提出物我同一、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规律,并把意境从创作方法上区分为“造境”与“写境”,从情感色彩上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等,为中国意境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国维意境理论的出现,实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的过度。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与西方美学观念加以对照,对其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对于意境的内涵,他一方面继承唐人“味外之旨”而提出“言外之味”,同时他又

1冯永朝.《意境审美特征浅论》[A].职大学报.2004.03

2邱玉明.《中国古代意境说的形成和发展》[A].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3王夫之.《姜斋诗话》.中国国学网. http://www./html/wenxue/12935291.html

3/16页

注重从作家的内心精神境界来看作品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

4谓之无境界。”

从作家的主体观照方面看,王国维又进一步区别了境界的类别:“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由此来看,诗人有可以分为“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相对于境界的形态,于是就有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王国维的境界理论表明,意境的构成不应仅仅以情景二分,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境的创造,也不应仅仅以主客二分,而是在主体情感的统观下,自然与理想、情感与理性、具象与抽象都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理论上,王国维对意境的研究突破了从外在事象层面看问题的局限,而深入到艺术的内在规律,把握住意境的审美本质,同时也指明了以形象思维创造而达成这一艺术理想的实现途径,这在我国古代艺术意境理论上,实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如果说王国维是近代史上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那么宗白华无疑就是现代史上意境理论的新的开拓者了。宗白华与王国维在研究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王国维采用传统的诗话形式,主要以古典诗词为考察的对象,从而对文学意境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而宗白华在继承王国维意境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从而毫无疑问的成为现代意境研究的掌门人。

首先,宗白华对意境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宗白华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构成各种关系。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分为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伦

5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而意境——“艺术境界”则是介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一种境界,它既求真,又充满着无穷的神秘,它主于美。宗白华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

6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其次,宗白华对意境的结构特点做了系统的研究。其一他把意境的特点与中国的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联系起来,因此他认为意境结构的特点与道、舞、空白有关。首先他认为意境是道的体现。其二,宗白华把意境与舞蹈联系在一起。在宗白华看来,舞蹈最能体现中国艺术之精神,也最能体现道的精神,也就是意境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出版社.1972

5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

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

4/16页

的最典型的表现。 其三,意境与空白。宗白华看来,没有空白就没有中国艺术,这其实也与道家哲学的辩证思维有关,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虚”和“白”的广大空间,在中国艺术中有极大的作用。实际上,也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和洒脱。所以,在宗白华看来,意境的一大特点就是留有余地。以有限表现无限,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无形表现有形,给欣赏者保留想象的空间。

其三,宗白华对意境与艺术家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宗白华在《美学与意境》中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意境与创作者人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艺术境界及意境,并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艺术家的心灵创造,是与艺术家的生命连接在一起的,他与现实世界有联系同时又高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境界的提炼与升华。因此

7才赋予美的意义,具有感人的审美效果,从而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滋养。

从意境产生以来,历代学者和文人都没有停止过对意境的研究,所以,从美学审美的角度上,中国的审美特质才在世界美学之中独具一格,美丽而美妙地体现着古典雅致的东方之美。

二、从审美角度看“意境”的历史源流

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上看,大致上可以将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孕育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二是形成期——唐朝时期,三是深入发展期——明清以后至今。

(一)孕育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先秦时期,从理论形态上看,“意境”的用语还没有出现,最先体现出来的是“意象”的特点。意象是构成形象境界的基本单元(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能够承载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具体事物),单个的意象固然不能构成意境,它们之间有蕴意深浅以及局部寓意和整体寓意的区别,但是融主观的情感于客观外物,构成形象的主观情感的显现,却是它们的共同点,从这一点上看,古人探讨意象也就是在探讨意境。论意象也就是论意境。古代的意象论最早在《易传》中阐述出来,《易?系辞上》称:“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

7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1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