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璧说

 来来永胜 2018-05-14

据天文学家估算,地球的形成约有46亿年,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相比却是渺若微尘。人类的诞生迄今大约有300万年,对于整个地球历史也仅是沧海一粟。人类从弱小到强大,历经无数艰险和磨难,直到新石器时代,才真正从万物生灵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主宰力量。在原始社会,原始先民通过图腾崇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部落的强大,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祭祀,才能摆脱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目前各地考古发现来看,在各文化遗址都发掘出祭坛遗迹,并伴随着出土大量的祭祀物品,有玉、石、骨、陶等器物,标志着祭祀一直伴随着部落的兴衰,是当时部落的头等大事。到公元前21世纪,大禹打破了部落首领禅让制度,传位于其子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血亲为纽带的朝代,形成了影响后世四千年之久的家天下的国家制度。国家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改变了原始部落以图腾、崇拜、信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以思想、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延续至今。当时,祭祀、农耕、战争都是国家的重心,而“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更是突出了祭祀在其中的显著地位,并由此而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的礼仪和制度,对后世历朝历代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在清明节祭拜先祖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同时也是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对先驱、烈士和蒙难者举行盛大公祭活动的起源之一。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对祭祀仪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中着重阐述了六种礼玉的名称和用途,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虽然现在学术界普遍对《周礼》中的礼玉用途真实性的描述存在疑问,但不可否认玉器对国家、宗族、个人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其中又以玉璧为首,是玉器中的第一器型。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瑞”,以玉为信也。从玉、专。在一定程度上是祥瑞的代表。《尔雅》将璧分为三类:“肉(玉体部分)倍好(圆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瑷,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径还是直径的长度,目前尚有争议,但以古玉壁的实物来看,肉、好并无精确的比例,习惯上一般称小孔者为璧,大孔者为环。在古人看来,玉璧内外皆圆,象征广袤无垠的宇宙,充满神秘色彩,是沟通上苍的不二选择。同时,玉璧又作为财富象征,在墓葬中往往置于葬者胸腹及背部,因此在《周礼·春官》里也有“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凸现其重要性。

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关于璧的记载都能照亮历史、光耀千古。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和氏璧的传说,卞和前后两次献璧虽然遭遇断腿厄运,但其坚定执著、永不放弃的精神足以鼓舞后人,他的故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必定能选上感动中国的人物。成语完璧归赵相信90%以上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蔺相如不畏强权、誓死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在历史最有名的饭局鸿门宴上,刘邦以献给项羽一双白玉璧的机会,金蝉脱壳,死里逃生,可见玉璧在当时已然是价值连城、高贵无上的献礼器物。

从玉璧的发展过程来看,商代以前的玉璧多光素无纹且大多随形而制,器型看上去不是那么规整。从商代晚期到西周,随着制玉技术的成熟,玉璧上开始出现纹饰,器型也开始变得规整。春秋战国到汉代是玉璧制作的高峰期,此时期的玉璧制作精良、纹饰华美、雕刻精湛、各具特色。魏晋隋唐以后,玉器纹饰由抽象化向具象化过渡,后世虽有仿制,终不能与战汉时代相提并论。

夫玉璧者,国之重器,威加四海,礼仪天下;夫玉璧者,君之德望,天地正气,垂范世人;夫玉璧者,财之所聚,取之有道,永享万代。

 

PS:玉璧作为玉器中最大的类别,器型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对玉璧的分类历来有多种说法,看起来也是各有各的道理。最近翻阅资料,看到日本学者林巳奈夫在其著作《中国古玉研究》中对玉璧的分类,现引用于此,与大家共同研究:

其一为谷璧,在玉璧上雕刻类似谷子的纹饰,并打磨光亮,闪动强烈的玻璃光泽,战国时谷粒尖锐,有砬手之感,汉代趋于圆润,打磨得更加光滑,抚之温润。

其二为蒲璧,在玉璧上雕刻纵横交叉、类似席纹的纹饰,有一种说法是蒲璧相较于谷璧是低等的玉璧,制作也相对简单。但纹饰并非能作为区分贵贱的依据,且蒲纹并非从席纹演化而来,应是从商周青铜器上云雷纹变化所致,这种纹饰有一个专用的名称为“黼”,可能是“黼”字较生僻,在演变过程中以讹传讹,就变成了“蒲”字。战国时蒲璧纹饰较为单一,汉代出现了内圈为蒲纹、外圈为兽纹的玉璧。

其三为出廓璧,在玉璧外围雕刻龙纹、凤纹及各类兽纹,高贵大气,令人震憾,汉代还出现了出廓璧上雕刻“宜子孙”等文字的情况。

其四为大璧,形制巨大,推测是古代天子用于礼天之器,春秋战国时诸侯也同样享用,也被称为“拱璧”,大多为素璧。

  其五为羡璧,直径不超过三寸,多用于挂饰,因此最为精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