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学堂

 吴越尽说 2018-05-16
[ 来源: 吴江日报│ 作者:沈莹宝 │ 时间:2015/3/9 10:19:06]

  生男但祝善经商,
  识字无多亦不妨。
  愧煞十年兴教育,
  学堂犹复冠称洋。
  盛泽人善经商,早年间之民风亦以商为尊。明末周灿有诗云:“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虽似有贬意,却切中要害。
  商家男孩大多略通文墨,至近代,往往读了几年私塾或初等小学(四年),就被家长送出去学生意(当学徒),满师后即经商。
  民国初,学校教育刚刚兴起,人们称新式学校为洋学堂。有些商人对新式教育尚未接受,宁可送子弟入旧式私塾。“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月盛泽区教育会调查,仅镇南就有私塾十余所,学生少则六七人,多则四五十人不等,教材有共和新国文、四书、幼尺牍、三字经、千字文等,亦有间用国语者。”随着学校教育的逐渐普及,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私塾绝迹。
  民国之初,盛泽的小学有十余所,如吴江县第三高等小学、盛湖女校(太平桥小学)、明德小学(观音弄小学)、私立盛泽绸业小学(绸业公所内,绸业界人士于1912年集资兴办)、淘沙弄小学(1915年由南区小学与敬业小学合并而成)、北区小学(1912年创办,即仲家弄小学)、里安桥培蒙小学(1911年创办)、北王村新民小学(1910年创办)、早字圩励志小学(1911年创办)、溪南村小学(1913年创办)等,多数为私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