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厂化亩产罗非鱼30吨不是梦,你也可以做到!

 方兄 2018-05-14

作者 陈总会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紧张、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加温加热等成本的不断上升,各种形式的所谓工厂化、集约化、循环水、零排放养鱼养虾模式层出不穷;除了个别养殖场的确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养殖现状及自然资源之外,其他大多是懵懂尝试或项目支持以及设备供应商的推波助澜。

工厂化养鱼,不仅仅要有其形(设施设备),更要有其“芯”(微生物脱氮系统)

工厂化亩产罗非鱼30吨不是梦,你也可以做到!

真正搞过室内养殖的人都知道,由于缺少了藻类的吸收利用,室内养殖池水体内粪便及废氮是最主要的“控制源”。过滤集污、长流水、大换水当然是最快捷的办法,但充足的水源、外塘配套、过滤设施配套、加温设施与投入等又往往是限制因素。因此,另一分解与利用者——“菌”及“菌相”——微生物,被极力推崇及大量应用;有些地方被称为“台湾模式”,因为最早台湾养虾老板就是这样做的。主要使用的菌有各类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光合菌等。作用应该说还是有一些,但太难控制,大多养不过两个月,因为水体微生物变化实在太变幻莫测了,一点不比外塘省心。

单单pH一个指标就搞死人了,当然虾也往往先被搞死。两个小时或者是一夜之间,池内水体pH的变化常常搞得人心惊肉跳,5——8之间上下跳跃;当然往往不被关注的总碱度的下滑及爬低更是令人恐怖;至于在这期间,水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往往一无所知,pH、氨氮、亚盐、总碱度指标毫无规律、毫无预兆地自由跳动着,鱼虾知道了也不会告诉我们,只有绝食抗议或者以死相谏。有人说,这是菌和菌、菌群和菌群在打架,我觉得他说得有一定道理,因为他是一线操作人员,他的感受太真切、也太确切了。如果从事室内养殖的你还没感受到这一切,说明你刚入门,继续煎熬吧!我先告诉你怎么办:怎么办?像老祖宗学习!下石灰呀!每天、每餐下生石灰可能将成为你养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还有小苏打!这必将是你每天所要面对及操作的!正象每一餐,虾和人都要吃饭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鱼虾的生活区内,随着每天排换水、饲料及其他投入品的大量持续投入,细菌微生物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好不容易形成一稳定种群,又被换水或者水处理设备中的紫外线或者灭菌设备干掉或干掉一部分,真正的稳定种群根本形成不了或者不能行成真正所需的稳定种群。费了好大力气,或者投了巨资买了水净化设备回来,或者花了好多钱买了各种各样的菌及碳源回来,最终往往是设备报废、系统崩溃,鱼虾不见、老板玩完。怎么办?

系统微生物种群——菌相的定向驯化与培育非常关键。靠什么?好的、我们所需要的菌群及菌相不是靠外加来的,再好的、再多的菌种加进来,条件不合适或者是没有它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及物质,加多少死多少,还污染水质。微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应用。个人认为:市场上所谓卖得好的微生物产品其实不在于这个微生物产品含量有多高、菌有多先进;到池塘后存活下来形成优势种群或者刺激水体内本源有益微生物形成稳定的优势种群并发挥作用,这才是关键。因此,个人一直认为,市场上没有绝对的好产品,好产品都是用出来的,使用是要摸索并形成方法的。微生物种群的定向驯化与培育、进而利用,这是核心。心里面一定要有这条主线,并摸索出控制其弊端的操作方法。比如耗氧问题、絮团过多水质粘稠问题等。

革命性的脱氮型生物絮团技术,真正为工厂化养殖保驾护航!

新型“脱氮”型生物絮团的培育与应用,正如同常规“固氮”型生物絮团,是一整套技术。简单地说,传统型生物絮团是氨同化(把氨氮变成细菌蛋白),不被充分利用就继续留在水体系统内,越积越多;新型生物絮团则是氮异化(把废氮变成氮气)从水体系统内彻底脱出去,氨同化可重复利用蛋白,节约饲料蛋白,降低饵料系数,但相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后期的氮污染却无法充分完全利用,就需要氮异化把氮脱出系统,予以净化。因此,在水体中成功培养出并持续稳定维护整个脱氮微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是整套技术的关键。

通过不间断投放新型高效生物脱氮王(剂)可以在水体中逐步培育出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群并形成稳定的脱氮型生物絮团,该絮团具有稳定且高效的脱氮能力,兼具同化及异化作用(使水中废氮以氮气形式离开水体),洁净水体、稳定系统,养殖全程不使用消杀药物,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养殖、零污染排放。

工厂化亩产罗非鱼30吨不是梦!你也可以做到!

脱氮型生物絮团技术在封闭式、零排放工厂化罗非鱼养殖上的应用

一、放苗前的水质处理

1、地下水水源或地表外源水在蓄水池内的预处理:蓄水池蓄满水后,用300-500ppm的生石灰或者总碱1号化水后全池泼洒,曝气1-2小时后关闭气流,沉淀24-48小时后,抽至养殖池。

2、养殖池水体预处理:养殖池水深保持在60-80cm,供气系统能保证水流翻滚、全池流动(鼓风机功率配备:每立方水体5-10瓦),充分曝气3-5天,每天检测pH、总碱度、钙镁离子指标。

3、待养殖池水体pH降至9以下时,先全池泼洒30-50ppm的解毒精华素;然后再化水泼洒氯化钙50-100ppm,硫酸镁50-100ppm,总碱2号30-50ppm,可在一天内完成。使其pH保持在8.0-8.2;总碱度保持在120-200;钙离子保持在72-120;镁离子保持在40-100;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02以下。

4、絮团接种与培育:调好水质指标第二天,分别向养殖水池内加入生物絮团培养剂50ppm和生物脱氮王50ppm,分别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接入絮团种,每立方米养殖水体絮团种接种量为20-30公斤;然后每天向养殖水体内加入生物脱氮王10-20ppm,连续3-7天,每天监测指标变化,待絮团量起来(2-4ml),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02以下时,即可放苗。

工厂化亩产罗非鱼30吨不是梦,你也可以做到!

