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满月发汗越来越受到产后妈妈的追捧,但是民间仍然存在着关于满月发汗的诸多误区。不科学的民间风俗及谣传,让很多妈妈错过了产后恢复的黄金时期。 满月发汗的时间有讲究 首先,之所以称为满月发汗,一般是顺产后30天才可进行(剖腹产一般为42天)。很多民间习俗认为,产后第3天、第7天和30天要发一场汗,把体内的毒气和风寒驱赶出来,就不会患身痛、腰腿痛、关节痛的毛病。这是不科学的。 产妇在分娩时的创伤和出血,以及临产用力等,耗伤气血,以致产后“百节空虚”。很多妈妈本身就虚弱,如果不待其身体恢复立即发汗,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满月发汗≠排汗≠汗蒸 现在产后发汗方式多样、参差不齐,有的是找人上门汗蒸一下,有的甚至喝点黄酒姜汤捂着被子捂一身汗。 这些方法,只是简单的排汗,根本打不开经络排不出深层毒素,更达不到驱除湿寒、风邪的作用。产后盲目汗蒸、排汗不仅不会赶走月子病,还会代谢掉人体阳气,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满月发汗并非千篇一律 每一位产妇的身体状况都不同,民间的发汗法并不一定能解决每一位产妇的问题,更何况很多发汗法是不科学的。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如何发汗也要考虑到“个性”因素 满月发汗并非“一锤子买卖” 好多人看到“满月发汗”只简单的理解为字面的意思,以为就是满月那天发一身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真正有效的满月发汗是在产褥期不同的阶段,对身体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以满月发汗为例,一般我们建议产妇30天就开始发汗(剖腹产后42天开始)一共发五次。 第一次发汗主要排出月子里的湿寒、胎毒、通络下乳,在月子里产妇最容易出汗了,捂得又多,湿气很容易进入体内,落下月子病,第一次的发汗很关键。 第二次发汗,调理妈妈脾胃,帮助生殖系统和子宫复原。 第三次发汗,主要是帮助妈妈排出体内多余废水,避免产后水肿,同时也是为身材恢复打基础,彻底排出胎毒。 第四次发汗也是脏腑恢复的黄金期,彻底发汗就相当于为脏腑做大扫除。 第五次发汗,也是巩固发汗,彻底把风邪湿寒锁在外面,和月子病说goodbay。 产后恢复温馨提示:满月发汗不只是发汗,还有与之相搭配的专业手法,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禁忌!产后发汗科学进行,才能有效地预防调理月子病,为了自己的健康,切忌盲目发汗。 |
|