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科男自创护肤品一年卖出1个亿!

 功城 2018-05-15

华科男自创护肤品一年卖出1个亿!

7岁在农村卖冰棍,20岁在大学卖球衣,28岁创业卖自主研发的抗衰老护肤品......

武汉华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肽生物)创始人曾建华的创业人生可谓丰富多彩。如今35岁的他,让成立于2011年的华肽生物,成为了拥有“颜值传媒”网红公司、“艺君美韩”整形美容医院、“青春百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的集团化公司。2017年,以曾博士护肤品牌为主,华肽生物销售总额突破1亿元。

曾建华也在创业过程中获得了“3551人才”、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导师”、中央电视台“中国创业榜样”等多项荣誉。不过,创业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呕心沥血研发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为了让公司活下去不得不卖些其他产品,激进的扩张战略差点让公司死掉......

面临这些困境,曾建华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又是怎样让他的非大牌护肤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

5月12日下午,在第4期“太平.支点思创会”上,曾建华分享了他的这些创业经历。

华科男自创护肤品一年卖出1个亿!

看颜值的时代,医疗美容市场很大

曾建华1983年出生于湖南郴州市的一个小乡村,家里靠种植和倒卖烟叶为生。

由于头脑灵活加之学习用功,曾建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做生意的父亲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他。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做生意有着极大的兴趣。

7岁那年暑假,曾建华告诉父亲,想和小伙伴一起卖冰棍,父亲便从兜里掏了十元钱给他。以5分一个的价格批发了200个冰棍后,他和小伙伴沿着田间对正在地里劳作的人们叫卖。一天下来,净赚10元。半个月后,曾建华赚了150元。从这时起,他的心里就已种下了创业的种子。

2004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他没有找家里要过一分钱,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来的。这时,他零零碎碎地卖些东西,电话卡、电脑、球衣等。虽说是小本买卖,到大学毕业时,竟存下5万元,这成为了他后来创业的一笔启动资金。

2008年,曾建华在同济医学院进行硕博连读,同时还在学校生命科学院辅修博士学位,主要做药理学和抗衰老研究。2010年,他在德国一家高端美容医院实习,每介绍成一单生意,可以拿到2%的提成,期间他又存下十几万元。

这段经历让曾建华意识到,在这个看颜值的时代,医疗美容市场前景会很好。不过,他也深知,那几种抗衰老的方式,存在很大风险,一方面人体对这些产品会产生依赖性,一旦不再使用,皮肤也许变得更糟糕;另一方面由于要注射到人体内,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方式?

曾建华想到自己参与的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重点项目——“基因重组改构的还原酶”研究,这是一种采用高科技基因工程和分子透皮技术,从而加快肌肤新陈代谢,使得皮肤和细胞通过修复延缓衰老的新型技术。

曾建华决定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护肤品领域,开发出涂抹类药妆产品。此后,曾建华一头扎进实验室,对这项技术进行药用改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曾建华研发出了“具有还原酶活性的药用基因重组蛋白还原肽”(简称还原肽),并获得国家专利,可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尽管还在读博,曾建华觉得创业的时机终于到了。

华科男自创护肤品一年卖出1个亿!

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卖其他“爆品”

可是,导师会同意创业吗?一怒之下让延期毕业怎么办?而且资金不够从哪找?

曾建华决定告诉导师他要创业,同时还要向导师借5万元。曾建华忐忐忑忑地向老师开了口,他的导师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让曾建华没有想到的是,导师只看了他一眼,便告诉他去找助理拿钱。

获得导师批准之后,曾建华又在学校找了些有兴趣的同学合伙加入,大家你一万我三万地凑钱。最终,加上曾建华此前赚的钱,他一共凑了40万元。为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曾建华还找到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获得了30万元的种子投资。

于是,怀揣70万元,曾建华成立了华肽生物。按照最初构想,他希望为现有的护肤品品牌做技术输出,通过获取技术使用费来赚钱。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曾建华几乎找了国内市场上所有知名品牌,都被拒绝了。