二、放苗及管理

1、放苗规格及密度:规格在3-4cm的罗非鱼苗,每立方水体放养80-100尾。

2、投喂管理:

(1)放苗完成后,马上投喂第一餐,可以用麦麸或者茨粉,直接干撒,每餐投饵量为1-2ppm,以后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根据吃料情况、水质指标、絮团量变化情况调整投喂,连续2周;絮团量控制在2-5ml较合适。

(2)约2周后,当苗平均规格在5cm以上时,换投罗非鱼颗粒膨化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每餐投饵量为3-5ppm, 根据吃料情况、水质指标、絮团量变化情况调整投喂量(絮团量控制在5-8ml较合适)。

(3)约3-4周后,当苗平均规格在8cm以上时,投罗非鱼颗粒膨化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每餐投饵量为10-20ppm, 根据吃料情况、水质指标、絮团量变化情况调整投喂量(絮团量控制在6-10ml较合适)。

(4)约8周后,当鱼平均规格在10cm以上时,投罗非鱼颗粒膨化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每餐投饵量为50-100ppm, 根据吃料情况、水质指标、絮团量变化情况调整投喂量(絮团量控制在8-12ml较合适)。

(5)约12周后,当鱼平均规格在15cm以上时,投罗非鱼颗粒膨化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每餐投饵量为100-200ppm, 根据吃料情况、水质指标、絮团量变化情况调整投喂量(絮团量控制在10-20ml较合适)。

工厂化亩产罗非鱼30吨不是梦,你也可以做到!

3、每天的水质管理

(1)每天水质指标检测内容并登记在册:pH、总碱度、氨氮、亚硝酸盐、钙离子、镁离子、溶解氧、絮团量。

(2)从罗非鱼苗入池那天开始,每天使用生物脱氮王5-10ppm,化水后全池泼洒,根据水质指标(主要是氨氮、亚硝酸盐)并结合投饵量、絮团量等确定每天的使用量;每7-10天泼洒一遍“微量元素”50-100ppm。

(3)根据每天的水质指标、絮团指标及鱼的情况做出针对性处理措施,适当时候可加入过滤装置控制絮团量以及添换部分水。

附件:脱氮型生物絮团种训化培育操作规程

一、遮光:室内不用遮光,室外水泥池或大塑料桶需要用黑网遮光。

二、水泥池或者大塑料桶底部增氧管道铺设:鼓风机、纳米管,纳米管靠墙脚及池中心双菱形或双多边形铺设,保证水流翻滚,无水流静置死角,最好还能维持一定的水流转动。

三、水体处理(pH原点调节、总碱总硬调节)

1、在蓄水池内,用500ppm总碱1号化水全池泼洒,搅匀后,静置24~48小时后,将表层水抽至养殖池内或者大塑料桶,保持水深60~80cm,连续爆气3-5天,待pH稳定至8.0~8.2时,备用;

2、如果池水经爆气后pH就在8.0以上,总碱度、钙镁指标也都合适,pH保持在8.0-8.5;总碱度保持在120-200;钙离子保持在72-120;镁离子保持在100-360;可不用此步操作;

3、如果继续调镁离子,可以用海水、或者海水晶、氯化钙、硫酸镁、微量元素等逐步调至目标值;如果要进一步提升总碱度,可以用总碱2号逐步提升。使其pH保持在8.0-8.5;总碱度保持在120-200;钙离子保持在72-120;镁离子保持在100-360;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02以下。

四、细菌训化与絮团培育:向池内水体加入生物絮团培养剂30ppm,生物脱氮王30ppm,硝酸钾100ppm,氯化钾10ppm;然后向养殖池内投氯化铵10ppm(可连用2-3天);然后每天向养殖池内投放生物脱氮王10-20ppm,每天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总碱度、钙镁指标并记录下来,待池内氨氮降至0.2~0.4,亚硝酸盐也降至合适水平时,继续每天投入对虾0号饲料100ppm,生物脱氮王10-20ppm,连续投3天左右,饲料停掉,生物脱氮王每天照旧;待氨氮再次降至0.2-0.6,亚硝酸盐也降至合适水平时,继续再投入氯化铵5ppm测试,若亚盐无明显升高,则说明系统初步形成。检测硝酸盐指标,此指标下降并稳定在30-40ppm左右,反硝化脱氮已经形成。(此过程需要1-2月)。

五、絮团种扩培及使用:同上措施调好水质基础指标的第二天,分别向养殖水池内加入生物絮团培养剂50ppm和生物脱氮王50ppm,分别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接入絮团种,每立方米养殖水体絮团种接种量为20-30公斤;然后每天向养殖水体内加入生物脱氮王10-20ppm,连续3-7天,每天监测指标变化,待絮团量起来(2-4ml),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02以下时,即可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