“别人一看我们很年轻,就觉得我们不靠谱。”曾建华回忆说,“也有企业认可技术,但怕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有风险。”

一个订单也没有,持续几个月都没有收入,公司陷入亏损困境。

一位相熟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教授劝曾建华说,“同济医院有很多自主研发的,且只通过自主渠道销售的护肤品,你们或许可以将这些产品拿到网上去卖。”

为了让公司能够活下去,曾建华觉得不妨试一试。调查之后发现,同济医院的维E霜卖得很好,每年销量约90万瓶。

曾建华决定升级这款维E霜,并拿到网上去卖。没想到,这款售价20元的产品,上线第一个月就卖了20多万元。随后,销售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华肽生物扭亏为盈,小赚了一笔钱。

曾建华便将还原肽产品重新提上了议程。这次,他决定自主生产产品,并推出了针对美容院线的“HTBIO华肽一号”,以及面向白领人群的“Dr.Z曾博士”和适用于大学生的“植云坊”系列产品,有面膜、洗面奶、面霜、护手霜、冻干粉等。

借助于维E霜打开的市场,三款系列产品有了一些销量。

一切似乎都已步入正轨,殊不知一场大变动即将开始。

由于公司赚的钱均投入到研发和生产线,曾建华给大家发的工资是每人每月500元。此时,合伙人均即将毕业,面临是继续创业还是选择工作的问题。

“基本上大家都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有的年薪50万元。”曾建华有点失落地说,“在500元和50万元之间,选择结果不言而喻。”

就这样,公司分崩离析,最终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他也面临写博士毕业论文的压力。

创业回到原点。

“第一次创业正式宣告失败。”曾建华说,“当初所有的梦想都成了一句空话。”

那时的曾建华觉得人生特失败,差点得了抑郁症。

华科男自创护肤品一年卖出1个亿!

微信、网红等新渠道,也能助力销售

曾建华觉得就这样放弃实在不甘心,“自己要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应该越挫越勇”。

博士顺利毕业之后,曾建华又将全部心思投入到华肽生物上,招了一个人管内勤、人事、财务等,他则外出跑业务。

2014年,随着“双创”的提出,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曾建华便到处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拿到了多个大赛的冠军。

同年4月8日,曾建华代表武汉光谷生物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创业榜样”大型公益活动。一时间,华肽生物知名度大大提升。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581万元的销售额。”曾建华难掩兴奋地说,“这一年,华肽生物也有了几百万元的利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步要怎样将市场份额迅速做大?

或许可以从护肤品行业取取经。秉着这样的心理,曾建华聘请了护肤品行业的职业经理人。

“这是我做的一个大胆的错误决定。”他沉重地说道。

在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产品种类从6款做到了50多款。同时,还在全国开了80家门店。

不过,激进的扩张方式让一切变得事与愿违。由于产品线和门店扩张太快,使得资金投入过多周转不开,而门店销售又需要资金运转,最终导致华肽生物再次陷入亏损境地。

这让曾建华认识到还是得控制品类,并根据人们的习惯摸索新的销售方式。

曾建华注意到,随着微信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不仅如此,曾建华关注到网红具有很大的粉丝流量,在带动销售上也能有一些作为。

于是,砍掉一些卖得不好的品类,并关掉所有门店后,曾建华开始通过微信商城、网络直播等移动端方式销售产品。

曾建华选择关掉门店,并非认为线下就不具备一些引流优势,只不过他认为要改变传统门店方式,通过布局整形美容医院来带动信任和流量。因为这些机构的消费人群对产品有需求,且一旦成为客户就有很高的黏性。旗下“艺君美韩”整形美容医院便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

改变很快有了效果,2015年华肽生物销售额3000万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变成1亿元。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然不易。曾建华也知道,和大牌护肤品相比,华肽生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还是在于创新。”曾建华说,“不论是产品,还是包装,抑或是销售方式等,都得不断创新,才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曾建华透露,一款纳米护肤品正在研发中,独具版权的艺术画新包装产品已经售卖,进行引流的大健康管理平台即将上线。未来,俨然在掌控之中。

END

记者丨林楠 编发丨吴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